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3回复:51喜欢:26
对认知的一点看法

过年亲人们在一块聊天,聊到房价的时候,一个做房地产销售的弟弟说“别的不敢说,但是我敢说投资二三线的房子未来20年都不会有错”,考虑到问题太广、牵涉太多,以及我弟弟工作职业的问题,我未做任何争辩,只说了句:“可能吧”。一个人对未知的认识可以判断其对待事实的态度。

很多时候总是能看到一些确定的词语,比如“一定”、“确定”、“保证”、“未来xxx年”……一旦出现这样的词语,我总是要小心谨慎,因为很有可能会出现对事物的非客观认识。

比如,有人说:“基于经验的中医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未来一定会消亡。”这里就涉及到好多个问题:
1. 什么是中医?
2. 中医的历史是什么?
3. 中医一定是基于经验的?没有和理论相互验证的过程?
4. 没有科学根据的东西就一定会消亡?
一个结论本身所包含的逻辑推演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越大的话题越容易出现逻辑的漏洞,因而也显得作者本身很无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证明一个东西是错的,往往非常简单,因为只需要找到一个反面的事例就行;而要证明一样东西是对的,那就非常非常困难了,而科学理论本的发展则可以说是建立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的。即便是如此完美的数学,证明一样东西是对的还是异常困难,较常用的包括归纳法和反证法,而数学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数论却也一直让数学家伤透了脑筋。

回到投资上,这两年银行股的估值问题一直争议比较大,但是受于知识和时间的限制,一直也没有尝试去理清其估值问题,而所看的估值分析文章,我总觉得有所欠妥,比如“拿出N个国家的银行股的历史上的PE和PB来进行对比“,有没有道理呢?肯定是有的,但是由此就能下低估或者高估的结论么?这显然又有欠考虑,如果仅仅细分到美国和中国银行的对比上,就有好些问题:
1. 美国银行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2. 美国银行的各个历史阶段的竞争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3. 美国银行的业务都包括些什么,是怎么发展演变的?哪个阶段和当前的中国是类似的?
4. 美国银行股出现低估时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导致其后的估值提升的?

但是撇开估值不谈,仅仅从具体某一银行的具体业务来谈,比如该业务的竞争优势、发展状况、市场天花板情况、客户质量、未来面临可能的困境……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看待无疑就会正确的多,也清晰的多。

所以从另一点来看,对待问题的切入点本身决定了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宽而大的问题往往需要广而精的知识体系来解决,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前两天刚问过同事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过上帝是怎么计算万有引力的?”,大部分同事笑而不语,但这里涉及到了很多问题:
1. 比如计算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那么是先求出两个重心,然后得到两个人的距离,根据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计算出来?这样是不是显的上帝太傻?
2. 如果把物体分解成单位粒子,然后计算所有单位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然后再把所有力叠加起来?那么多小的粒子算单位粒子?宇宙里无穷尽的粒子,瞬间计算出来,这会是何等的计算量?
3. 如果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通过引力子来产生的,那么引力子的速度会不会超过光速?如果不超过光速,那么相隔10万光年的两个物体是不是得十万年后才能产生万有引力?引力子的速度会不会无穷大?

不知有没有人想过以上的问题,如果是,那么还会认为万有引力是上帝发明的公式么?上帝会做这么复杂的事么?

再次回到我们的认知上来,肯定的话决定了我们拥有的知识水平,而未知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们已知的东西。对事实的把握应当尽量从小的已知的正确方式入手,而非给予大的未知的事物一个草率结论。

个人认为永远保持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情,永远保持对已知定论的怀疑之心是人类能够正确客观认识事物本质的前提之一。而对于无穷尽的知识和数据来说,唯一的解决之道貌似只有道家的顺气自然——意识到无知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部讨论

2013-02-25 20:02

这个很有意思,这样的平台也不错

2013-02-25 12:20

能确定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永远保持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情,永远保持对已知定论的怀疑之心是人类能够正确客观认识事物本质的前提之一。”

2013-02-25 10:54

原来雪球上不止是股票。

2013-02-25 10:40

呵呵,很有意思,我也常有这样的想法,遇到一个观点,习惯性地想:这个概念是什么?怎么解释?其存在的前提是什么?观点成立的前提是什么?一分析面就广了,可能原本只是一个含混的论题,越想越细,最后往往涉及因素摆了一堆,这时候再找主要因素,接着分析。这种想法很费时间,但可避免流于表面的评价,很有意思。

2013-02-25 10:28

怀疑论者表示支持[鼓掌]

2013-02-22 17:15

如果按照文中的这种标准,那么投资中任何一个问题,若想论证的无懈可击,估计都需要至少一篇博士论文的文字量了。显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时间精力能力去完成这样的工作量的。再说,读者也没空看啊。难道,只有当无懈可击时,讨论才是有意义的吗?就比如本贴,似乎也没有做到无懈可击吧?

在投资这个特别依赖概率吃饭的行当,从未知中探索已知非常重要,但认识到自己已知的局限更重要,我想原因也许是人们在投资决策中,通常不可能掌控全部的充分条件......

也许可以说投资者领域的成功者可能都是幸运儿:
1)绝大多数的幸运儿直接将“成功”全部归于自己的天才,直到灾难来临.......
2)极少数的的幸运儿也许能够通过总结出高的关联关系来适当提高自己赢的概率.....

2013-02-22 10:42

牛顿晚年研究神学了,因为很多东西用科学理论证实不了,使他对之前的工作进行了怀疑。
我并不是反对科学,只是想说现在很多认为是科学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伪科学,索罗斯之前在书里面写过一句话,大意是,人只能不断接近真理但永远也达不到真理,历史的发展是靠人类不断地误判推动的

2013-02-22 10:41

这个观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