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签率是提升港股打新收益的最有效直接的方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0

$兴业物联(09916)$ $烨星集团(01941)$

很多人认为在配售结果里,一手中签率是最高的,中签率随申购量是依次递减的,所以就说现金一手中签率最高。

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我用实际中签率来解释一下。实际中签率=申购数量*该数量中签率。

举个例子:2月14号上市的澳达控股,如果根据配售结果看,申购一手中签率26.12%,申购5手中签率是22.16%,表面看一手中签率是最高的。

实际上申购5手稳中一手,申购5手的实际中签率是100%。

理论上申购越多,实际中签率是越高的。

但中签率的提升是有边际效应的,它是一条斜率由大到小变化的曲线。一般情况下,10-20手左右提升实际中签率非常明显,后面就边际递减了。

撇除打新的综合成本,单只新股的加权收益公式是:实际中签率*一手市值*涨跌幅。

一手市值是既定的,涨跌幅是交给市场的,涨不涨我们暗盘首日都要卖了。我也没见过谁总是能卖在高点,新股波动大,能高卖低买的人,一年来回折腾个100几次,都首富了。

所以我们能主观操作的,只能是对一些确定性高、胜率高的标的,拼命提升我们中签的概率。

简单粗暴来说,要么户多,要么钱多。多户每户融资多手、单户大融资上乙组,都是优于一手的选择。

问题是融资手续费100、额度要靠抢。所以全市场都在等有没有融资不收手续费、利息合理、额度足够的超级券商。

可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总是要付出某些代价才能达到你的目标:融资费用、利息费用、买卖手续费。

所以打新其实就是一道算账的题目。收益能覆盖成本,策略才能实际操作。这个需要你们根据自己的资金量、风险偏好各方面综合考量。

不要觉得市场上几百亿资金疯狂孖展,或者乙组顶头槌花了百万资金才中个几万市值,是愚蠢的。这样想的人自己才是傻子。

下面给出2019年小市值新股(设定是10亿以下,撇除非常规发行比例的JBB、润利海事)涨跌幅前十的打1手和打10手加权收益统计,仅供参考。

全部讨论

2020-02-29 20:22

像兴业物联融资申购三四十手就没意思了,因为超够倍数太多了,中签率实在太低了。融资申购几十手也提高不了多大的中签率。如果超够倍数几百倍,申购三五十手能稳中一手的,那融资申购二三十手还是不错的。对于超够太多,一手中签率个位数的,现金一手摸奖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