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酒发布“品质法则”,铸就名酒复兴未来之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丨酒业家团队(ID:jiuyejia360)

策划丨上庸 编辑丨一凡 编审丨云顶

中国白酒的长周期特性,品质是关键;中国白酒的高质量发展,品质是根基;在中国名酒的辉煌发展历程中,品质也始终是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

5月19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仪式暨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工艺品质标准发布会在江城武汉举行,《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标准与品质管控纲要》在会上正式发布,这既是黄鹤楼酒中国名酒品质的价值凝练,也将作为品质进化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企业史册。

以明确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品质管理,这在白酒行业并不多见,但却充分体现了黄鹤楼酒对产品品控的充分自信,对市场、消费者的充分尊重,以及对名酒价值回归的不懈追求。

01

透过企业品质“法则”

看见黄鹤楼酒的名酒格局

对于中国酒业而言,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对于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每一项标准的建立都要经历无数次实践的打磨。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梁金辉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在会上表示:“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从一粒种子到一杯美酒,近300道工序,每一道都有明确的作业规范、操作标准、检验标准。在现代科技与人文的加持下,黄鹤楼酒不断细化品质管控的‘颗粒度’,发布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工艺品质标准和品质管控纲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品质管控体系。”

要从如此繁多的工序中提炼出明确的量化指标,更能感知这一成果来之不易。黄鹤楼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许鹏表示:“自2016年黄鹤楼酒业全面恢复清香型生产以来,我们的酿造团队、质量团队历经无数次试验和挑战,不断优化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巩固和量化操作标准,积极与清香型白酒领军企业开展技术交流,这些成果将大大提升黄鹤楼酒的竞争力,推动整个清香型白酒的进步。”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 宋书玉

也正因此,这一标准也得到了行业权威人士的高度认可。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标准与品质管控纲要》的发布,就是通过独特的南派大清香工艺,强化黄鹤楼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和独特性,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品质量化和可视化,使消费者可以‘看得见,品得到,忘不掉’,使黄鹤楼酒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成就消费者美好生活的不可或缺性。”

在行业人士看来,《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标准与品质管控纲要》不仅为黄鹤楼酒的品质升级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更展现企业担当,让市场看到企业追求的极致品质、极致品牌和极致匠心,为树立渠道信心、夯实消费者口碑奠定了牢固根基。同时,这也是黄鹤楼酒坚持长期主义、品质主义的具体体现,对促进行业品质提升、引领白酒产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02

南派大清香的品质密码

藏在1563个质量控制参数中

品质至上,标准先行。随着《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标准与品质管控纲要》的发布,黄鹤楼酒卓越品质、独特风味背后的核心品质支撑力也被抽丝剥茧般展现在行业眼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 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指出,《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白酒品质特性研究及应用》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点是确立了南派大清香酿造原粮,保证了酒体纯正稳定及“清净柔”的产品风格;创建了南派大清香功能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强化独特性;揭示了酒体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丰富,与花香、果香正相关,诠释了“丰满楼”的独特风格。

这份业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实际上还原了南派大清香的酿造本源,从原料、微生物、风味物质等方面,打造了一套独属于黄鹤楼酒的品质表达体系。

但品质表达的基础是品质管控,为此,《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品质管控纲要》也在会上重磅发布。黄鹤楼酒业党委委员、技术质量中心总监李良介绍,作为黄鹤楼酒质量控制纲领性文件,《纲要》分为八个章节,共95项企业标准,设置665个质量监控点,明确1563个质量控制参数,涵盖原粮、制曲、酿酒、原酒储存、勾调生产、灌装、物流等全过程的质量管控。

拆开来看,每章都被细化为更具体的内容,标准堪称严苛。例如,为确保产品严格按《纲要》执行,黄鹤楼酒的生产量必须为原酒需求量的2倍,而总储存量则要达到需求量的5倍。

从“做真人、酿美酒、善其身、济天下”的企业价值观,到“向生产要质量、向质量要口感、向口感要风格、向风格要不同”的生产理念,再到《纲要》的发布,黄鹤楼酒正以一脉相承、但又愈发精细化的品质管理模式,铸就企业臻于完美的质量丰碑。

03

赓续非遗传承

演绎名酒价值的升维表达


在《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标准与品质管控纲要》重磅发布的同时,黄鹤楼酒·南派大清香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授牌仪式也同步启动,并将黄鹤楼酒的文化热度推向新高潮。

从“辛氏酒馆赠饮”的古老传说,到“张之洞献酒”的“天成坊”纪实;从1952年设立国营武汉酒厂,到1991年更名为武汉黄鹤楼酒厂;从1979年产量突破万吨,到两度荣获“中国名酒”称号,历经时代传承,融入地域特色,百年酿艺从未间断,也因此成就了非遗经典。

此前,黄鹤楼汉汾酒酿造技艺已入选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为黄鹤楼酒的非遗传承开启了崭新篇章。而今,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焕发时代光彩,黄鹤楼酒也将借此契机为名酒价值回归增添非遗文化新动能。

有行业人士认为,在品质铁律和文化浸染的的双重加持下,黄鹤楼酒的品质价值对于渠道客户和消费者而言有了更为清晰的触点,每一项具体的量化指标都指向南派大清香的卓越品质,让黄鹤楼酒在市场中更具说服力和竞争力。站在清香崛起、名酒复兴的背景之下,黄鹤楼酒再添核心动能,对品牌回归一线名酒序列、扛旗楚酒振兴拥有更加充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