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简单的基本面研究纲要
(来自雷公资本简化)
第一部分 确定公司“质地”
 
1.1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供大于求的状态,即产能过剩。在判断上,既要重视行业前景,也要关注企业素质。投资之前必须清楚企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1)已达到天花板的行业—极度饱和行业(如钢铁行业)。投资机会来自于具有垄断优势的龙头企业,以低成本兼并劣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和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构筑市场壁垒,掌握行业的定价权。如果兼并不能做到边际成本下降就不能算是好的投资标的。比如,国企在行政推动下的兼并做大,并非按照市场定价原则进行,因此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此类国企不具备投资价值。
那些在行业萧条期末端仍有良好现金流,极具竞争能力的企业在大量同类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之时极具潜在的投资价值。判断行业拐点或需求拐点是关键,重点关注那些大型企业的并购机会,如国内四大钢铁公司,如太阳能企业,东方日升
2)产业升级创造新的需求,旧的天花板被解构,新的天花板尚未形成。如汽车行业和通讯行业。这些行业已经很成熟,投资机会在于科技创新带来新需求。“创新”——会打破原有的行业平衡,创造出新的需求。关注新旧势力的平衡关系,代表新技术、新生产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其产品和服务将逐步取代甚至完全取代旧的产品,如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特斯拉电动车(TSLA)$  和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苹果(AAPL)$  的创新对各自行业的冲击。智能手机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将近饱和了,没什么利润空间了。小米抓住了机会,打出了品牌,锤子后来就不行,现在乐视、格力做手机肯定也不赚钱了。但是手机是未来智能家居的一个平台,所以即使不赚钱,乐视、格力也要做。李阳也做手机就看不懂了。
3)行业天花板尚不明确的行业。这些行业处在新兴行业领域,需求正在形成,未来的市场潜力难以估量,如新型节能材料;要么处在快速消费行业,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健康,医药行业。这些行业历来都是牛股的摇篮,要不断挖掘小行业里的大公司。
1.2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企业用什么途径或手段向谁收费来赚取商业利润。比如,制造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实用功能的产品获取利润。销售企业通过各种销售方式(直销,批发,网购等等商业模式)获取利润等等。
研究商业模式的意义在于:1. 是不是个好生意?2. 这样的生意能够持续多久?3. 如何阻止其他进入者?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壁垒三位一体构成公司未来投资价值:前者指企业的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是指实现前者的能力。壁垒是通过努力构筑的阻止其他公司进入的代价。

举例来说:戴尔和联想销售的产品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戴尔的电脑直销盈利模式不同于传统电脑销售,相应的核心竞争力是它的全球直销网上管理系统。联想若想重新搭建此平台代价太高,且有可能远高于戴尔构筑的成本,因此这套直销网络成为戴尔的壁垒。但是,PC饱和是戴尔的天花板,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

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百度(BIDU)$  的盈利模式是搜索流量变现。搜索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其核心竞争力,先发优势构筑的巨大数据库和大量的应用软件是其壁垒;通过免费杀毒为入口,获取流量变现是网页链接" target="_blank">$奇虎360(QIHU)$  的商业模式。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快速累积巨大的用户群构成竞争壁垒。360利用巨大的用户量努力进入搜索领域,但是一直没有看到突破性的技术进展可以挑战百度累积的巨大数据和应用壁垒,所以相形之下,360 尚未具备颠覆百度的能力。

另外,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是息差,竞争力要点是低成本揽储能力、放贷能力和高度的信用。壁垒是用户基础。中国的银行有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加上劳动成本低廉,所以进入国内的外资银行很难与之竞争。一旦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中小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将受到质疑,所以外资投资首选四大行,降低内地股份制银行的投资比重。

简要的商业模式情景分析:
靠什么挣钱?产品还是服务?挣谁的钱?是从现有的销售中挖掘、争夺,还是创造新的需求?如何销售?从产品生产到终端消费,中间有几个环节?有什么办法能够将中间环节减到最少?企业有没有做这方面的努力?随着销售量的扩大,边际成本会不会下降?等等。

通常来说,我们尽可能投资那些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商业模式的企业。商业模式进一步分析涉及企业所处的产业链的地位如何?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整个产业链中有哪些不同的商业模式?关键的区别是什么?那些是最有定价权的企业?为什么?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否具备很强的粘性?等等,这些决定该商业模式能否成功。


1.3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模式谁都可以模仿。但是,成功者永远是少数。优秀的企业关键是具备构筑商业模式相应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含:股东结构,领军人物,团队,研发,专业性,业务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财务策略,发展历史等等。

1)专一性:
专一并不等同于单一,而是指企业在某一领域具有深度挖掘和扩展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例如双汇,在肉制品上做到绝对专一,除肉制品之外的行业均不涉及。其产品线丰富,在热鲜肉、冷鲜肉、冻肉、肉肠和其他肉类加工产品方面有深入挖掘和拓展的能力。相比之下,同样是肉制品龙头企业的雨润食品却涉足房地产、旅游等非主业,管理层精力分散,多年来业绩不佳。因此,专一性决定了企业的主攻方向和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必有成就。

2)创新能力:(毛利、专利、研发费用占比、地域)
优秀的研发团队,已经获得的能够提供高标准产品和服务的先进的工艺、流程,或是发明专利,等等。纯粹的技术并不构成永久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某一领域的技术壁垒(如专利技术)却能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企业的领先优势。此外,技术优势会带来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的优势,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就能够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费用与收入的比值关系获得量化结果做出逻辑判断。

3)管理者优势:
企业的发展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企业的领导者及其管理团队的素质关系到企业的素质,关系到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投资要投人”正是这个含义。在这一部分,重点要考察领导者和管理团队成员的背景,通过跟踪他们的言行(通过新闻、招股说明书或董事会报告)中获取企业的发展方向、行业战略、用人机制、激励措施等方面的信息。我们需要判断他们的人品、格局和价值观,这些因素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企业的前途,也间接地影响到投资者的回报率。实践证明,一流的人才做三流的生意,有可能把三流做成一流。相反,三流的人才做一流的生意,很可能把一流做成不入流。很多第一代创业者缔造的成功企业却有可能毁在继任者手中,微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诸多条件中,对人的因素的考察极其重要。
另:(品牌、用户粘性、牌照)
总结:看一个企业行业很简单
1,         看行业,看企业,天花板,未来前景,产业链中地位,有无定价权;
2,        看销售,商业模式;
3,        看核心竞争力,管理者(格局资源)、创新能力(毛利、专利、研发费用占比、地域)、专业性、品牌、用户粘性、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