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受肺炎影响,春节没什么地方可去,天天就宅在家里。

这段时间把西格尔教授所著的《投资者的未来》又翻出来看了一遍。老实说,最近很迷茫,一方面是节前利润的大幅回撤,另一方面,随着感染人数的攀升,明显的,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杀入,妄图吃一波春耕行情的资金,必然要吃闷棍了。

总想着坚守价值投资,慢慢变富,内心却诚实的随着K线的上下起伏,憧憬着一夜暴富。

在国庆后的大反弹中,随着市场的一片攀升,总是觉得自己可以也能够取得比指数更好的收益,关注Peter的读者必然是看过前文关于八大金刚的论述的。

在市场处于某种平衡时,任何策略都是没有问题的。记得在最初开始指数投资时,只是小心翼翼的跟着一些大V买上证50指数,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下跌和对指数的了解,开始买入中证红利、500低波等策略指数,再后来是传媒、消费、医药、新汽车等行业指数,尽管买进后就跌,所幸的是一开始投入的资金并不多,也就坚持了下来,慢慢定投攒份额。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常常追涨,好在指数一直低估,并没有杀跌,况且,由2400一路追涨到2600,在当时看来追高了一些,现在回头看,买点都在钻石坑之内,影响不大。

随着毛衣战的缓和,行情在19年春节后进入井喷,上证指数由2600一路猛攻至3200,当时最开心的事就是收盘时打开账户,看着天天新高的账户,心里不免乐开了花,感觉近一年的煎熬与等待都是值得的。

行情最终随着川普的推特走向崩溃,5月6日单日暴跌近6个点,在一片哀嚎中,Peter忙不迭的清掉了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证券、传媒、新汽车等行业指数,留下了红利、低波动、消费、医药坚持。

说什么未来,要打仗了,保命是最紧要的。

当然,Peter也因此错过了下半年的科技股元年。

现在回过头来看,哑然失笑,买得太分散了,惧怕错过任何热点,因此满上了所有的热点。

作为一家基金公司来说,求全是无可厚非的,但对有限资金的个人来说,我们必须将力量集中起来。

在这之前,早已拜读了西格尔教授所著的《投资者的未来》,也早已接受并认同了他老人家对美国股市200多年历史所得出的结论:

1、长期来说,股票是风险最低的投资品;

2、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行业是消费和医药。

美国股市的结论对照到A股同样适用。

消费指数15年上涨16倍,年化复合收益20.26%。

医药指数15年上涨14倍,年化复合收益16.82%。

妥妥的股神指数。

再搭配A股龙头指数和500低波两个宽基指数,一方面避免行业政策带来的冲击,比如说12年的塑化剂事件和去年带量采购政策,另一方面,当消费医药估值趋于正常时,宽基指数可以吸纳额外的现金。

这一搭配足以跑赢北上广深的房价。

也是Peter开始转向指数投资时的初心。

但这个假期的审视呢?

在一定的浮盈面前,Peter认为自己是可以战胜指数的,八大金刚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从而放大我们的投资收益。但个股的估值和未来预期相对指数来说,难度确实不是高了一个数量级,况且,八大金刚是否就是我们从沙砾中寻找到的金子?

面对下跌,除了牢不可摧的信仰,一切似是而非的理论都将灰飞烟灭。

朋友常说Peter拿得住筹码,怎么振荡都不会将我洗出去,然而,这必须是建立在逻辑自洽的基础上的,我所不信任的一切,最终都将崩溃。

招行海康万科、长电、平安,以及仍为买进的格力茅台恒瑞。妥妥的都是大白马,但每支股票的配置比例是多少,用怎样的频率去执行配置计划,可能并不是Peter目前的能力和资金所能够支持的。

也只有在暴跌的时候,才能检验出我们最终信什么。

趁着这次暴跌逐步调仓吧,集中指数化投资,坚守初心。

慢慢变富,方是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