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开始!金融行业结构大调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有朋友看到我们的文章写到的今年基金行业高管大量离职的分析,问我会对金融行业还有什么更深一步的长远影响吗?之前的文章我们从股市的层面做出了分析结论,今天来从整个国内金融行业来分析一下。

今年年末除了公募基金,证券行业的高层人员变动也同样非常频繁,其中看似没有联系,其实关联大了。

从近年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见,私募基金的飞速增长,直接导致的一个效应就是策略容量上限问题,因此就需要新的血液,哪里去挖?

当然是券商和公募基金这样的主要与股市投资相关的这类公司了,这样以来直接就导致了一个效应“人往高处走”,因此大量的券商和公募人才跑到了私募基金,看看之前那个5000万私募年终奖,这直接让大量的公募基金经理望尘莫及。一个简单的逻辑,你与同行业的人干着一样的活,而且能力远超别人,那么大多数无法突破体制内的人才当然是选择跳槽了,否则等同于浪费时间。

随着私募规模飞速增长的出现,这样以来直接导致了又一次的金融行业人才结构大调整,具体表现就是非头部类的金融公司将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尴尬,可能某些经常去不同证券公司办事的朋友已经发现了,有些证券公司一进去就和养老院似的,全是年龄较大的员工,而某些证券公司一进去则从领导到基层都较为年轻化。其实这都是受到了现在基金规模飞速增长导致的人才虹吸效应。

例如上述这类情况,据我了解就身边的很多中小券商内部其实也有不少相似的情况出现,编制内员工划水养老拿的工资可能都远高于不少天天努力的员工,那么请问以后如果出现券商股的行情,你们要去投资这类公司吗?其实银行业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盈利较好的银行估值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市场认可给出较高的市场估值,而老牌大型银行体制管理和人才流失导致市场就是给予非常低的估值,再低的价格都没有人去看。其实证券行业也正在经历这一历史级别的重大变局,盈利水平较差的证券公司可能在A股逐渐进入成熟市场后直接导致成为类似仙股的走势。这在欧美股市中常见,可能大家觉得A股很难快速进入成熟市场的行列,但我就说一个事,你们自己想想看吧!2021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这直接意味着以后A股不仅上市公司各行各业的公司越来越多,另一体现就是大量垃圾公司保壳将成为历史,大量退市企业将成为常态化,这样有进有退是后市中将会出现的,因此你们觉得留给坐庄和联合上市公司圈钱的投机派们还有多少机会了?本来从长周期来看优胜劣汰就是大自然的规则。

所以在这里,我们再次提醒各位朋友要投资股票,不要投机股票,炒短线融资加杠杆一夜暴富那是曾今不成熟的市场下编造出来的美好故事,不论赚多少,总要给市场交学费的。

(如果你不听,或者是今天无法静下心来思考我们文章写的是否对错的话!请不要再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了,你需要的是那些让散户集中买一只为自己股票推高或者收费教炒股的财经大V们)

之前我们的文章讲过下一个货币宽松周期已经到了,那么在这次周期中首先出现的变局就是金融行业的人才结构导致的行业高度分化将会出现。请各位以后不论买基金还是买券商股的时候注意这个变化。


文章结尾说个对券商分析师近期评论港股观点上的看法。很多人说港股今年是大熊市,从恒生指数来看,港股已经跌到底了。


我想说,如果只是片面的这样分析,可能有所偏驳,原因在于A股和港股的权重股不同,大家看看香港市场的权重股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跌成什么样了,港股指数的大跌原因主要就是来自于今年互联网企业大熊市。或者换个方向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今年A股最大的行情无非就是碳中和新能源了,那么同样港股里的碳中和新能源企业其实依旧涨的也非常好,而港股里的互联网企业今年跌的很多,放在A股里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也都跌成独立熊市了,所以因为指数权重的不同,就这样片面的说一个市场具备投资价值,这是太武断的表现。与其分析港股市场是不是有投资价值,不如直接分析能不能抄底腾讯阿里了。

注: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属原作者,若侵即删。本文不作为推荐依据,本公众号也无意推荐任何个股。文中所有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请自负盈亏。炒股有风险,买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