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月读书心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月读的书是由金盾出版社出版的《道德经》,作者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其真实身份以及身平一致时待解之谜。据《史记》中描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耽,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后来周代衰朽,老子失去了国家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决定出走。于是就有了老子出关的故事,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慕名老子。让其著文立说。老子答应下来,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老子先写了上篇,又写了下篇。写完一数,共有5000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81章。于是,一部5000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就诞生了。

《道德经》一书中蕴藏了大量的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有对立面而转化。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综合了古代先人阴阳对立和对立统一的观念,并加以发展和创造。老子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孤立的。在道德经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都是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加以说明的。老子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种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看作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恒常的规律,从理论上系统而明确的提出了对立统一观念并从追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上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源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他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规律表述了有关对立面的发展与转化的一些可贵的认识,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见到的东西说明大的东西、强的东西、贵的东西都是从弱的、小的发展而来的。这多少已有一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认识,也说明了对立者的双方互相转化的可能性。老子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道德经》中,老子的宇宙观和社会观相结合。就产生了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说,其来源是天道自然观。有关无为而无不为的稳句,在道德经中处处皆是。老子的无为思想,自然有其进步的一面。在无为学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物极必反。所有的礼乐整行赋税制度的实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老子站在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上,看到了奴隶主贵族的贪欲和争斗,因此提出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无为是老子治乱的方案,小国寡民只是无为的终极蓝图。这个方案和蓝图自然都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老子所处的时代为春秋末期,其距离《易经》成书时代的西周早期已有很久的历史,但是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出,其用字和用文上的也有依稀的相同之处。可以这样说。是在《易经》的整体的逻辑框架之下,产生了《道德经》这样的思维。在《道德经》中,老子充分的表达了上善若水的理念。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中人之所恶。故基于道。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充分的表达了对水的喜欢之情。又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老子其道家学说通过《道德经》进行了充分的表述,其学说是如此的深远,如此之玄妙,似乎让人永远无法探究出深邃的底蕴,但也永远保持着探究的兴趣。由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们认真的读完道德经的原文注释译文和评息之后我们就会对老子的思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博大精深的道家理论及其表达出来的古代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种理解又能最终的更好的让我们理解自己,认识自己,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增加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指导我们更好的去完成自己,适应社会和外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