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财经圈在吵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7

原创 刘晓博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篇3万字的长文刷屏,为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的“爆红”再添一把干柴。

辜朝明是过去1年来,在中国被提及次数最多、引发最多争论的经济学家。他出生在日本、在美国读书、持美国国籍、第一语言是英语,长期在日本工作、祖籍中国台湾。

他主要观点是通过两本书——《大衰退》、《被追赶的经济体》传播的。这两本书都已在中国出版,辜本人也多次接受过中国顶级经济学家、媒体、网络大V的访谈。

下面谈谈辜是什么人,他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引起了国人的共鸣和争论。

辜朝明的父亲是中国台湾的政坛人物,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后长期流亡日本,1954年在日本生下了辜朝明。辜经历了二战后日本经济萧条和贫穷,留下了深刻印象。1967年,13岁的辜朝明去了美国,加入美国籍,在美国接受了中学到大学教育,大学毕业后曾到美联储工作,1984年回到日本,长期在日本野村证券工作。

辜到美国10年后惊讶地发现,战后一贫如洗的日本迅速崛起,人均收入很快赶超美国,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再后来,经济泡沫戏剧性地破裂,然后是失去的30年。到目前,日本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最高时达到美国的72%),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41%。

日本的崛起、泡沫、长期衰退,让辜深入思考了这里面的原因,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资产负债表衰退、被追赶的经济体。

辜的主要观点包括:

1、正常情况下,经济低迷期可以用货币宽松来解决。但剧烈的资产泡沫破裂,比如上世纪90年代日本,2008年的美国,就不是普通的经济低迷期,而是带有“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性质,需要有特效药来解决。

2、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指剧烈的泡沫破裂后,一大批企业、家庭资不抵债。这时候,有现金流的优先还债,没有现金流的只能破产。企业在投资上变得非常慎重,甚至减少技术升级投入,全社会的投资不断萎缩,经济可能坍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降息、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就会陷入“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失灵。90年代的日本,和最近两年的中国,他认为都是如此。

3、当“资产负债表衰退”出现的时候,需要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发国债、增加政府赤字,政府拿这些钱投资或者给企业减税。辜认为,对政府负债率不用太担心,不必受传统的“警戒线”的限制。日本之所以出现失去的30年,是没有对症下药,长期在“货币宽松+结构性改革”上发力,在财政投入上力度不够。虽然日本政府负债率高达250%,他认为有必要还可以更高。他对中国的建议也是,增加政府投资,只要年回报率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2.3%)的项目都可以搞。

4、辜把各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一是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到来之前的城镇工业化过程;二是黄金时代(Golden Era),即经济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社会进入到一个储蓄、投资、消费交互增长的状态;第三个阶段是“被追赶时代”(Pursued Era),其实就是产能、资金为了追求低成本而外流的时代。由此诞生了辜的第二个重要概念——被追赶的经济体。

5、当一个经济体进入“被追赶阶段”的时候,收入差距会加大。这时候需要减税降费、放松对企业的监管,以降低企业成本、留住企业。同时,加大教育投资,用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很难说辜的这两个概念都是100%原创,但他把大家意识到、但语焉不详的问题提出来,加以研究并命名,引起广泛关注,应该说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之所以1年来在中国爆红,是因为当前我们的情况跟“资产负债表衰退”和“被追赶的经济体”很像。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2017年以来中国住户贷款余额和增幅:

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住户贷款余额一直在38万亿左右徘徊,最近4个季度同比下滑。

企业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所以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我们看到了显著的K型分化。过去1年多来,民间投资(民企+外资)增幅一直徘徊在0%左右,靠国有投资(政府+国企)来拉动。

1到5月的数据,是民间投资增速从1到3月的0.5%又回落到0.1%,而国有投资从1到3月的7.8%,回落到了7.1%。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央行不断降准降息,但广义货币M2的衍生速度不断下滑,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症状。

怎么办?

按照辜的建议,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通过发行更多国债、地方债、增加赤字,增加政府投资。

其实中国也一直在这样做,但辜建议力度更大一些。

辜的观点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一些激进的反对者认为他在给中国挖坑,因为他爷爷是什么人、他爸爸是什么人,所以他不可信云云。当然,凡是这样讲的,往往不懂经济,只懂斗争和流量。国内比较出名的经济学家里,也有不少人认为辜的观点片面,包括林毅夫。

跟辜类似的看法似乎正在成为主流,比如前央行统计调查司司长盛松成的最新表态:

比如李迅雷的最新建议:

国家也一直在增发国债,看看下面这个表格就知道了:

最近,央行和财政部也联手宣布,未来央行将在二级市场上常态化买卖国债,这意味着国债时代的来临。

其中的逻辑是:土地财政萎缩了,资产负债表衰退了,需要通过发债增加政府收入和投资能力。国债大量发行,需要有“做市商”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央行。

这其实意味着中国印钞方式的改变,之前是印钞买顺差(外汇占款)或者给印钞优先给国有大行(PSL、MLF相当于给国有大行注入利润),未来是力挺财政。

所以辜的观点,或者说跟辜类似的看法占了上风。

据辜自己说,他1997年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后,曾直接建言日本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但由于观点非主流,所以没有被接受,以至于日本在黑暗中摸索了二三十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读了他的书,加大了财政政策力度,所以美国5年就走出了次贷危机。欧洲最初也不接受这个理论,所以10年才走出2008年危机的影响。

其实日本“失去的30年”,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这里面还叠加了美国打压日本经济(广场协议+要求日本放弃半导体产业),以及中国开放、日本企业外迁的因素(也就是后来辜提出的“被追赶的经济体”概念)。

日本经济崛起之后,好比一滩丰盈的水。中国是旁边的海绵,个头很大。水和海绵之间的阻隔取消之后,当然会出现海绵吸水的效应。

在中国内地对外开放之后,对日本、中国台湾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

但如今,中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过去这些年,我们处于辜说的第一个阶段,城镇化、工业化阶段。随后中国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没有了。

这时,我们应该进入第二个阶段——发展黄金期。由于人口红利没有了,普通劳工工资会上涨;再加上产业升级,老板、技术人员、中产的收入也大幅增加。这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黄金阶段,也就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阶段。

但还没有等到我们完全进入黄金期、享受黄金期,美国的打压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了,我们提前进入了“被追赶的经济体”阶段,外资包括部分内资把资金产能工作机会迁往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

辜认为在这个阶段,应该对企业减税降费,放松对企业的监管和限制,增加教育投入。但最近我们的一些做法,似乎不太符合他的建议。

至于辜说,美国2008年后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5年走出次贷危机。这个说法也颇值得推敲。美国经济复苏能力强,跟人才吸引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强有密切关系。日本复苏能力弱,跟是非移民国家,对全球人才吸引力弱,以及终身雇佣制也有关系。

所以,我也不认为辜是100%正确的,他的理论更关注政府行为和中短期效果。但他的研究是有启发性、开创性的,值得关注、学习。

全部讨论

07-08 20:42

辜的观点是错误的。美国和日本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完全不相同的经济体。美国是最典型的以充分竞争的私营经济占绝对主流的经济体,日本是有某些政策限制的非完全竞争的私营经济占主流的经济体。中国是以国营为主流私营为次的非完全竞争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改善而非内部竞争的效率,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07-09 12:59

不要悲观,准备好小棉袄,去过幸福的生活。

07-08 20:55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