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最佳系列-散户乙(3)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5喜欢:25

前言

回顾前面的内容我们聊过股东回报率,聊过以股东权益看投资的定量视角。这些内容好像争议不大,只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有操作上的差别。

本期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关于控制回撤。看散户乙的文章我有一些启发,但是想了想这个话题我好像不太能驾驭,毕竟散户乙是切实经历泸州老窖的50%回撤然后坚持持股拿到巨大收益的投资人,而现实世界的你我好像都是反反复复坐过山车,这次不卖收益全无的体验。

我说这些有几层含义:

1、有些道理是客观的,一说就容易达成共识。比如我说早睡早起,按时好好吃饭对身体有益,你不会跟我争论这个观点对不对。

2、有些道理是需要悟性或者破除主观才能理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处在什么位置理解什么样的世界。就好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并固执己见。你会怀疑,会反驳。

这个怀疑,反驳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只不过跟个人悟性有关。有关回撤的话题太主观化了,这里尽量复述散户乙的观点。

学习过程

散户乙说:

有人说:不在乎回撤主要是资金量大小决定的。
我猜说这话的人可能资金量还不大,所以他觉得等有一天他的资金量大了,他也会不在乎回撤的。
因为我是从小资金做起来的,我从91年两万块入市,一路回撤到今天。对此,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其实回撤有两种:一种是茅台式的回撤(我喜欢用茅台举例是因为它比较没有异议)。一种是融创恒大和乐视网式的回撤。
当茅台从200块回撤到120的时候。当融创从40块回撤到25的时候。
同样是回撤了40%,哪个是波动?哪个是价值毁灭?哪种回撤不需要控制?哪种回撤需要控制?
林园说:控制回撤是穷人思维。
我换一种说法:控制回撤是投资还不够成熟的表现。
我曾经写过一帖:周期有两种,一种是螺旋上升,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每次周期后,他都会更强大。我们如果投资的时间足够长,这种股的周期我们没必要去预测去防范。有一种周期是大量资金再投入原地踏步甚至价值毁灭的周期。我们要花功夫提前甄别出这种股,不碰即可,而不是买入后把功夫花在预测何时进入周期拐点提前逃跑上。
再说回控制回撤的问题,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投资的股还需要控制回撤,那当初也许就不该买。
控制回撤与资金量有没有关系呢?我是先看明白了这个道理才有钱?还是先有钱才明白这个道理呢?有点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坦率的说,我的第一桶金来自于2008年的牛市。那时我还蒙擦擦,价投只是有点萌芽。然后是长达五年离开股市,直到2013年在次进入买入老窖。从这个角度说,我自己是有了点钱后才开始真正价投的,似乎又与资金量又有点关系。但与年龄呢?是不是关系更大?

我的理解

1、要理解这个概念不容易,太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切切实实经历了股价阶段上涨但是由于不卖出而导致的大幅回撤,这个回撤不是一次,两次是很多次,幅度也不是5-10个点,是几十个点甚至更多。镜花水月的拥有财富有时就让人恍惚是不是要找个办法控制回撤,先看看散户乙在这段话所表达的观点。

1.1、不在乎回撤与资金量无关,不是说小资金回撤影响小,大资金就不在乎回撤,不是这样的。

1.2、理解回撤是价值毁灭还是波动本身茅台也有回撤,乐视也有回撤,你躲过了茅台的回撤下次还确定买的回来吗,而乐视的回撤是不是就应该及时止损,甚至反思为什么买到这样的企业。周期有两种,一种是螺旋上升,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每次周期后,他都会更强大。我们如果投资的时间足够长,这种股的周期我们没必要去预测去防范。有一种周期是大量资金再投入原地踏步甚至价值毁灭的周期。我们要花功夫提前甄别出这种股,不碰即可,而不是买入后把功夫花在预测何时进入周期拐点提前逃跑上。

1.3、控制回撤是投资还不够成熟的表现:要理解这句话,得结合散户乙的历史分享来看。投资要沉到海底就要想办法买入那些不考虑卖出的企业,用复利让自己的投资逐渐量变引起质变。所以他的视角有几个核心概念:

一、买入的企业需要长期持有并以股东权益视角来判断,这个长期需要穿越周期,经历好的和坏的阶段,从一开始他就不是考虑什么时候买出获利,所以在他这里没有所谓的回撤,唯一考虑的卖出是长期股东回报不足。

二、股东权益视角的投资是期望买入一家不需要卖出的企业,长期股东回报满意为什么要考虑回撤,阶段的回撤未来经历周期只会走向更高点。

2. 尝试思考一些细节

2.1、假设我们由于没有散户乙的实际经历,就是无法理解不控制回撤的道理。那么顺着想有没有可以有效控制回撤的办法,从别人的经验来看,好像是量化和做波段,按区间设置卖出位置,增加一些交易上的优化空间。很多人都说震荡市场需要做波段,需要做差价,实际上我理解如果按捺不住交易的心可以适当参与,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市场是什么状态是事后得知的,你无法知道后面是不是震荡的市场。一项投资行为在开始买入的时候大的框架基本定下来,后面是分红复投和一些微调,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犯了错实际上做差价和微调能做的不多。就像种植一样,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后面不管怎么浇水,灌溉也影响不了结局,所以我的理解是通过这些办法我都不能有效的实现回撤控制,或者说无法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层次。至少我做不到,或许评论区有人可以做到可以分享你的办法。

2.2、所以我来理解回撤这件事的话,我大概率会放弃自己主观判断顶和底来做所谓的控制回撤,先回到投资这件事情本身,买入不需要卖出的企业,买入一个好生意的目的不是为了卖一个好价格,如果本身长期是好生意就该一直持有,享受长期股东回报。除非有了更好的生意或者生意变坏,这里的表述解释的是回撤要不要做的问题。

2.3、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回撤能不能做的问题,面对市场报价,面对波动当然可以选择参与,但是记住前提是这件投资本身是正确的,企业本身长期股东回报是可靠的,否则就是南辕北辙。回到交易上肯定是有输有赢,不是不能做,这个看个人能力和长期价值观,你要理解那些选择不关注回撤,选择不控制回撤的人不是笨蛋,他们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差价做的好不代表能嘲笑那些安静等待的人,或许别人是深潜海底。

3、这只是从散户乙的帖子引发的一些思考,真理无穷自己能理解就好,既不要觉得世界是不可知的,也不要懂了一点点就陷入信息茧房拒绝其它观点。

$泸州老窖(SZ000568)$ $中国神华(SH601088)$ #上证指数#

全部讨论

2023-10-14 08:10

这么晚还在学习

2023-10-14 17:34

找到一篇可以关联起来的内容
呵呵,价值投资最被诟病的就是:长期持股。
太多股票30块买,60块没跑,又跌回30。
比如老窖前些年多次在30~70震荡。如果30多买入,持有一年,股价到70没跑,一夜又回到解放前。有了这样的经历就很容易得出:长期持股是个坑。
同样,如果你几年前40多买了平安,持有几年,股价到了80没跑,如今就又回到40来块。也会很容易有一种感觉:为什么要长期持股呢?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价值投资为什么强调长期持股?
因为价值投资相信:
1,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后,我们持有的那一部分跟着变大了。而企业由小变大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2,把上面这条具体量化,投资者作为股东长期持有一个公司的回报率≈企业的长期股东权益回报率。说到长期回报率,有点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它是个开始不起眼,时间越久回报越高的东西。所以价投嘴里经常提到复利这个词。也常说: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
那么,为什么投资实践中大家没有同感呢?
我试着归纳几种可能:
1,并不是所有的股都适合价值投资,比如恒大。15年前的恒大还很小,如果我们当时投资进去,15年后恒大变得很大了,看似我们的那部分也跟着大了,但一算细账其实是资不抵债,我们那部分不但没大,反而比当初更小。我们要投资总资产收益率接近净资产收益率的,比如在一倍以内的。
2,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与股市的短期解读是不同的,有时相差很远。短期解读不同,估值就不同。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股价提前于业绩跑出去比远的时候。比如,去年初老窖股价冲到300多,市场认为老窖可以长期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300块看似很贵,高速发展几年下来,就不贵了。到了今天,老窖确实还在保持25%以上的增速,并没有变。但市场的解读又不同了,开始对老窖能否保持高速发出了怀疑。200块的老窖,看似已经便宜不少,如果他进入下降周期,增速放缓,甚至再来个2014年的断崖,目前价格就不便宜。
这个期间,股价都是波动的。
3,长期是多长?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西游记里说:天庭一日,世上一年。既然价投讲股东权益回报率,这里时间的最小单位是以年为单位。如果你浸淫股市,关注每日波动,时间单位是以天为单位的。
所以:你的长期≠我的长期。
4,如果你的买入价格高于净资产太多,你就必须有几年的等待期,等待你的买入价接近净资产。这个期间股价就是不停在你买入价波动的,在这个等待期间不存在持有越长回报越多的逻辑。因为这个期间你还无法享受到公司的实际高回报。
所以,在说价值投资是个坑,长期持股是个坑之前,先扪心自问:什么是价值投资。

2023-12-28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