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原丝龙头吉林化纤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5


粘胶长丝龙头,碳纤维开拓新篇章,老牌大型化纤企业,积极拓展碳纤维业务

国产化纤巨头,持续布局碳纤维领域。吉林化纤是吉林化纤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始建 于 1960 年,公司主要从事粘胶纤维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是中 国化纤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近年来,公司业务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国资整合和自 身的产业优势,承担起整合吉林市碳纤维产业资源的任务,力求“将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具 影响力的纤维产品制造商和新型材料供应商”。

定增合并碳纤维资产,公司有望成为民用碳纤维国内龙头企业。3 月 20 日,公司在非 公开发行回复函中回复:公司股东吉林化纤集团承诺在未来 3 年内。

采取包括将吉林国兴 碳纤维有限公司控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在内的符合国有资产监管、证券监管的相关措施,以 进一步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此举进一步说明,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未来吉林 化纤上市公司将成为吉林化纤集团唯一的碳纤维资产平台。

目前,公司产品以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为主,粘胶短纤 2020 年开始持续发力。2020 年之前,粘胶长丝为公司的主要产品,其营收占比常年维持在 80%以上。

2020 年四季度 粘胶短纤市场开始回暖、公司短纤产能投快速投放,粘胶短纤业务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 源,2020 年贡献了约 28%的营业收入,并在 21 年持续发力,贡献了 2021H1,38%的营 业收入。

国资背景实力雄厚,子公司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截止 2021 年 12 月,公司第一大股 东为吉林化纤集团,持股 14.67%,实际控制人为吉林市国资委。公司是吉林市国资控股上 市公司,国资背景为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客户等多方面优势。

公司下设专注碳纤维 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吉林凯美克化工和专注粘胶纤维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吉林艾卡粘胶纤维, 并于 2021 年 9 月收购专注碳纤维业务的吉林宝旌碳材料(原吉林精功碳纤维),收购之 后持股比例达 49%。

粘胶短纤持续发力,销售放量亏损收窄

2020 年疫情导致业绩承压,2021 年销售放量边际改善。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公司 业绩受到较大冲击,境外复工延缓、运输延迟、海关物流交割受阻等影响导致订单、发货 延后,公司出口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境内纺织企业较多制成品也是出口境外,下游纺织企 业开车不足,导致公司内销订单下滑,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 25 亿元,同比下降 7.1%,归 母净利润为-2.33 亿元,同比下降 357%,出现 2014 年以来首次亏损。

21 年上半年国内外市场较 20 年有所好转,公司长丝收入同比增加 27%、短纤销量同 比增加 255%。但随着 21 年下半年原辅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公司产品成本大幅上升、毛 利下降。

预计 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34.5~36.5 亿元,同比增长 38%~46%,实现归母净利 润-1.05~-1.3 亿元,同比增长 44%~55%,亏损幅度较上年大幅缩窄。

粘胶长丝毛利率稳定,粘胶短纤盈利显著改善。粘胶长丝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一直维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粘胶短纤业务目前是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2020 年受同 期疫情影响前期亏损,但伴随客户订单放量和市场回暖,粘胶短纤业务已经开始扭亏为盈, 21 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 11.4%,未来有望为公司提供可持续性增长的稳定收入。

粘胶纤维需求向好,公司传统业务稳中求进,粘胶纤维属于人造纤维的一种。以原材料区分,化纤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人 造纤维以木材、竹子、纸浆、废棉纱等含有天然纤维素的材料为原料,经加聚或缩聚反应 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包括粘胶短纤、粘胶长丝和醋酸长丝;

合成纤维以石油、 天然气和煤为原材料,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产品包括涤纶、锦 纶、腈纶和氨纶等。

相对来说,人造纤维具有吸水性好,柔软透气,可降解可再生,抗皱褶能力强,光泽 度好的优势,这种优势也决定其能在未来取代部分合成纤维。

目前以涤纶为主的合成纤维,仍是主要的纤维品类。根据统计局、百川盈孚数据显示, 2021 年我国化纤产量 6709 万吨,其中涤纶产量 4018 万吨、锦纶产量 596 万吨、粘 胶短纤产量 355 万吨、氨纶产量 76 万吨,涤纶产量占整个化纤产量的 6 成以上。

长丝主要用于丝绸方向,短纤维主要用于棉纺方向,其中粘胶短纤是粘胶纤维的主要 应用形式。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1 年粘胶短纤的产量较高,2021 年达到 340 万吨,占粘 胶纤维产量的 96%。粘胶长丝产量为 16 万吨,占粘胶纤维产量的 4%。

短纤需求由纱、布拉动,市场集中度提升,需求由纱、布拉动,短纤盈利弹性显著

粘胶短纤的下游需求可分为纱线和无纺布两大类。纱线包括人棉纱、混纺纱等,其终 端主要应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属于传统需求;近十年国内无纺布行业快速发展,在 2021 年占据 14%的需求占比。

粘胶纤维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长足发展,2021 年表观消费量达到 360 万吨。2017 年表 观消费量为 308 万吨,随着下游纺织服装终端消费的增长以及对棉花等竞品的渗透替代, 国内粘胶短纤的表观消费量到 2019 年增长至 350 万吨

2020 年受到全球公共卫生事件 的冲击,纺织服装类的国内外需求均严重下滑,导致对粘胶短纤需求不足。

2020 年表观消 费量为 330 万吨,同比下降 5.7%。2021 年伴随着全球疫情情况初步修复,粘胶短纤表观 消费量重新回到 360 万吨/年。

中国纱、布产业 21 年复苏,拉动了粘胶短纤需求。纱、布产业作为粘胶短纤的主要下 游,在 2021 年年初开始逐步复苏,累计产量分别为 2874 万吨、396 亿米,同比增长 8%、 7%。

2022 年 1-2 月由于下游人棉纱价格延续上行,高价销售不畅,增速回落至 0%。人棉纱-粘胶短纤价差维持在 4000-5000 水平。

粘胶短纤价格在 21 年 3 月达到高点 的同时,下游价格传导顺畅,人棉纱-粘胶短纤在过去两年的价差一直维持在 4000-5000 区间,下游顺畅的价格传导,保障了粘胶短纤厂商在成本上涨周期时的盈利能力。

粘胶短纤盈利能力在成本上升、供需错配时表现出较大的弹性。溶解浆是粘胶短纤的 主要成本,2020 年末至 2021 年上半年,溶解浆价格上涨叠加产品供需错配,短纤呈现较 大的弹性,粘胶短纤-溶解浆价格差从 4000 左右,在 21 年 3 月达到了 8200 元。

中国企业产能优势明显,市场份额高度集中

中国粘胶短纤产能增速放缓,2021 年产能为 524 万吨。中国粘胶短纤产能快速增长 阶段是在 2017-2019 年期间,产能增速分别为 8%、17%、9%。

2020 后,粘胶短纤产能 增速趋缓甚至下滑,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021 年全国粘胶短纤产能为 524 万吨,同比减少 0.29%。

全球产能高度集中,中国占据 73%粘胶短纤产能。虽然自 2020 年起中国粘胶短纤产 能增速放缓,但目前仍居世界首位,2021 年全球产能占比高达 73%。

印尼是全球第二大 粘胶短纤生产国,其次为印度、奥地利、泰国。截止 2021 年底,全球粘胶短纤产能 CR3 占比高达 94%,行业集中度极高。

国内企业市场份额高度集中,CR3 占比 59%。国内粘胶短纤市场供应市场集中在三家 公司,分别是赛得利、三友化工、中泰化学,CR3 达到 59%,市场高度集中。

根据百川盈 孚数据,22 年赛得利、三友化工、中泰化学有效产能分别为 152、80、70 万吨。

本轮粘胶短纤企业集中在 2017-2019 年进行资本开支,粘胶短纤售价在 20 年达到低 点 8100 元/吨。2017-2018 年之间,粘胶短纤的价格处在历史较高位置,16000 元/吨的售市场均价引领了上轮粘胶短纤企业的资本扩张。

我们统计重点上市公司(吉化、中泰、 三友、澳洋、南京化纤)的资本开支,重点公司均在 2017-2019 年维持 50 亿以上的资本 开支,较 16 年增长 40%左右。粘胶短纤的售价也在此后的一年时间内达到 8100 元/吨的 低点。

历经长期亏损,2021-2022 暂新增扩产计划。由于 2017-2019 年的产能快速扩张和 下游需求不振,粘胶短纤企业多经历了长达一年以上的亏损,故企业在此期间没有扩张计 划,行业在 2021-2022 没有新增的产能。

公司短纤盈利能力改善,战略协同效应可期

公司粘胶短纤业务 21 年上半年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成长迅速。2020 年受市场低景气 度影响,国内粘胶短纤毛利为负,公司粘胶短纤亏损约 1.47 亿元。

随着 2021 年上半年粘 胶短纤景气度恢复,公司粘胶短纤业务量价齐升,盈利水平得到改善,2021 年上半年实现 营业收入 6.34 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255%;收入占比达到 38%。粘胶短纤行业的基本面长 期向好的趋势,公司粘胶短纤业务业绩在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现有短纤产能 12 万吨/年,战略协同打造竞争优势。粘胶纤维的生产一般分为三个主 要工序:原液工序、纺丝工序、后处理工序。

就生产工艺路线而言,粘胶长丝与粘胶短纤维 的纺丝原液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公司多年的粘胶长丝生产经验为粘胶短纤业务的进一步开 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优势。

公司粘胶短纤最初设计产能为 10 万吨/年,经过工艺优化和流 程改造,目前实际产能已达到 12 万吨/年。

粘胶短纤业务弥补了公司在粘胶纤维产业的缺 项,未来有望受益于公司的国资背景优势和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粘胶长丝销售形成协同, 进一步提高公司业绩水平。

反仲裁落地利好长丝长期需求,国内企业龙头地位稳固,出口回暖拉动长丝价格,反倾销仲裁利好长期需求

海外需求逐步回暖拉动长丝价格上涨,本轮粘胶长丝售价涨幅超 10%。除中国外,欧 洲和南亚为粘胶长丝的主要消费区域。2020 年 3 月后受海外疫情爆发影响,长丝出口受阻 叠加下游需求放缓,出口量显著下滑。

2021 年国内粘胶长丝出口整体向暖,伴随着纺织行 业传统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下半年行业需求呈上升趋势,月度出口量稳步提升,根 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 年全年粘胶长丝出口量 94,487 吨,同比增长 70.45%。

印度反倾销仲裁利好出口需求,粘胶长丝出口需求长期向好。21 年 5 月开始,粘胶长 丝出口量节节攀升,7 月份开始,出口量超过疫情前水平,主要出口增量来自于印度和土耳 其。

我们认为本轮的出口拉动消费和印度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 60 旦以上粘胶长丝纱线 作出反补贴否定性终裁息息相关,本次否定性仲裁意味着反倾销限制的结束,对粘胶长丝 出口存在利好。

2021 年 11 月份,长丝出口 1.2 万吨,均价 39233 元/吨。数量与 2019 年相比,增长了 88%,12 月份,随着长丝现货的紧张,出口量有所减少,但价格保持上涨, 出口量 0.93 万吨,均价在 40274 元/吨。

行业集中度高,中国企业竞争力强

全球粘胶长丝产能集中于中国和印度,中国产能占全球 75%。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 心数据,2020 年全球粘胶长丝总产能约为 28.1 万吨,其中,中国产能占比达到 75.0%, 生产企业有五家,分别是新乡化纤吉林化纤、宜宾丝丽雅、湖北金环、九江化纤。

印度 是全 球 第 二大 粘 胶纤 维 生产 国 , 产能 占 比为 21.8%, 生 产企 业 有两 家 ,分 别是 CenturyRayon、Grasim。全球粘胶纤维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与印度的 7 家企业手中。

国内产能集中于两大龙头,环保政策加速中小产能出清,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1 年国内产能为 23.5 万吨,其中新乡化纤吉林化纤分别占比 38%、34%,为国内及 全球粘胶长丝两大龙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由于粘胶长丝相较于粘胶短纤的吨产品三废排放量更高,受环保政策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限产,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于 2017 年颁布《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2017 版)》,严禁新建粘胶长丝项目,改扩建产能必须达 到万吨以上。

叠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行业中的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2010 年我 国尚有粘胶长丝生产企业十余家,截止 2021 年底已减少至四家,分别是新乡化纤、吉林化 纤、宜宾丝丽雅、湖北金环。

同时新玩家的发展难度较大,预计未来我国粘胶长丝行业高 集中度的发展状况将继续维持,产能占比大的龙头企业更具发展优势。

公司是全球粘胶长丝龙头,扩产差别化连续纺长丝

长丝产能占全球三分之一,构建公司业绩护城河。公司主业长期以来为粘胶长丝,当 前粘胶长丝产能约 8 万吨/年左右,约等于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明显。

公司下游客户已遍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韩国、土耳其、巴基斯坦、 印度、意大利、德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公司粘胶长丝产品通过了国际环保纺织标准 Oeko-Tex Standard 100 的认证,“白山”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粘胶长丝业务作 为公司业绩的护城河,为公司的业绩提供了长期性和稳定性。

扩建差别化连续纺长丝产能,巩固高端化产品优势。近年来公司抓住机遇抢占行业内 陆续退出企业所空出的市场,分别于 2018 年 10 月和 2020 年 5 月宣布投入 5.53 亿元和 8.41 亿元用于 1.5 万吨/年差别化连续纺长丝一期、二期项目的建设。

差别化连续纺长丝是 高端丝织品、针织品、家纺产品、饰品重要材料,性能、体感明显优于传统粘胶长丝。

随 着国内消费升级时代的全面到来、国际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复苏,高端丝织品、针织 品、家纺产品、饰品消费量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对应不同需求的差别化长丝需求旺盛,市 场前景、盈利水平良好。

碳纤维行业迎国产化机遇,公司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碳纤维性能优异,应用丰富市场规模巨大

碳纤维是一种丝状碳素材料,力学性能优异。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 含碳量在 90%以上,以丙烯腈为原料经聚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再由 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而成

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 1/4,而抗拉强 度是钢的 7-9 倍,同时还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疲劳等优 异特性,通常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复合后形成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用和民用工业 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根据测算,全球碳纤维将在 2025 年达到 21 万吨需求,2030 年达到 64 万吨需求, 分别对应 15%、25%的五年复合增速。

2020-2025 年:风电、压力容器、碳/碳复材是碳纤维需求的主要推动要素。碳纤维 得益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在终端多重使用场景使用。未来五年最值得关注的领域是 风电叶片、压力容器、碳/碳复材领域。

得益于其下游风电、氢能、光伏的政策面支持,以 及全产业链的高景气度,三大领域预计 2025 年贡献超过 11.8 万吨的碳纤维需求(占总需 求 56%),20-25 年 CAGR 为 21.6%。

2025-2030 年:风电、压力容器、航空航天、汽车领域进一步打开碳纤维需求。随着 近几年碳纤维产业的逐步成熟,和终端应用技术的顺利推进,碳纤维有望在下一个五年打 开更多的工业使用场景。

其中就包括风电、压力容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预计四大 领域贡献 55 万吨(占总需求 86%),25-30 年 CAGR29%。

除了碳纤维作为结构件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功能性需求也值得重视。在“双碳” 政策之下,碳/碳复材和热毡成为了热场的核心材料而供不应求;

燃料电池中的气态扩散层 GDL 技术密度极高,尽管其需求量可能不及风电,但是高昂的售价有望推升其价值量,市场空间不容小觑;

碳毡作为功能性的材料,也能在铅酸电池上得到应用,推动储能技术的 提升。未来随着终端技术的逐步开发、碳纤维产业链的日趋成熟,潜在的市场空间和应用 场景将会层出不穷。

日美龙头企业地位领先,国内企业迎加速替代机遇

技术门槛高,全球碳纤维产能集中于日本和美国。碳纤维生产流程复杂,纺丝设备、 氧化炉、碳化炉、石墨化炉等关键设备技术门槛高,设计制造难度大。

日本、美国企业的 起步时间较早,在技术和规模上具有领先优势。东丽与卓尔泰克合并后,总产能在业内一 枝独秀,达约 5.37 万吨。西格丽集团和三菱丽阳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产能分别为 1.48 万吨和 1.41 万吨。

近年来随着中国碳纤维技术的发展,中国企业产能也有所上升,其中吉 林系、中复神鹰等优秀厂商均实现了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

高性能小丝束在禁运下率先发展,大丝束降本技术壁垒高。小丝束碳纤维较大丝束应 用场景更加高端,因此海外的封锁迫使 2000-2010 年代我国碳纤维在军用机上的运用率先 发展。

大丝束领域由于降本技术壁垒高,如吉林碳谷恒神股份均经历了数年亏损,最 终在 2015-2020 年陆续实现降本到国际水平。

国内碳纤维产能集中度高,吉化系产能领跑。根据赛奥碳纤维技术统计数据,以产能 口径计算市场份额,2020 年中国碳纤维厂商市场较为集中,其中吉化系在碳纤维、原丝环 节拥有较强规模优势,2020 年底拥有 4 万吨原丝、8500 吨碳化产能。

同时规划 25 年实 现 6 万吨大丝束碳丝产能的计划。未来随着公司产能逐步落地,公司规模优势将会进一步 增强,成为国内民用大丝束碳纤维环节成本、规模优势龙头。

产能扩张步伐加快,“原丝-碳丝-复材”一体化优势凸显

聘资深专家为高管,拓展碳纤维业务版图。公司于 21 年聘任徐樑华先生为新任独立董 事,徐梁华是碳纤维材料的顶级专家,参与了国家有关 PAN 基碳纤维科学技术研究的所有 科技计划。

在国内首先研发成功 T300、T700 级 PAN 碳纤维原丝技术等,提出了湿法纺丝 工艺制备国产 T700、T800 级高强碳纤维的技术方向,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我国 高性能碳纤维技术领域的空白。

深度布局相关产业,打造全方位产品矩阵。在国内碳纤维产业化与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上,吉林市的碳纤维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早,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唯一碳纤维产业化基地。

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吉林凯美克,于 21 年在原先的亚硫酸氢钠生产业务上新增小丝束碳纤 维生产业务。

公司参股子公司吉林宝旌(原吉林精功碳纤维)主要从事 25K~50K 大丝束、 低成本碳纤维的研发、生产、销售。

公司于 21 年 9 月底购买了吉林国兴新材料所持有的吉 林宝旌 31%的股权,合计持股 49%,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公司于 2021 年 11 月发布定增公告,拟建设 1.2 万吨/年碳纤维复材拉挤板项目,目前已取得监管部门核准批 复。

吉林化纤集团下设全资子公司吉林国兴碳纤维,主要生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包括 12K、 25K、35K、48K、50K 大丝束碳纤维。

促进资源整合发展,规划产能 6 万吨。为加快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吉林化纤集 团围绕吉林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年实现碳纤维产业 300 亿产值的规划目标,迅速启动“20 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规划,全员发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21 年 9 月底,公司启动 12,000 吨碳纤维复材项目,产品主要应用在风电、汽车等领 域,预计 2022 年 10 月份可陆续开车投产。

公司全资子公司凯美克现有 300 吨/年+在建 300 吨/年小丝束碳纤维项目,主要生产 1K、3K 小丝束特殊领域应用的碳纤维,全部建成 后拥有年产 600 吨的产能。

公司持股公司吉林宝旌当前具备年产 8,000 吨碳纤维能力,计 划在 2025 年底前形成年产 1,2000 吨碳纤维产能。

稳定的原丝供应是碳化环节产能落地的重要影响因素,吉林碳谷产能优势显著。原丝 环节工艺壁垒高,技术分支多,涉及 know-how 环节,扩产难度较大。

因此国内原丝在 2021 年下游高景气下呈现供给紧张的局面,价格上涨超 40%。而吉林碳谷作为有腈纶背 景的公司,技术优越性显著,已经占据国内 50%以上的原丝市场份额。

同时规划了“十四 五”期间 20 万吨的原丝产能计划,随着公司新增产能落地,其原丝环节的龙头地位将进一 步稳固。

吉林化纤吉林碳谷深度合作,保证原丝供应。吉林碳谷与吉林化纤同属吉林国资委 上市资产,背靠吉林化纤集团的两家上市公司技术一脉相承,在过去几年中吉林精功也是 公司主要客户之一。

精功系客户一直占公司收入 50%以上。因此随着碳谷的产能放量,公司核心原材料的供应将进一步的到保障,碳纤维产能释放确定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