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投入规模估算、竞争格局以及未来趋势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3喜欢:3

当前高阶智驾已进入城市级NOA的竞争,烈度空前提高,预计最终只有少部分车企能研发成功,大部分车企将无法跟上节奏。
高阶智驾所需要的投入:
- 云端/数据中心(模型训练优化):
算力:巨大的AI算力需求(Exaflops 级别)
算法:顶级AI算法团队搞定超大规模的视频训练,团队人数基本得 500人以上
数据引擎/数据闭环:车端数据回流后清洗、标注、训练后再推送到车端
- 车端(模型推理执行):
算力:通常要百Tops以上算力
算法:顶级AI算法团队搞定端到端(E2E)AI算法,传统的感知-规控-执行模块化的规则算法意味着大量的C/C++程序代码,将难以进行越来越复杂的系统升级迭代
数据引擎/数据闭环:车端部署影子模式,实时对比驾驶者操作与模型输出,将极端和特殊场景的操作记录下来回流到数据中心进行训练优化
路测车队:采用内部自有车队和外部早鸟/内测用户车队来实车验证其模型和算法
成本投入初步估算(以一家年销20万辆的车企来推算):
- 云端算力成本:少数车企自建数据中心,但大部分是租用云服务商的算力,参照采用1000台DGX A100级别服务器组成的算力系统,单台服务器每年的折旧和运行费用大约10万美金,年度费用约1亿美金
- 车端算力及传感器成本 :单车4000美金(双 OrinX + 激光雷达方案),以高阶智驾车型年销量10万来算(总销量20万其中约一半为高阶智驾车型),年度费用约4亿美金
- 人力相关成本:智驾团队规模2000人以上(云端和车端研发人员 1500人,产品/运营/QA测试及其他人员 500人),人均年薪约10万美金(含保险福利等的综合薪酬),年度成本约2亿美金
- 合计年度投入成本:约7亿美金 ,相当于50亿元人民币
考虑到很多新势力车企当前的销量及营收规模,年度50亿元的智驾投入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对其利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很多新势力还在依靠融资求生存的阶段,难以投入这么大的资源在智驾上面。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首款车型都是采用Mobileye的方案(EyeQ4 芯片 + 黑盒感知算法),后来才切换到英伟达OrinX 平台采用自研算法。小鹏汽车是相对比较坚决的,首款车型就基于英伟达Xavier平台采用自研算法,后面又升级到OrinX平台。相对而言,华为ADS的投入就更大,算力资源依靠内部自研的AI芯片(昇腾/Ascend 系列),ADS团队人数高达5000人(应该包含:ADS算法+传感器+域控制器),即便自研芯片、传感器及域控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但年度投入估计仍会超过50亿元,这个投入水平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目前都是首屈一指,结果是其 ADS 高阶智驾能力在市场上普遍被认为遥遥领先。
对于很多传统车企而言,虽然年度50亿元的投入不算很大,但最大的问题是其思维惯性难以转变,一方面传统车企没有意识到智驾对于未来产品竞争力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大影响,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项配置功能,且重要性排在三电、底盘、座舱的后面,因此也就不会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另外,传统车企是毛巾里拧水的生意,对成本非常敏感,单个零件能省下1元钱都非常在意,很难在智驾这么一项配置上投入如此高的成本,目前采用英伟达双OrinX平台和激光雷达的城市级NOA域控制器及全套传感器通常要3万左右的成本,如果是一款20万的车,这个成本占比将超过15%,大部分传统车企都不太舍得,要么就把高阶智驾放到顶配或者选装包里面,带来的结果是带有高阶智驾的车型销量规模非常小和高低配算法割裂分化,难以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最后一点就是传统车企的组织构架和薪酬体系,对于高端AI人才没有很大的吸引力,难以吸引到这方面的优秀人才。
只有对智驾的价值高度重视,积极引入高端AI人才和持续投入资金,才能取得城市级智驾的成功。目前国外车企里面投入最大的是:特斯拉,其FSD 是目前国外市场上唯一量产的城市级智驾方案。国内很早投入巨资研发高阶智驾的企业是华为和小鹏,华为 ADS 和 小鹏 XNGP 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城市级智驾的第一梯队选手,另外还有几家投入比较大的企业是:蔚来理想百度(集度/极越)、大疆车载(卓驭)、Momenta、英伟达、地平线、极氪小米,其智驾能力也将很快提升上来。
LLM大模型从GPT-3.5开始到达爆发奇点,ChatGPT发布开始出圈,其他企业纷纷跟进,但是大部分企业只能吃OpenAI这列高速列车的尾气,即便是科技巨擘Google跟进的也很吃力。高阶智驾(城市NOA级的智驾)也将出现这个爆发奇点,预计2024年内就可以看到,随着特斯拉FSD V12在北美的全量推送以及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华为ADS和小鹏XNGP基本可以做到全国城市都能开,高阶智驾将成为2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的核心配置甚至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要素,因为当前电车续航相对容易突破,只要在设计上多考虑风阻,另外堆料上大电池、800V和SiC就容易提高续航,而要做好高阶智驾就难得多了,这是硬件+软件+AI的综合比拼,是高度重视、巨额投资和持续迭代的结果,不是短期堆料投入就能取得效果的。
传统车企无法跟上高阶智驾的研发节奏,在市场上将面临很被动的局面,为了卖车尤其是销售中高端车型,将不得不寻求借助外部力量,甚至可能接受其他企业的技术授权和收入分成。本人的预测是最快2024年内最慢2025年可以看到这个局面,这些传统车企将寻求特斯拉 FSD ,华为 ADS,小鹏 XNGP, 地平线/英伟达全套交钥匙方案的技术授权。
- 预测福特、通用、丰田、现代起亚等欧美日韩等传统车企很快将会寻求特斯拉FSD的技术授权。
- 华为车BU的HI方案合作车企以及鸿蒙智行合作车企,如现有在进行中的:阿维塔,极狐,问界/智界,以及后续很多中国传统车企将采用华为ADS方案。
- 大众目前在研发中的一些面向中国市场的车型将依靠小鹏和地平线提供方案,后续甚至将合作扩大到全球市场车型。
- 奔驰基本已经放弃了高阶智驾研发,正在依靠英伟达来提供全套方案。
小结:
1. 高阶智驾是硬件+软件+AI的综合比拼,是企业高度重视、巨额投资和持续迭代的结果,投入巨大一但研发成功,收益也将非常大。少数智驾成功企业后续可通过技术授权和收入分成,将其发展为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
2.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高阶智驾将不是一项普通配置,而是很多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要素(尤其是购买20万元以上的车型),重要性相当于传统燃油车的动力及传统系统(发动机+变速箱)
3. 传统车企很难研发出大部分时间足够好用和消费者爱用常用的高阶智驾(备注:高阶智驾的3个水平等级:a. 有此功能但不好用,只有少数消费者尝鲜使用; b. 功能基本可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消费者偶尔使用不太爱用; c. 功能大部分时间足够好用,消费者爱用常用),最后只能投诚寻求外部技术授权,从目前来看这个局面将不可避免。

全部讨论

02-08 15:01

2024-1-30小鹏汽车举办新春智驾活动启动发布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称 :小鹏在智驾领域的研发人员达到了3000人,占比小鹏整个研发团队的40%以上,每年的研发投入达35亿元左右

04-28 12:36

转。

01-27 02:46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