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概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8喜欢:12

新和成2023年报披露,注册资本:70000 万;当年亏损达5.91亿,资产总额约66.88亿,净资产只剩下约5.1千万元。有必要看看这个项目的情况。

2018年3月7日,新和成董事会发布公告,同意全资子公司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自筹资金,在黑龙江绥化投资建设生物发酵项目。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叶红素500 t/a、己糖酸30000 t/a、淀粉乳折纯146700t/a、葡萄糖折纯155100t/a、山梨醇(含量70%) 60000t/a
2、投资总额:约36亿元(2019半年报:计划35.7438亿)
3、资金来源:自筹资金
4、建设周期:2年
5、项目收益:经公司内部初步估算,项目达产达效后,营业收入约20亿元,利税约7.08亿元,项目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预计为7.80年,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约为14.03%。该收益分析仅为公司内部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估算,不构成对公司未来盈利水平的承诺。

公告提到新建项目对公司的影响:目前公司化工合成技术全球领先,但未来生物发酵替代化工合成是一种趋势,公司认为“生物发酵”与“化学合成”将作为驱动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缺一不 可。本次投资项目建成和投入使用后,能够完善公司的系列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公司经营实力、创新能力以及品牌竞争力均会进一步加强,营业收入有望较大幅度增加,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可获得提升,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所以,公司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建设的意义不仅限于提升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与布局,是对公司长远发展的保障。

公告对于项目的风险提示: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中玉米和煤的采购约占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项目选址地位于玉米核心主产区,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全球粮食产量波动和人口增长压 力的影响,上述原材料可能存在价格上升的风险,而公司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存在滞后效应,或公司不能完全通过产品价格上涨来消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因此原材料价格上升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发酵项目前景如何?媒体报导胡柏藩介绍说,搞化工有两种,一种是化工合成,另一种是生物发酵,有些产品是用生物发酵做的,有些产品则是化工合成的,用什么方法取决于成本高低。目前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快速发展,新和成要两条腿走路,建设一个比较大的生物发酵基地,形成规模效应。

2017年报披露:2017年9月出资2千万元新设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半年报披露该项目获得的的政府补助如下表:

2018年报披露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本期新增政府补助金额448,510,200.00元;2019年报披露新增补助44,850,000。2020年报摊销金额16,445,340;2021半年报摊销金额24,668,010。2021年报:新增补助111,810,000,摊销金额49,336,020。2022半年报摊销金额24,668,010;2023半年报摊销金额24,668,010,当期公司政府补助所有项目总的递延收益为11.099亿,黑龙江项目就占了4.9亿;黑龙江生物23年维生素C扩产至42000吨技改项目政府补助2,989,900,当期摊销金额74,747.49。

2023年报没有披露补助项目明细表,无法查找具体详情了。统计历年补助金额及到位情况如下:

注:待追踪,补助资金未来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当地钓鱼行为?

2018年3月通过子公司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2100万元新设黑龙江新昊热电有限公司,间接持股70%。

2019年12月25日公司回答: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维生素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黑龙江生物发酵项目的实施,能够完善公司的系列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该项目建设、生产等均已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许可,目前处于试车阶段,谢谢关注!

2019年年报:生物发酵项目,通过强化项目化管理,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试生产。…发酵项目全线打通工艺路线,试生产负荷逐步提升。

2020半年报:生物 发酵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试生产负荷逐步提升。2020年报:生物发酵项目(一期)顺利完成达产验收,实现满负荷生产。

2021年报:完成黑龙江绥化市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二期部分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作。累计投资13亿。
网上信息:目前(2022年11月)黑龙江基地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12等。(项目变更,情况待查!)

从上表可知,自2018年项目投入建设始,至2023年底,已累计亏损12.4341亿;注册资金7亿,累计投资13亿;负债66亿余,净资产仅剩0.51亿。估计今年净资产就会亏到负数了。营收基本上达到当年项目上马前的预期20亿/年左右,但效益却意外的是连年亏损,近两年更是呈现逐年扩大之势,连年的巨额亏损令人吃惊!这还是那个让人放心的新和成吗?

在雪球上遍查公司自2018年3月以来的黑龙江生物项目的信息相关的年报、半年报、董事会决议及相关公告,没有搞清楚项目建成的具体单项有哪些,规模为多大。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信息如此难得到!该吐槽谁呢?

从媒体获知如下信息:

当前,全球VB5市场需求每年约两万吨,中国是第一大生产国,产能占全球的80%,但VB5企业经常因高污染被限产或停产。VB5参与脂肪、糖类能量转化,协助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和临床治疗。采用化学方法生产VB5已有80多年历史,但需使用甲醛、异丁醛和丙烯腈等易燃易爆原料,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剧毒的含氰废水。

过去30多年,荷兰、德国等国企业一直在尝试用生物发酵法取代化学法,但未能突破一个关键技术瓶颈,即具有细胞毒性的副产物杂质含量一直在15%以上的高水平徘徊,严重影响提取收率和生产成本。

反观中国,微生物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温廷益团队对野生大肠杆菌进行了近30轮代谢工程改造,将杂质含量降到2%以下。

凭借明显的技术优势,2022年4月,温廷益团队开发的VB5生物发酵法,以9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国内维生素龙头企业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2023年4月,该企业已建成产量达2500吨的全球首条VB5生物发酵绿色生产线。

新发酵法以源于玉米的葡萄糖为原材料,目前转化率达30%以上,成本低于化学法。“与化学合成法相比,新工艺水消耗减少92%、能耗减少16%,使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产品质量优异。”新和成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3年10月,半年间,该公司利用生物发酵法生产的VB5已达1500余吨,产品出口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已占全球VB5销售份额的10%。因为尝到甜头,他们计划下一步将产能扩大到年产8000吨。

“未来,如果把生产中发酵剩余的菌渣做成肥料或类似豆粕的培养基原料综合循环利用,成本会更有优势,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温廷益说。

2024年01月17日公司回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坚持“化工+”和“生物+”的战略主航道,通过黑龙江生产基地积极布局前沿生物科技,打造“生物+”平台,丰富产品种类,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借助基地位于玉米核心生产区的优势,得到保障并降低采购成本,发挥了原材料产地的区位优势。公司VD3年产能2000吨,尚不在单独披露范围内,请理解。

近几年年报及相关官方公开的表示是:积极布局前沿生物科技,打造公司“生物+”平台。…坚持“化工+”和“生物+”的战略主航道,通过黑龙江生产基地积极布局前沿生物科技,打造“生物+”平台,丰富产品种类,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坚持生物科技的战略大方向应该没错,但具体的战略战术布置却不得不进行反思,黑龙江基地今天的结果,公司当年做决策时肯定是没想到的吧。

精彩讨论

葛九财05-04 19:09

黑龙江新和成项目让我想起科伦药业在新疆伊犁投资的川宁生物项目,过了15年后科伦药业股价一飞冲天,川宁生物还单独上市了。曾几何时,川宁,科伦被投资者骂成屎了,多少人诟病这是一笔失败的投资,做企业太难了,所以像刘革新一样的企业家少有,而垃圾炒股的比💩多。

全部讨论

05-10 10:19

长期关注这个事

05-06 15:46

梅花生物2017年报:
以玉米采购为例,玉米的供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为 减少玉米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公司采用了代收代储、市场收购、参与国有粮库拍卖、进口配额、 直接从农户收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采购。煤炭采购则通过与当地大型煤炭企业签订长 期采购协议,在确保煤炭及时足额供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玉米与燃料为氨基酸生 产的两项最为重要的原材料,合计占生产总成本的 60%左右
2017 年玉米价格在春节后短暂下跌,随后震荡上涨,由于东北地区政府玉米补贴政策, 使得东北、山东、新疆等地赖氨酸生产厂家成本出现分化。
2016 年玉米供给侧改革开局良好,2017 年再接再厉深化推进,在政策积极引导下,全年玉 米面积和产量连续两年下降,以镰刀弯地区为重点的种植面积预计调减 2000 万亩以上,超过年初 目标,而产量预计下降 3%左右。2017 年下游饲料、深加工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饲料行业整 合加快,散养小户逐渐退出,规模化、集约化继续提高,带动饲料销售增长,饲料玉米消费 1.30 亿 吨,同比增长 4%(数据来源:卓创资讯)。深加工行业盈利状况良好,产能继续扩张。 随着 2016 年临储收购政策取消叠加临储玉米不断抛售,国内玉米价格自 2015 年第二季度以 来直线下跌,2017 年第一季度产区供应宽松,市场集中上量,玉米均价降至 1515 元/吨,再创历 史新低;第二季度临储玉米投放市场,拍卖维持高成交、高溢价,玉米价格触底反弹,环比上涨 6.7%(数据来源:博亚和讯);第三季度市场区域性供应紧缺、临储成交量居高、环保督查加码、 进口谷物增加、新粮陆续上市等等多重因素多空交织,玉米价格高位调整。第四季度新粮上市,华北地区受降雨天气影响上量推迟且粮质偏差,而东北受种植面积下降,减产及下游需求增加影 响,玉米价格强势上涨。 报告期内,国家在煤炭行业的政策开始偏向宽松,从去产能转向了保供应。但在安全生产检 查、大气污染治理以及产地煤管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2017 年动力煤市场供需状况延续了 2016 年的紧平衡状态。虽然国家“保供应、稳煤价”措施频频出台,但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动力煤市 场依然延续涨势,2017 年的煤炭价格更是远远高于发改委规定的合理区间

05-06 15:40

梅花生物2019年报:
2019 年,全国各地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组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一定程度上 调减了玉米播种面积。报告期内,玉米播种面积为 4128 万公顷,较 2018 年下降 85 万公顷,但因 单产增加,2019 年的玉米总产量 2.61 亿吨,同比增加 344 万吨,处于近三年高位(数据来源:博 亚和讯),玉米市场供给侧改革已见成效。 报告期内,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先跌后涨,上半年经历触底后快速反弹,下半年震荡盘整。一 季度因售粮进度加快,供应压力较大,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全国玉米均价 3 月底跌至低点 1760 元/吨。4 月份之后,因东北产区余粮逐渐减少,叠加临储拍卖政策利好提振,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进入 6 月份临储拍卖常态化,陈粮和新粮同时供应市场,玉米价格小幅回落,之后维持平稳态势, 四季度后新粮集中上市,玉米价格又先涨后跌。
2017 年下半年以来,玉米价格强势上 涨,种植面积的下降及需求的恢复或将进一步支撑玉米价格的反弹,因成本上涨成品价格下降, 2019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小幅回落至 22.58%。如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存在 滞后效应,或不能完全通过产品价格上涨来消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因此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可能 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05-06 15:34

梅花生物2020年报:
公司主要原材料玉米价格自 2020 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上升,给生产成 本带来很大压力。
报告期因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供应端国内玉米去库存收尾、贸易商囤粮看涨,叠加资本炒作 及东北台风天气影响新粮产量,需求端生猪存栏加速恢复,饲料需求增加,供需缺口被放大,玉 米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并创六年新高。据博亚和讯统计,2020 年现货玉米均价较 2019 年同比增 长 15.41%。分阶段来看,第一季度玉米价格处于低位,第二季度开始上涨,5 月中旬价格涨至高 点,超前四年玉米均价,随后进入震荡盘整期,8 月上旬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因临近新粮上市, 玉米价格小幅回调。至 12 月份,下游启动春节前备货,玉米价格持续上涨。高价格或刺激新季玉 米种植的积极性,在临储粮基本清空的大环境下,下游需求持续向好,若不考虑进口替代品,2021 年国内玉米供应预计仍处于偏紧格局,预计 2021 年全年玉米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震荡。

05-06 15:27

梅花生物2021年报:
主要原材料为玉米,玉米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在 50% 以上,公司通过对玉米进行深加工处理,添加不同菌种及辅料进行生物发酵制造,最终生产出产品。
从供应面来看,2020/2021 年度(2020 年 10 月份至 2021 年 9 月份,为一个作物种植年), 国内玉米总产量较上一年略有下滑,因新季玉米收割之前,东北地区遭遇台风影响,局部地区减 产,但华北地区增产,本年度玉米总产量预计 22586 万吨,较 2019/2020 年度减少 130 万吨。进 口方面,2020/2021 年度进口玉米总量达到历史最高,进口玉米总量在 2956 万吨,较上一年度增 加 2196 万吨。玉米消费上看,2021 年全国玉米消费量较 2020 年有所下滑,因全年玉米价格高位, 饲料小麦价格优势明显,对玉米替代量大幅增加,玉米消费略有下降。2021 年全年中国玉米总消 费量在 22698 万吨左右,较 2020 年全年下降 1298 万吨,降幅 5.41%。 近五年来,玉米深加工消费量先增后降。2021 年由于原料玉米价格高位叠加能耗双控影响, 下游部分深加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整体开工率出现下滑。据卓创资讯统计,2021 年全年深加工 行业玉米消费量在 6553 万吨左右,较 2020 年的 6825 万吨减少 3.81%。2021 年来玉米深加工的 产品占比较去年变化不大。不同深加工行业对于玉米消费量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按照玉米 消费量高低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玉米淀粉及淀粉糖 55%、酒精 26%、味精 7%、赖氨酸 7%、 柠檬酸 3%(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2021 年全国玉米均价整体维持先涨后跌的走势。一季度玉米价格处于高位,3 月初价格涨至 高点,随后因东北地趴粮开始集中上市,玉米价格出现下滑。4 月份东北玉米市场售粮压力得到 一定缓解,玉米价格缓慢上涨。5 月份以后,华北地区贸易商为收购小麦开始腾库,玉米出货量 有所增加,玉米市场价格逐渐开始回落,8 月份价格止跌反弹,受新季玉米上市延迟影响,10 月 份玉米价格持续上涨。11 月份随着新玉米上市增加,玉米价格再次震荡下行。但较历史期相比, 全年玉米价格维持高位,2021 年玉米均价 2795 元/吨,较 2020 年同比上涨 29.10%。

05-06 15:21

梅花生物2022年报:2022 年国内玉米价格高位上涨。上半年俄乌开战,国际粮价上涨,带动玉米快速上涨,2 月底 均价突破 2800 元/吨,5 月逼近 2900 元/吨。6 月下旬美联储大幅加息,全球经济衰退担忧持续, 进入第三季度,外盘回吐上半年因俄乌冲突引发的涨幅,国内贸易商售粮积极性增加,国内多点 疫情发散,下游饲料需求疲弱且深加工开工处于低位,市场看跌情绪加重,玉米均价跌至 2830 元/吨。9 月玉米供应进入青黄不接阶段,企业积极备货提振,需求增加,玉米价格重回上涨通道。 4 季度,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不畅,粮农及贸易商挺价惜售,新粮上市后价格一路上涨,12 月初 高点涨至 2915 元/吨。整体来看,2022 年全国玉米均价 2814 元/吨,同比上涨 0.68%(数据来源: 博亚和讯)

05-06 15:13

梅花生物2023年报:
公司生产产品以玉米为原材料,煤炭等能源提供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热能,玉米在原材料中的 占比大约在五成以上,玉米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
玉米价格走势与国家收储政策、大豆/小麦/大麦等饲料替代品价格、下游养殖行业需求、国 际政治经济局势,甚至是乙醇/汽油价格变动都存在一定联动关系。公司生产所需玉米以国内采 购为主。
博亚和讯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 2.89 亿吨,单产增长 1.5%。同时, 为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国家不断推进玉米进口多元化,报告期内巴西玉米进入中国市场且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进口大国,南非玉米进口增加。在国际粮价下跌、国内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下, 国内外粮价联动密切,2023 年国内玉米价格震荡下跌。上半年,中国大量采购美国、巴西玉米, 加上产区基层潮粮积极上量及小麦价格跌破1.3 元/斤,多重利空集中释放,国内玉米价格连跌五 个月,5 月均价较年初跌超150元/吨。进入第三季度,青黄不接时期价格快速飙升,9 月玉米均价升至2879 元/吨,涨至年内高点;第四季度,新粮释放叠加丰产预期,市场悲观情绪加重,玉米期货、现货大幅下挫,12 月主力合约跌至2364元/吨,现货价格逼近2500元/吨,跌至三年低位。整体来看,2023年全国玉米均价2775元/吨,同比下跌 1.39%。

05-06 11:58

2021-08-23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山东产业园TMB项目主要建设维生素B6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黑龙江生物发酵二期目前主要建设维生素B12等产品生产线,谢谢!

05-06 11:53

021-07-08 17:11
黑龙江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绥化市玉米生物发酵产品,已经由最初的淀粉、葡萄糖,向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鸟苷、辅酶Q10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新和成生产的辅酶Q10每吨价格超过300万元,最高的时候达到400多万。

05-06 09:14

据健康网消息:2020年3月份新和成维生素C产品开始出口,维生素C普通粉53吨,维生C磷酸酯34吨,进入4月份维生素普通粉出口量达到吨,成交价格也小幅上涨,同时开始出口维生素C包膜颗粒1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