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胶膜行业前景展望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POE:脱胎于陶氏化学的高附加值聚烯烃材料

POE(Polyolefin Elastomer)是指α–烯烃质量分数大于 20%的乙烯/α–烯烃共聚弹性体。 α–烯烃是指双键在分子链端部的单烯烃,如 1-丁烯、1-己烯、1-辛烯等。

POE 最先被陶氏化学公司生产出来,出现后引起全球橡塑界广泛关注。陶氏化学公司于 1993 年率先工业化生产 POE,商品名为 EngageTM。

采用 CGC 催化剂,以 IsoparTM E(美国埃 克森美孚公司的混合烷烃溶剂)为溶剂,结合其专有的 InsiteTM 溶液聚合技术,聚合温度 80-150℃,压力为 1.0-4.9MPa,成功开发了基于乙烯-1-辛烯共聚物和乙烯-1-丁烯共聚物 的 POE,密度 0.850-0.885g/cm3。

POE 与传统弹性体材料 EPDM、SBR 等相比有诸多优势,优异性能与其结构特点有关。POE 的 结构方面有以下特点:

α-烯烃(如辛烯)的柔软链卷曲结构和结晶的乙烯链作为物理 交联点,使其既具有优异的韧性又具有良好的加工性;相对分子量分布窄,与聚烯烃 兼容性好,具有较佳的流动性;

没有不饱和双键,耐候性优于其它弹性体;较强 的剪切敏感性和熔体强度,可实现高挤出,提高产量;良好的流动性可改善填料分散 效果,可提高制品熔接痕强度。

独特的形态结构赋予 POE 特殊的性能,从而使其拥有多种应用方式,有着广泛的用途。 POE 可直接用于改性,即直接与 PE、PP 等材料共混,起到增韧、抗冲击等效果。

POE 直接 改性 PP 是其重要的市场应用,主要针对汽车零配件、家电外壳和口罩领域。POE 直接改性 PE 主要应用于防水卷材和管材领域。

POE 可接枝后再用于改性。一般是 POE 接枝极性 单体(MAH 或 GMA 等)后,再与 PA、PT 等聚酯类聚合物共混,改善其冲击性能,起到增韧 的效果。

POE 可在发泡领域,对 EVA 进行改性。EVA 底跑鞋在一定里程后会无法变回原 来状态,缓冲能力降低。

POE 可替代 EVA 单独发泡作为运动鞋中底,综合考虑 EVA 的价格优 势,可将 POE 和 EVA 共混,产品质量更轻,压缩回弹更好,触感良好,泡孔均匀细腻,撕 裂强度高。

POE 可作为单一材料,应用于光伏胶膜领域。目前光伏组件用的封装胶膜 主要包括 EVA 胶膜和 POE 胶膜。

POE 需求:光伏拉动明显,汽车有待恢复

POE 需求量逐年增长,光伏领域发展快速

从全球来看,POE 的需求量逐年增长,汽车领域需求占比逐年下降,未来主要增量可能在 光伏领域。从数量来看,全球 POE 消费量从 2017 年的 104 万吨增长到 2021 年的 136 万吨, 年均复合增长率 6.94%。

从结构来看,2021 年,51%的 POE 用于 TPO 终端,29%用于聚合物 改性,其他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等领域。

其中的 TPO 材料中文名称为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 由橡胶和聚烯烃构成,兼具橡胶和塑料的特性,且具有价格低、加工简单、低温冲击性能 好、弯曲弹性模型高等优点,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主要被用在汽车内外装饰等领域。

从趋势来看,2018 年全球需求中汽车超过 50%。但 2018 年以后,汽车领域需求逐年下降, 至 2021 年下降至 38%左右。

从我国来看,POE 需求量快速增长,同时光伏领域需求在 2021 年超过汽车领域需求。从数 量来看,我国 POE 消费量从 2017 年的 22 万吨增长到 2021 年的 64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 为 30.60%。

从结构来看,2021 年我国 POE 的下游应用中,光伏领域反超汽车市场,成为最 大应用领域。

POE 在光伏领域主要用于胶膜,前景光明

在光伏领域,POE 主要在光伏组件中用作封装胶膜。光伏组件是具有封装及内部连接的、 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太阳能电池组合装置。

光伏胶膜主要用于光伏 组件封装,可以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增效作用,性能非常关键。由于光伏组件常年工作在 露天环境下,所以光伏胶膜需要有在多种环境下的良好耐侵蚀性,其耐热性、耐低温性、 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对组件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再加上光伏电池的封装过 程具有不可逆性,所以电池组件的运营寿命通常要求在 25 年以上,而一旦电池组件的胶膜、 背板开始黄变、龟裂,电池易失效报废。

所以尽管胶膜等膜材在光伏组件总成本中的占比 不高,但却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寿命的关键性因素。

市场上封装材料主要有透明 EVA 胶膜、白色 EVA 胶膜、POE 胶膜、EPE(EVA-POE-EVA 共挤) 胶膜与其他封装胶膜(包括 PDMS/Silicon 胶膜、PVB 胶膜、TPU 胶膜)等。

目前的主流是 EVA 胶膜,POE 胶膜在阻隔水汽能力、抗老化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

EPE 胶膜是 EVA 和 POE 共挤制备而成的,具备 POE 高抗老化能力、高阻隔水汽能力,同时 EVA 的加入也克服了纯 POE 胶膜加工性欠佳的问题,使得 EPE 胶膜兼具 POE 和 EVA 的优良性能。

POE 和 EPE 胶膜主要用于双玻组件,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将会带动 POE 需求。

光伏组件设 备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从背面是否能发电角度可分为单面电池(正面发电,背面不 发电)和双面电池(正面、背面都发电)。

从封装角度主要可分为单玻组件(单片玻璃,背 面用背板)和双玻组件(两片玻璃,背面用玻璃取代背板)。

由于双面电池能够双面发电, 利用背面的散射光和反射光,综合发电效率更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双面电 池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封装技术的不同,双面电池可分为双面双玻组件、双面(带边框) 组件。主流结构的双玻双面组件,具有生命周期较长、低衰减率、耐候性、防火等级高、 散热性好、绝缘好、易清洗、更高的发电效率等优势。

双面双玻组件市场快速增长,带动 POE 胶膜和共挤型 POE 胶膜市场占比的提升。由于 POE 胶膜具有较高的透射率、阻水性,能 有效解决双玻组件采用透明 EVA 时吸水雾化问题,提升双玻组件的抗 PID 性能,一直以来 被作为主要的双玻组件封装材料。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数据,2021 年 POE 胶膜和 EPE 胶膜合计市场占比提升至 23.1%,透明 EVA 胶膜约占 52%的市场份额,较 2020 年下降 4.7 个百分点。

随着双玻组件市 场占比的不断提升,POE 胶膜和 EPE 胶膜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大,进而拉动 POE 需求, CPIA 预计到 2030 年,POE 胶膜和 EPE 胶膜合计市场份额将提升至约 37%,较 2021 年提升约 14 个百分点,预计到 2030 年,透明 EVA 胶膜的市场份额将降低至约 42%,降低近 10 个百 分点。

POE 在受益于 POE 胶膜和 EPE 胶膜渗透率提升的同时,也将受益于光伏装机旺盛的需求。 全球可持续能源消费景气加之光伏发电技术成本的降低,未来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迎来增长。

PVInfo Link 预计 2023 年光伏组件需求规模乐观情况下有望超过 300GW,到 2026 年全球光 伏组件需求规模有望超过 550GW,全球光伏需求增长趋势强劲。

以 PVinfo Link 对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的预测和 CPIA 对 POE、EPE 胶膜的渗透率预测为基 础,我们进一步计算出了光伏领域对POE的需求量。

PVinfo Link预计中性情况下,从2021 年到 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从 178GW 增加到 425GW,假设容配比为 1.2,1GW 组件 需要 1150 万平方米胶膜,那么光伏胶膜的需求将会从 2021 年的 25 亿平方米增加到 2025 年的 59 亿平方米。

再结合 CPIA 对光伏胶膜渗透率的预测,我们假设 EPE 胶膜中 POE 占比 1/3,1 平方米 POE 胶膜重 500 克,那么光伏 POE 的需求将会从 2021 年的 17 万吨增加到 2025 年的 46 万吨,实现两三倍的增长。

POE 汽车领域需求有望恢复和提升

在汽车领域,POE 需求有望借助汽车产销恢复和轻量化趋势而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汽车 行业轻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POE 产品在该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新思界网,POE 应 用至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可以提升相关部件的性能、降低重量,同时还可以节约成本。中 国汽车制造、塑料制造的生产体量较大,但对 POE 应用率仍然较低。

目前国外汽车保险杠 领域的共混改性已大部分采用 POE 弹性体,而国内仅有 20%左右的保险杠材料采用 POE 弹 性体。

从全球及中国汽车产量来看,芯片问题制约着近几年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芯片短缺出现 的原因包括,车企因疫情减少订单后,汽车芯片生产企业将产能挪作他用;

车用 半导体大多采用 8 英寸晶圆制造,而近些年主要半导体代工厂着重发力 12 英寸晶圆;消费电子芯片需求大幅上涨,挤压汽车芯片空间;

国际政治、贸易摩擦。国家对芯片 问题越来越重视,“十四五”国家专项规划中纳入 5G、集成电路等领域,随着政策和产业 上的不断攻坚克难,未来芯片短缺问题解决后,汽车产销有望得到恢复,POE 在汽车领域 的需求也有望得到恢复和提升。

POE 供给:生产壁垒高,国内主要依赖进口

POE 有多重生产壁垒

POE 作为一种高端聚烯烃材料,生产难度大,壁垒高,原材料方面也存在制约,国内至今 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POE 的生产壁垒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原材料α-烯烃的供应、聚合技 术三方面。

催化剂的开发

作为一种特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POE 的出现离不开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的发展。生 产 POE 的催化剂主要是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GC),该催化剂在 1991 年由陶氏化学 公司合成并申请了专利。

茂金属催化剂一般情况下是由过渡金属元素(如ⅣB 族元素 Ti、 Zr、Hf 等)或稀土金属元素和至少 1 个环戊二烯基或者它的衍生物(如四甲基环戊二烯基、 二苯基环戊二烯基、1-茚基、9-芴基等等)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类金 属有机配合物。

目前茂金属催化剂主要分为非桥联茂金属催化剂、桥联型催化剂以及限定 几何构型催化剂。

茂金属催化剂性能独特,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茂金属催化剂可控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 量、立体规整结构、共聚单体含量等。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2021 年全球茂金属催化剂 市场规模达到 21.5 亿元,同比增长 8.4%,预计到 2027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元。

茂金属催化剂的技术和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韩。据《乙烯/辛烯溶液共聚及其聚合物链 结构调控》,美国的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最早将茂金属催化剂应用于聚烯烃的工业生 产。

该公司最早在 1988 年注册了茂金属催化剂专利,专利涵盖了非桥联双茂和桥联双茂金 属催化剂。之后,Exxon 公司和 Dow 化学公司又注册了桥联半茂金属催化剂专利。

这种茂金 属结构中含有一个茂环或取代茂环,通过一个桥基官能团与另一个杂原子基团连接。此类 催化剂共聚性能好,产品有长支链结构,大大提高了 POE 产品的溶体强度和加工流变性能。

Dow 和 Exxon 公司之后,也有其它化学公司注册了相关茂金属催化剂产品专利,比如韩国的 LG,日本的 Sumitomo 和 Mitsui,取得了一定的工业应用效果。

α-烯烃的供应

α-烯烃是分子端有双键的单烯烃,主流应用是与乙烯共聚,α–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 料和中间体,可以用作生产聚烯烃的共聚单体,也可用于生产高端润滑油、增塑剂、表面 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

在 POE 的结构上,α-烯烃的加入起到了支化聚乙烯的作用,使得 POE 微观上同时具有塑料相和橡胶相,性能上同时具有热塑性和高弹性。

作为聚烯烃共聚单体的α-烯烃,多为 C4-C8 烯烃,其中 1-丁烯、1-己烯、1-辛烯与乙烯 共聚可以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聚烯烃弹性体(POE), 用作高级润滑油的合成原料,用于生产增塑剂醇和洗涤剂醇等。

还可与乙烯、丙烯共聚制 备丙烯/乙烯/丁烯三元无规聚丙烯,或者与丙烯共聚制备丁烯共聚聚丙烯等。

从整体需求结构来看,α - 烯 烃 主 要 需 求 包 括 作 为 共 聚 单 体 与 乙 烯 聚 合 合 成 LLDPE/HDPE/POE/POP等聚烯烃材料。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16 年全球短链 α-烯烃需求量约 为 360 万吨,至 2021 年增长至 440 万吨,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约 530 万吨。

从全球α-烯烃的供应情况看,2021 年,1-丁烯在全球α-烯烃的供应中约占 42%,是第一 大供应种类,其次是 1-己烯和 1-辛烯,分别占比约 19%、13%。

据《国内聚乙烯产品结构变化对α-烯烃发展的影响》,国内 1-丁烯供应能力较强,1-己烯 产能不足,1-辛烯技术未实现突破。

在 1-丁烯方面,2020 年国内的产能约为 81 万吨/年,2025 年预计产能为 120 万吨/年。主 要的生产方法是乙烯装置及炼厂催化裂解装置副产 C4 馏分和乙烯二聚工艺。

在异丁烯合成 MTBE 技术研发成功后,1-丁烯的主要生产方法为 C4 分离法,乙烯二聚工艺由于高成本的 缘故近年在市场中逐渐被淘汰。

在 1-己烯方面,主要生产方法有石蜡裂解、乙烯齐聚、乙烯三聚和费托合成法。乙烯齐聚 法的产物复杂,分离困难,被国外的 BP Amoco、INEOS 等公司所垄断。

国内 1-己烯的主要 生产方法是乙烯三聚法,该方法在纯度、产率方面较高,由中国石化在 2007 年实现工业化, 但产能仍然较小。

在 1-辛烯方面,主要生产方法是乙烯齐聚、乙烯四聚和费托合成法。国内在 1-辛烯的生产 方面技术长期未实现突破,乙烯四聚法是生产 1-辛烯产品较先进的方法,产品含量大约在66%以上。

截至 2021 年全球仅 Sasol 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我国仍处于技术摸索状态。 在工业上,由于国外企业对线性α-烯烃技术封锁以及高价技术转让费,我国每年需要从国 外进口大量高碳α-烯烃。

制备高碳α-烯烃所用乙烯齐聚技术难点在于催化剂价格昂贵, 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缺陷,以及副产物易堵塞管道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厂商大多处在小试阶 段。

聚合工艺的开发。

POE 生产采用连续溶液聚合法。据《聚烯烃类弹性体---现状与进展》,POE 生产一般采用连 续溶液聚合法,这是因为弹性体极难以颗粒状在气相或淤浆聚合反应器中流动。

POE、 OBC 类热塑性弹性体虽有结晶链段,但在较低聚合温度下又易被溶剂溶胀而结团、粘连, 使聚合反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它们的溶液聚合须在较高的温度(至少 120℃)下 进行。

高的聚合温度有利于降低反应器内物料的黏度,确保器内良好传热和传质。 另一方面,高温溶液聚合中生长链所处的舒展的环境,对于精确地调控聚合产物的嵌段和 梯度结构更为有利。

POE 现有多种聚合工艺路线,主要被国外大型化工企业掌握。据《聚烯烃弹体 POE 的设计 与定制》,POE 的主要聚合工艺路线包括:

Dow chemical 技术。Dow chemical 采用环管聚合工艺制备 POE。聚合过程非绝热,聚 合装置中使用了多个换热器,有益于聚合物浓度和单体转化率的调控;聚合装置配备多个 机械混合器促进物料混合;聚合装置中带多个加料点,可降低聚合过程中单体浓度差。

该 工艺可用于生产乙烯、丙烯、苯乙烯的均聚与共聚物。Dow chemical 还采用 Dowlex 溶液聚 合工艺合成 POE。通过闪蒸提高聚合物浓度,提高溶剂的回收能力,提升装置的收益率。

ExxonMobil 聚合工艺。Exxpol 高压聚合技术分为催化剂制备、聚合、分离和后处理, 在 Exxpol 工艺设计中,庚烷-茂/铝氧烷悬浮体是超高压的,固相催化剂在高压反应器的不 同位置被引入,以确保催化剂浆料可在 100-200MPa 时加入反应器。

为保证催化剂在高压状 态更好地分散。Exxon 公司采用粒径0.3 − 1.0的未脱水硅胶作茂/铝氧烷的载体,用硅胶 粒控制催化剂粒子的大小。

NOVA 工艺。NOVA Advanced SCLAIRTECH 工艺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 DuPont 开 发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溶液聚合工艺,随后这一工艺被用于生产 LLDPE。

1994 年这一 技术随着 SCLAIR 公司被出售给 NOVA。SCLARIRTECH 工艺包含一个管式反应器和一个连续搅 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最短为 2 分钟,聚合温度约为 300℃,压力为 10-20MPa。

共单体 以 1-丁烯为主,溶剂为环己烷,使用钒系催化剂,用氧化铝去除聚合物中残留的钒化合物。

SABIC 工艺。SABIC Compat 工艺最早由 DSM 开发,2002 年 DSM 被 SABIC 收购。整个工 艺使用 Z-N 催化剂,共聚单体由优选 1-辛烯,溶剂为正己烷,绝热聚合,通过冷却反应器 的进料来控制聚合温度,能够生产密度0.9 − 0.967/3的 PE。

Mitsui、LG、SABIC 与韩国 SK 的合资公司 Sabic SK Nexlene、Borealis 等也均拥有 溶液聚合制备 POE 的专利。

海外现有产能

POE 的产能主要集中在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面向中国出口。2021 年,全球 POE 产能结 构中,韩国、泰国、新加坡三个亚洲国家占比分别达到 31%、12%和 12%,合计达到 55%,这 些产能很大程度上出口到中国。此外,美国也有 27%的产能。

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POE 的企业包括陶氏化学、Exxon、三井、SSNC、LG 化学等公司。 一般而言 POE 生产装置往往与茂金属 LLDPE 等溶液聚乙烯产品装置共线,相当一部分装置 并非全部产能专产 POE 弹性体。

2021 年全世界范围内广义的 POE 及相关产品产能(包括丙 烯基弹性体等)约在 200 万吨,更侧重于乙烯基弹性体的狭义 POE 产能约 158 万吨。

从各公司 POE 产能的层面上来看, Dow 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绝对优势,产能最多,生产产品 种类包含 POE、POP 等以及其他弹性体,POE/POP/OBC 等产品总产能超过 80 万吨/年。

Exxon 率先于 1991 年在其 BatonRouge 工厂工业化生产茂金属聚乙烯,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茂金属 催化剂用于工业化生产聚烯烃的公司,在 2004 年其 POE/丙烯基弹性体等产能进一步扩大至 40 万吨/年以上。

Mitsui 经过扩产后,每年可以生产 20 万吨 POE/POP/EPDM。SSNC 在 2015 年正式投产,拥有 23 万吨/年的 POE/LLDPE 产能。

韩国 LG 在扩产后,拥有 28 万吨/年的 POE 产能。荷兰的 Borealis 产能较少,每年可以生产 3 万吨 POE/POP。

我国进口 POE 量增价涨

由于国内没有 POE 的生产能力,中国消费 POE 全部来自于海外进口。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对 2017-2022 上半年除 LLDPE 之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进口数据的分析,2017-2021 年我国 POE 及其他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进口量与进口额不断增长。

2021 年进口量为 63.99 万吨, 同比增长 8.6%,进口金额为 14.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74%。截至 2022 年 1-7 月我国 POE 及其他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进口量为 37.88 万吨,同比增长 5.83%,进口金额为 10.77 亿 美元,同比增长 47.59%。

从进口价格走势来看,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2022 年上半年期间我国 POE 进口价格快速 上涨,从 2021 年 1 月的约 11835 元/吨,上涨至 2022 年 7 月的约 20610 元/吨。

价格迅速 上涨则反映出在光伏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海外供应产能的短缺,对我国市场的供应不足。

由于国内没有 POE 的生产能力,中国消费 POE 全部来自于海外进口。据华经产业研究院, 从我国 POE 进口来源企业来看,我国进口美国(主要是陶氏)的份额最大,占比接近 50%, 相对稳定;

韩国企业所占份额提升明显,进口占比从 2017 年的 20.8%增长至 2022 年 1-7 月 的 38%;我国进口日本三井的比例从 2017 年的 20.9%下降到了 2022 年 1-7 月的 10.6%。

国内公司发展现状

国内多家企业正在积极布局 POE 项目,未来有望实现 POE 国产化。在产能规划方面,目前 东方盛虹规划的 POE 产能较大,规划的 80 万吨产能包括斯尔邦 50 万吨和盛景新材料 30 万 吨,万华化学鼎际得荣盛石化分别规划了 40 万吨产能。

多家企业设计产能达到 了年产 10 万吨以上。在进度方面,万华化学卫星化学、天津石化、京博石化、惠生工程、 东方盛虹、茂名石化等企业已完成中试,部分企业的产能有望在 2024 年投产。

在配套α烯烃方面,东方盛虹鼎际得荣盛石化卫星化学均有α-烯烃配套建设,产能合计达到 85 万吨以上。按照 POE 中α-烯烃质量分数为 20%来计算,85 万吨α-烯烃可支持 425 万吨 POE 生产。

东方盛虹

公司于 2018 年 8 月完成了重组上市,成为世界 500 强企业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上 市子公司。重组上市完成后,为实现上市公司全产业链发展的既定战略目标,盛虹集团逐 步将大型石油炼化项目、PTA 业务、精细化工业务注入上市公司。

2021 年 12 月,公司完成 了并购斯尔邦,切入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形成“炼化+聚酯+新材料”的产业矩阵,成为 国内独特的实现油头、煤头、气头全覆盖的大型化工企业。

800 吨/年 POE(聚烯烃弹性体)中试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2022 年 9 月 27 日,东方盛虹全 资子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斯尔邦)投资建设的 800 吨/年 POE(聚烯烃弹性体) 中试装置成功实现了 POE 催化剂及全套生产技术完全自主化,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 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连续稳定运行。

该装置成功开车标志着斯尔邦成为国内唯一 同时具备光伏级 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 POE(聚烯烃弹性体)两种主流光伏膜材 料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江苏斯尔邦公司未来的远期规划是 50 万吨规模,一期规划 20 或 30 万吨,配套 10 万吨α烯烃。

东方盛虹旗下盛景新材料拟投资建设 30 万吨 POE 新项目。2022 年 11 月 30 日,东方盛虹发 布公告称,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布局,利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产 品,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东方盛虹的三级控股子公司盛景新材料拟投资建设聚 烯烃弹性体(POE)等高端新材料项目。本项目总投资 97.30 亿元,建设期为 2 年。项目建 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连云港石化基地,项目用地约 1017 亩。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主要包括 20 万吨/年α-烯烃装置、30 万吨/年 POE 装置、30 万 吨/年丁辛醇装置、30 万吨/年丙烯酸及酯装置、24 万吨/年双酚 A 装置。

根据需求建设配 套储运设施、循环水场、区域变电所、中央控制室、生产管理综合楼等公用工程和辅助设 施。本项目总投资 97.30 亿元,其中建设投资 85.31 亿元。

项目资金来源:自有资金、银 行借款等。本项目建设期为 2 年。截止发公告的 2022 年 11 月,项目尚处于筹建阶段。

万华化学

公司业务涵盖 MDI、TDI、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产业集群,丙烯酸及酯、环氧丙烷等石化产 业集群,水性 PUD、PA 乳液、TPU、ADI 系列等功能化学品及材料产业集群。

POE 中试完成。2021 年,万华化学自主知识产权的 POE 产品已经完成中试。POE 的技术难点 在茂金属催化剂,POE 生产厂商均拥有独家催化剂。

万华化学于 2020 年 4 月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及制备聚烯烃的方法》,其自主研发的催化 剂活性高、热稳定性好,适用于高温溶液聚合制备聚烯烃,尤其是聚乙烯、乙烯/1-辛烯 共聚物。

万华化学 2×20 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项目获得核准批复。2022 年 8 月,万华 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120 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获得核准批复。

项目主 要建设内容为:120 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25 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2×20 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20 万吨/年丁二烯装置、55 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 (含 3 万吨/年苯乙烯抽提)、40 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以及配套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

项目 总投资 176 亿元,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 30%,剩余部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公司 POE 项目 有望 3 年后投产。

鼎际得

公司已形成了以齐格勒-纳塔第四代催化剂为核心的产品序列,并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了研 发布局,能够覆盖聚烯烃的主流生产工艺,是国内主要聚烯烃催化剂供应商之一。

公司积极部署 POE 项目,规划 40 万吨年产能及配套α-烯烃产能。2022 年 12 月 27 日,公 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 POE 高端新材料项目。

本项目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总 建设周期为 5 年。总建设规模为:40 万吨/年 POE 联合装置,30 万吨/年α-烯烃装置,25 万吨/年碳酸酯装置,400Nm3 /h 电解水制氢装置等。

一期主要建设 20 万吨/年 POE 联合装置, 30 万吨/年α-烯烃装置,400Nm3 /h 电解水制氢装置,并根据需求建设配套储运设施、循环 水场、变配电室、中央控制室、综合办公楼、锅炉房等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二期主要建 设 20 万吨/年 POE 联合装置,25 万吨/年碳酸酯装置。

荣盛石化

公司是全国大型的直纺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主要从事 PTA、聚酯纤维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是全国石化-化纤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荣盛石化拟建 2×20 万吨/年 POE 聚烯烃弹性体装置。

2022 年 8 月 18 日,荣盛石化股份有 限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高端新材料项目的公告。该项目对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的相关装置进行挖潜增效。

拟新建 400 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35 万吨/年α-烯烃装置、2 ×20 万吨/年 POE 聚烯烃弹性体装置、8 万吨/年聚丁烯-1 装置、100 万吨/年醋酸装置、2 ×30万吨/年醋酸乙烯装置、30万吨/年EVA/LDPE(管式)装置

2×15万吨/年己二酸装置、 25 万吨/年己二腈装置、28 万吨/年己二胺装置、50 万吨/年尼龙 66 盐装置、60 万吨/年顺 酐装置、50 万吨/年 1,4-丁二醇装置、20 万吨/年 PBS 装置、12 万吨/年聚四氢呋喃装置

3 万吨/年 NMP 装置、27 万吨/年硝酸装置、66 万吨/年丙烯腈装置、20 万吨/年 SAR 装置、 30 万标立/时 CO2 重整装置、100 万吨/年甲醇装置、60 万吨/年合成氨装置、24 万吨/年双 酚 A 装置等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可能存在部分装置类型或规模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诚志股份

公司是清华大学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清华控股战略引领型企业、江西省重点企业,也 是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液晶化工等领域成果转化的产业基地。 诚志股份拟建 2×10 万吨/年 POE 装置。

2022 年 8 月 31 日,诚志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子 公司青岛华青投资建设 POE 项目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的公告。其中 POE 项目建设内容 及包括 2×10 万吨/年 POE 装置及辅助生产设施区和库房区。

预计总投资约为 40 亿元(具 体金额以有关部门批复为准)。此项目预计建设期为 3 年,分步实施,整体处于项目前期报 批阶段。

岳阳兴长

公司成立于 1990 年,实际控制人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 岳阳兴长规划建设 30 万吨聚烯烃新材料项目。

岳阳兴长于 2021 年 8 月 5 日成立了控股子 公司惠州立拓,注册资本一亿元,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新材料产业园,一期规划项目为 30 万 吨/年聚烯烃,及配套 15 万吨/年专用料改性造粒线。

项目建设、长周期设备采购等各项工 作均在按计划扎实推进。项目生产工序采用 SPG-Ⅱ聚丙烯工艺技术,并应用特种聚烯烃专 用催化剂以及高性能聚烯烃产品自有成套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聚丙烯树脂聚合生产装 置、研发中心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等。

卫星化学

公司是国内最大、全球前五大丙烯酸制造商,是国内第一家以丙烷为原料形成 C3 产业一体 化格局的民营上市企业。 卫星化学签署年产 10 万吨α-烯烃与配套 POE 项目。

卫星化学与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 (连云港徐圩新区)管委会于 2021 年 12 月 28 日签署新建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内 容包含年产 20 万吨乙醇胺(EOA)、年产 80 万吨聚苯乙烯(PS)、年产 10 万吨α-烯烃与配 套 POE、年产 75 万吨碳酸酯系列生产装置及相关配套工程)投资协议,由连云港石化公司 具体负责实施,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 150 亿元。

天津石化

天津石化隶属于中国石化,成立于 1983 年 12 月 28 日。 天津石化 POE 相关项目已开始建设。2022 年 03 月 22 日,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土建 工程开工,标志着中国石化集团“十四五”期间,在南港工业区投资建设的天津南港高端 新材料产业项目集群迈入全新阶段。

南港乙烯项目是中国石化南港高端新材料产业项目集 群的代表项目,以 120 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龙头,产业链延伸建设α-烯烃、超高分子 量聚乙烯等高端新材料装置,其中有 11 套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建 设周期约 22 个月。

作为中国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的领头雁,项目建成投产后, 将进一步助推传统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升级,为园区提供特 色化工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助力南港工业区建设世界一流化工 新材料基地。

京博石化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石油化工为主业、集石油炼制与后续深加工为一体的 大型民营企业。2020 年 5 月 25 日,滨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批复了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 司 5 万吨/年高性能 POE 弹性体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茂名石化

茂名石化隶属于中石化,始建于 1955 年 5 月。 1000 吨/年 POE(聚烯烃弹性体)中试装置在茂名石化一次开车成功。

2022 年 9 月 22 日, 1000 吨/年 POE(聚烯烃弹性体)中试装置在茂名石化一次开车成功,顺利打通全流程,产 出合格产品,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该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烯烃溶液聚合技术。

该 装置成功开车标志着中国石化成为我国首家具备相关成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商,填 补了国内空白,并为中国石化在建 5 万吨/年 POE 工业化装置顺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茂名石化 5 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已通过省能源局批复。2022 年 5 月 27 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5 万吨年聚烯烃弹 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 司 5 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符合国 家相关节能法规及节能政策的要求,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建设年产 5 万吨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包括原料精制与进料单元、催化剂配 置单元、聚合单元、聚合物脱挥单元、造粒单元、单体及溶剂回收单元等。

主要设备包括 反应釜、塔器、导热油炉、制冷机、搅拌器、换热器和机泵等。项目能耗量和主要能效指 标: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综合能耗不高于 33645 吨标准煤(当量值)。

其中年电力消耗量不 高于 2449 万千瓦时、1.5MPa 蒸汽消耗量不高于 11.2 万吨;项目聚烯烃弹性体单位产品综 合能耗不高于 748.61 千克标准煤/吨。

国产化有望降低 POE 价格,进一步提升 POE 竞争力

POE 与 EVA 的重要应用领域都是光伏胶膜领域,除了性能外,成本也将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 因素。一般情况下,POE 的生产壁垒更高,国内完全依赖进口,价格也比 EVA 更高。

2021 年,光伏胶膜供需缺口引发 EVA、POE 价格上涨,EVA 价格短期超过 POE。2022 年 12 月,两 者价格又逐渐恢复到了 POE 高、EVA 低的状态。2022 年 12 月,EVA 均价 16260 元/吨,POE 均价 17206 元/吨。

在如今企业纷纷布局 POE 的情况下,未来大批量国产化有可能降低 POE 价格,未来国内能够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 POE 的企业受益将有望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