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里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3喜欢:0
感觉生物发酵是战略需要:一方面是防守,营养品化工合成这一块公司是有很强成本优势的,但是生物合成是另一条路线,不去布局的话,可能被人家弯道超车;另一方面也是进攻,有进一步拓宽公司的产品品类的潜力

热门回复

大趋势当然应该是往此方向发展。估计2017年因为玉米价格多年处于低位,大概在1600/吨左右,所以项目一开始搞大了,应该是没做好预案。没想到农业产业政策的变化导致项目建成后的这几年玉米价格大涨,叠加近几年的煤炭价格大涨,成本失控导致巨额亏损。从去年下半年到以来的情况分析,玉米和煤炭价格都在回落,维C的价格在上涨,黑龙江项目在半年报时应该会看到亏损缩小的情况。
政策的威力真的很大,新和成不知对粮价走势预测方面的人才储备怎么样。

还没来得及追踪产品价格,主要是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收集到靠谱的价格信息。
目前主要是从成本上面着手,容易一些。毕竟当时项目预期的营收目标20亿,这两年是基本达到了,但收益却为负,那么成本因素就是主要的了。

23年vc价格大跌,辅酶q10也跌不少,还有vb5跌得都没眼看了。虽然成本下降了点,但是产品价格跌得更多[捂脸]

黑龙江的项目,为什么能亏这么多,我也想不明白。难道是战略性亏损?发酵法本应是具有成本等优势的一个未来方向才对,却还能亏这么多。

产值18亿,按照新和成的产品利润率,感觉无论如何也不会亏损这么多。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新和成通过财务手段,加快了投入资金的回收。这也是黑土地的悲哀!

情况不明,需要收集各方面信息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近几年玉米和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是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当时做决策时2017年玉米价格大约1千6一吨,此前多年时间内更低。近三年大约在2千8左右,如果当年上项目时玉米成本按1千8设定,那么这一块一期项目的成本就高出了5个亿,二期产量不明,估计也高出5亿左右;再加上煤炭涨价高出的成本,基本上对得上去年6个亿的亏损数。管理上也有问题,23年、22年玉米和煤炭价格比上年都低一点点或基本持平,然而亏损均较上年增加很多,不符合逻辑。其它的主客观因素只能靠猜了。

不是传闻vc坏了之类的事情么,货都能没了,这太夸张了

看了星湖的年报季报,同样黑龙江的基地,星湖因玉米煤炭降价,利润增加一个多亿。而新和成全年亏损五个多亿。这里面肯定有不为大家所知的事。不过根据新和成发展过程,从长远看,也许不是大事,起码不是坏事。

又是双输?……

20亿好像是一期的预期,现在二期也建好了,应该是不止20亿的营收预期的。
价格的话,感觉都没有特别靠谱的,秣宝网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感觉还比较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