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8回复:64喜欢:67

继续翻数据,蛮好玩。

我们A股2022年一年总融资额大概在1.35万亿,包括IPO、定增、可转债转股、配股。我看了下市面上提供的数据一般是1.5到1.6万亿左右,和我们算出来的差了两三千亿,深入看了一下:
1. 他们把定增部分里大股东注资的部分也算进去了,这部分市场不用出钱,只是转变成了对应的股本,所以不应该计入向市场要钱。
2. 可转债一般是只发行金额,但实际上只有可转债在转股的这部分才需要计入融资,因为之前是债,不算二级市场的融资。

然后查了下整个A股2022年的分红为2.12万亿。

分红比例A股2022年提升到了41%,算是个不错的进步,考虑到税率10%到20%,整体上按12%计算,则给整个市场输血约2.12 * 0.88 = 1.87万亿。(实际上应该比这个还少一些,因为还有一些港股股本。)

算了下2022年整年印花税大概是2250亿。对应交易佣金考买卖各收万分之1.25%计算,虑为其25%,那么佣金损耗约560亿。

整个市场融资余额1.4万亿,按照5.5%的利率计算,每年利息费用大概770亿。

2022年上市公司整体回购金额查到的数据约1100亿元(理杏仁上没有该数据)。

以上是整个市场的大头,算下来,整体上市场还能贡献约2700亿。

但有个很大的问题,2.12万亿的分红估计有70%左右进了大股东(考虑到可能对应的港股股本),其中50%左右应该是给了郭嘉,这部分钱是出去了,就铁定进不了市场的,那如此算下来,2022年整体市场则是亏约1万亿。

2022年高管减持约550亿,算还是比较克制了。

2022大股东减持约2728亿,相较于2021年降低了不少。

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很大的变量:内资买港股以及外资买A股。

整个2022年,内资买港股约2800亿港币,外资买A股约1300亿人民币,整体流出还有约1300亿人民币。

而这个变量在整个2023年是外资买入约1500亿,内资买入约1800亿港币,差不多。但问题来了,自8月份以来,算上今天,外资卖出约700亿人民币,而内资继续买入约500亿港币,短短20个交易日不到,净流出达1100多亿,让A股雪上加霜。互联互通最开始尝到了甜头,但不知道老爷子们现在怎么考虑这个问题。(没想到的是,如此不堪的港股市场,爹不亲娘不爱的一个野孩子,居然得到了大陆广大高级散户和机构的垂怜,无疑低估是个重要变量。)

如果持续每年按照2022年这个1.42万亿速度失血(还没考虑大股东减持,等数据拿到了我再更新一下帖子),不知道该拿什么拯救A股了

全部讨论

2023-08-31 09:28

大股东增减持数据出来了,2022年减持约2728亿,帖子更新了。

2023-08-23 16:46

可以关掉嘛 这点印花税还不如宰头部主播来的多

2023-08-23 16:46

推倒重来最好,说句客观的,现在的A股也没有便宜到哪里去,估值并不是非常便宜

2023-08-23 16:51

为啥要救呢?等够便宜了,自然就融资不动了,发不出新股,增发失败了。

2023-08-23 23:56

加上大小非减持,毛估估,每年损耗自由流通市值的5%。
关键在于注册制后,IPO所谓市场化,由于各种原因定价太高,
导致减持和再融资需求越累越多。
再垃圾的公司,都可以减持掉,而且能够再融资,
这个非常不正常,好象进了上市公司圈子就不愁没钱花。
大股东违法,除非马某田那种作得太不像话,
即便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般也只是罚酒三杯;
费点事通过第三方来搞,顶多交易所问询函提一嘴。
这个更不正常。
关键这些不正常,却很难通过做空,甚至浑水之类的扒粪来对抗制衡。
法律制度建设不到位,监管者也有心无力。
村里说推出100+1利好,你们不认可,
村长说,我也很无奈啊。

这个数据对股民和监管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当你跟股民提要重视估值和基本面、重视股息率,他们会嘲笑你,怕高都是命苦人,谁会为那点股息炒股。一个劲地炒新股、玩概念、搞短线、追趋势,鼓吹什么强者恒强,最后玩砸了,他们说是你融资搞多了,大小非减持多了,新股定价高了,印花税和佣金这种抽成太多了。印花税给他们降了、新股和融资暂缓了,大小非减持停了,结果一看他们还是接着奏乐接着舞,接着搞什么次新股、概念股,玩的飞起;最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股民、媒体、监管感觉都不在一个频道,各说各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吧。$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央企ETF(SH510060)$

2023-08-23 19:07

融资是第一步,后面原始股减持才是大头,这个数据没有计入?

2023-08-23 17:09

去年融资历史新高吧,KPI考核肯定拿满了啊,不用变了

2023-08-23 17:06

非常棒的数据分析

2023-08-23 16:50

挺好的,当没有赚钱效应了,就跑港股美股吧,虽然那边也是吃人,但可能有点骨头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