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雷达龙头国睿科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国睿科技防务雷达龙头,中国电科十四所上市平台,国内雷达行业龙头

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睿科技)前身为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 司,于 2003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简称:中国 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取得公司控股权,经过 2013 年、2020 年两次资产重组。

形成以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工业软件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两大板块组成的主营业 务格局。公司已成为 A 股市场中雷达技术领先、产品品类齐全的上市公司。

中国电科为实际控制人,下属子公司全面布局雷达 整机产业链

公司实控人为中国电科,控股股东为中国电科十四所,自 2013 年完成重大 资产重组以来,公司股权结构一直保持稳定。

2013 年,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票购买的方式,获得中电十四所旗下 恩瑞特 100%股权国睿兆伏 100%股权以及国睿微波器件 100%股权。

置出高 淳陶瓷全部经营性资产及负债,主营业务由陶瓷业务变更为微波与信息技术相关业务,产品包括雷达整机系统和子系统。

大功率脉冲电源、微波组件、变动磁场 微波铁氧体器件、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以及二次雷达产品等。

2020 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 68.60 亿元总价值收购国 睿防务(以国际化为导向的军用雷达业务)100%股权和国睿信维(工业生产软 件定制为主)95%股权。

2020 年资产重组后,公司现拥有国睿防务、恩瑞特、国睿信维、国睿微波 器件、国睿兆伏共 5 家子公司。

全面布局雷达整机与相关系统生产、工业软件、 微波组件、铁氧体器件和特种电源等产业链,全面支撑国睿科技的雷达整机生产 业务。

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工业软 件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快速发展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工业软件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两个板 块。工业软件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主要包含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智慧轨交两类业 务。

当前,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为公司核心业务,公司在 2020 年收购国睿防务 和国睿信维 2 家子公司后,进一步整合雷达产品资源,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发生较 大变化。根据公司 2021 年中报,雷达产品占据主营业务收入的 60.52%。

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

公司雷达装备及系统产品覆盖了国际防务、军工电子、公共气象、应急管理、 交通、水利、电力等多个领域,产品品类齐全。

产品谱系包括:机载火控、机载 预警、武器定位、武器制导、靶场测控、反隐身情报等防务雷达;近程及远程一、 二次雷达等空管雷达;

测风、测雨、测云等气象雷达及气象应用系统;微波器件与射频组件以及特种高低压电源等分系统产品。

公司具备新一代相控阵天线、有 源微波器件与射频组件、数字接收机、综合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等雷达系统核 心研发能力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智慧轨交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智慧化趋势上正加 快发展。智慧轨交在智慧运输组织、智能列车运行、智能运维安全、智慧网络管 理等方面有突出建设需求。

公司在智慧轨交方面,结合 5G、云平台、大数据、 探测感知等技术,推出了基于自主可控安全计算机平台的互联互通列车控制系 统。

基于自主可控安全计算机平台的全自动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基于智能时刻 表的线网智能调度系统、基于统一数据中心的智能运维安全平台系统。

主要产品 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 CBTC 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以及与 CBTC 系统配 套的智能运维系统。

列车障碍物探测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应用市场覆盖地铁、城 际快线、现代有轨电车的新建线路和既有线路升级改造。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

工业软件可分为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嵌入式软件等几大类别, 除嵌入式软件外,公司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管理领域均有自主研发的高 质量软件产品。

公司根据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主 线打造丰富的工业软件产品组合,为用户提供智慧企业整体解决方案。

应用于工 业产品设计、制造、保障过程中全要素数字化和全流程管理,应用于工业企业项 目执行、质量及供应链管控、经营决策支持等领域。

通过核心产品(工业软件、 智能装备)、多层次解决方案(智能车间、智慧企业、制造云服务)的并行推进 和融合发展,全面满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需求。

下游客户来自多个高端行业和重要部门

公司的客户主要来自军队(国内及国外)、电子、航空、航天、船舶、兵器、 轨交、民航、气象、科研等高端重要行业。

如军用雷达产品销售包括出口和内销 两方面,出口主要是通过军贸公司进行销售,最终用户为境外客户;内销主要是 向国内特定用户提供雷达产品。

民用产品的客户来自各地民航机场、气象局、城 轨公司、科研院所,以及应急管理、生态监测和农业生产等部门。

2020 年资产重组后,收入、利润水平明显提升

公司 2020 年完成资产重组,主要由于收购的子公司国睿防务收入、利润规 模较大,使公司收入、利润水平明显提升。

公司 2021 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6.45 亿元,同比降低 3.69%;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9 亿元,同比增长 3.36%

2021 年上半年防务 雷达产品交付减少,但项目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智慧轨交和工业软件业务继续 保持稳定增长。

雷达——现代装备之“千里眼” 应用广泛、功能多样的雷达

雷达,是英文 Radar 的音译,源于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在行业内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雷达发射电磁 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 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战争需要。二战期间德国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英国损失 惨重急需实现远距离探测以便采取躲避措施。

并引导地面炮火反击,于是在英伦 岛周围布置了长波的探测装置,终于有效应对了德军的轰炸机袭击。

二战后,雷达逐渐发展出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 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等多种 雷达技术。

以及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 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进入二十世纪后,雷达在实战装备又有新的运用,那就是雷达微波成像 (SAR)、目标识别技术(ATR)和反干扰技术(ECCM)。

各种用途型号的雷达具体结构大致相同,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 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机及显示器,以及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干扰设备等辅 助设备。

雷达的基本功能可分为:目标探测,在雷达观测空域内确定有无目标; 目标参数测量,亦称目标参数估计,用于确定目标位置,运动参数和提取其他目 标特征参数;

目标分类、识别,用于确定目标类型,分辨真假目标等。雷达优势众多,应用广泛。雷达电磁波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不受雾、云和雨 的阻挡。

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且发射功率大、探测距离远、测量精度较 高、可自动搜索并跟踪目标。雷达在军事上是防空和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等民用领域和天 体研究、大气物理研究、电离层结构研究等科学研究方面。

军用雷达:军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攻防兼备的电子之眼

军用雷达是获取陆海空天战场全天候、全范围战术情报最主要的手段,是实 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对敌电子战的必要手段,在军事情报领域具有极其重要 的战略地位。

广泛应用于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查和航行保障等领域。 军用雷达按照可测量的坐标参数、功能、装载平台等维度,可分为多个类别。

雷达在搜集和分发战场信息中担任重要角色,是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之一。在现代战争环境下,雷达担负着精确、实时、全天候侦察监视弹道导弹、。

巡航导弹等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探测与跟踪任务。对各种隐身目标的探测与识 别、战斗杀伤效果判别等任务,对导弹制导和武器火控等任务,是军事作战系统 的首要视觉传感器。

军用雷达的应用需求可以分为两个类别。

一是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军事保障、支援和战略预警功能, 可谓“军事保障支援和国土战略预警的电子屏障”。

如军用机场的气象保障和航 空管制、军用雷达站的国土防空和反导预警、航空航天遥感测控网、对海监测警 戒等。

此类军用雷达往往体积庞大、架构复杂、造价昂贵,在广袤国土上按预定 规划呈网络状部署,除部分由移动车载支援平台实现机动外,大部分部署位置固 定,构建起国土防空反导的战略空天屏障。

例如军用机场的雷达产品需求主要是军用气象观测和空中交管。气象观测在 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风、云、雾等气象状况都是影响飞机飞行、导弹发射等重 要因素。

目前我国在军队训练演习中的机动气象保障的雷达平台主要包括机动气象雷达、机动高空探测雷达等,服务军队日常演训。

空中交管则属于军民结合的 领域,在军队作训期间划定禁飞区进行空中管制,引导和指挥军机的训练活动都 需要军用机场雷达的支持。

又如军用预警雷达站网络,担负战略反导侦测和国土战术防空的重要任务, 主要由陆基预警雷达站网络和机动式车载雷达系统等力量组成。

通常由超远程雷 达、高分辨雷达和超视距雷达等多种类、多层次的雷达系统搭配构成国家战略预 警体系。军用雷达站在重要城市、设施和偏远前线均有部署,包括位于海拔 5374 米著名的甘巴拉雷达站。

国际主流的雷达反导系统探测半径可达上千公里,能及 早发现刚从地面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和超低空飞行的战略轰炸机等目标。

从而为 防空系统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是战略反导和防空系统的最先反应单元,也是维 护战略威慑平衡的重要一环,在国际军事政治博弈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陆基战略 预警雷达体积相当庞大,如美国“铺路爪”战略雷达高度达 12 层楼,能长期监 视他国的导弹试射和航天发射活动,获取相关的信息数据,在战时则承担着探测 敌方来袭弹道导弹的重任。

2016 年,美军陆基战区反导系统的 X 波段雷达前出 部署韩国,从而能够监视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制造了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 “萨德事件”。

二是搭载于陆海空天多型主战装备,如海军舰艇、空军战机、陆军战车搭载 的雷达系统,广泛用于战斗预警、侦查、火控、制导等各种信息化作战的实际需 要。

是各型主战装备必备的信息化作战单元。可谓“陆海空天多型主战装备必备 的电子鹰眼”。如机载火控雷达、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等。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电子对抗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制敌决胜的关 键环节之一。因此,雷达作为主战装备的“眼睛”。

已成为各类先进作战平台(飞 机、导弹、战舰、战车等)不可或缺的单元,是实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的必要 手段,是发挥装备作战效能的倍增器。

军用装备雷达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警戒雷 达、侦查雷达、火控雷达和制导雷达,在陆军装甲部队、地面炮兵部队、海军舰 艇、空军战机和火箭军导弹部队均有列装。

广泛用于火力引导、武器控制、区域 侦查、预警监测和防空反导等各种信息化战场条件。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打击力 量和无人侦查预警系统的全面推广,军用装备雷达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

民用雷达:在气象、交通、智能装备多领域广泛应用

雷达技术在民航交通、自动驾驶、气象预报、环境监测、资源勘探、市政管 理和智慧家居方面均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民航空管雷达、气象测云雷达、智能汽 车车载雷达、低空无人机侦察雷达、城市探地雷达等家族种类丰富、用途广泛的 雷达产品。

气象雷达:测云、测风、测雨全天候实时监测

气象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是专门用于大气探测的雷达。气 象雷达是用于警戒和预报中、小尺度天气的主要探测工具之一。

种类可分为风廓 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毫米波雷达和相控阵雷达。气象雷达使用的无线电波 长范围很宽,从 1cm 到 1000cm 不等。

常用 K 波段雷达探测各种不产生降水的 云,用 X、C 和 S 波段雷达探测降水,其中 S 波段最适用于探测暴雨和冰雹,用 高灵敏度的超高频雷达可以探测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的晴空流场。

空管雷达:空中交通管理的信息终端

航空管制雷达,是一种为确保飞机飞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而建立的雷达系 统。包括一次监视雷达(PSR)、二次监视雷达(SSR)、精密进场雷达(PAR)、场面 监视雷达等种类。

航空管制员通过空管雷达可以看到整个空域的情况,从而根据 实际情形引导飞机做有利的机动飞行,减少飞机的滞空时间。

同时也可以向驾驶 员提供此时在空中飞行的其他飞机的位置、航向、速度等信息,以便驾驶员采取 更加主动有利的措施,维护空中交通安全和秩序。

智能汽车、安防家居、生态监测、智慧城市诸多领域应用

在民用智能装备方面,把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汽车上,可以测量从雷达到被测 物体之间的距离、角度和相对速度等。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传感技术,毫米波雷达 传感器具有感测精准、无干扰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 统)、自动驾驶领域,在 L2 以上自动驾驶系统中基本成为标配。

其应用范围并 不仅局限于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家居、安防、轨道交通、无人机等都是毫米波 雷达发展的潜力市场。

在公共管理方面,探地雷达可以机动车辆为平台,在正常车速下对道路进行 深度“CT”扫描,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高速精确探测,提前发现道 路下方隐蔽的空洞。

并精确确定位置、深度和范围等信息,达到道路病害探测及 快速处置的目的,提高道路管养和城市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监测雷达可以在山林 防盗、水域禁渔、农田保护等大面积公共资源保护方面,提供全天候实时监测, 减轻一线巡护人员值守压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成效。

国防建设、军贸拓展、民用转化共同驱动市场规模 持续提升,国防装备建设需求支撑军用雷达百亿级市场

解放军装备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支撑行业高景气

当前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持续紧张。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 尽管与特朗普政府的执政理念有所不同,但依然将中国视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 手,在军事方面着眼于追求战略主动权。

西部战略方向上,印度政府屡次在中印 边界挑起事端,边境局势一度紧张。面对复杂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和强大军队

《十四五规划 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 强军相统一”,“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具体要“提高国防和 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和“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因此,在大国 博弈的环境下,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性长期存在。

国防预算方面,2008 年以来我国国防预算保持稳定增长,规模由 4088 亿 元上升至 2021 年的 1355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国防预算与经济增长 保持同步。

且中国国防费占 GDP 和财政支出比例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处于较低 水平,军费支出增长具备可持续性和充分增长空间。

国际横向对比可以看到,我 国国防支出占 GDP 和财政支出比例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家相比仍存在显 著差距。为使国防实力与我国的大国地位相适应,国防支出有望持续提升。

国防费之中的装备费 2010-2017 年增速虽然整体有所放缓,但装备费占国 防费比例由 33.20%上升至 41.10%,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同时考虑 2019 年国 防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介绍,进一步裁减军队员额 30 万,将现役总 员额减至 200 万。

对应国防费中人员生活费的部分比例,预计会有一定程度的 下降。因此,与国防军工行业相关度较高的装备费,占国防费的比重将会进一步 提升。

从武器装备方面具体来看,我军当前武器装备列装与美俄等军事强国相比仍 存在规模和结构性差距。以空军主战装备为例。

至 2020 年末,我国装备各型战 斗机/武装直升机共 1571/902 架,而美军列装战斗机/武装直升机数量分别达到 2717/5436 架,其他机种差距同样明显。

从机型构成来看,装备列装存在代际差距,我军战斗机中仍包含歼-7、歼-8、 强-5 等二、三代机型,五代机占比不足 1%。

美军战机以四、五代机为主。装备 列装差异必然推动我国国防费向装备费持续倾斜。通过以上分析,我国对于新型军用飞机将会存在较大需求。

这也将会相应拉 动对于机载雷达的研制、生产需求。另外考虑海军、陆军、火箭军等装备的同步 发展,国防建设将为军用雷达创造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海空军现役主力装备雷达升级,主力供应商受益

在现代信息化空战条件下,己方机载雷达系统和敌方隐身技术是一对矛盾进 化的辩证关系,机载雷达必须不断更新升级以保持对敌的技术优势。

例如美国就 曾为多个批次的 F16 战斗机更换更为先进的雷达型号以提升作战性能。 与美俄等空军强国相比,我国空军战机的技术差距仍然存在。

面对这些差距, 我国存在持续对武器装备进行更新和升级的需求和可能性。目前,我国存在同一系列而不同批次、细分型号的机型,配置不同雷达的情 况。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发展,战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

而雷达作为电子类设备, 其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要快于战机型号的发展,这就为已服役战机通过更换升 级雷达设备以提升作战性能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军用雷达市场可达百亿级别

考虑到国防建设的持续性,军队对于新型飞机、舰船、战车、导弹等武器装 备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对应雷达装备的市场空间将持续加大。同时考虑到陆基大 型雷达等的新增需求,虽然其数量较少。

而单套价格相较于装备搭载的雷达更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 年测算,发达国家雷达经费占国防装备预算的比 例为 3%左右。

我国 2021 年国防军备预算支出达到 13553 亿元,按装备费占比 41%估算,则 2021 年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约为 167 亿元。

军贸有望为军用雷达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军用雷达技术向着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升,雷达装备代际更替进程 持续向前,国内厂商种类丰富、性能先进的军用雷达产品近年来频频亮相各国际 航展,相关产品出口型号获得多个友好国家的关注。

预计在 2020-2027 年期间, 军用雷达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 4.30%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到 2027 年底 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92.22 亿美元。

由于地缘政治竞争和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 各国军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一般国防支出中的 10%-15%将用于国防信息 化建设,作为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军用雷达市场将继续稳定增长。

信息安全、军民融合持续牵引国产民用雷达市场需求,中央持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民用公共领域设备国产化是大势所 趋

根据我国《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雷达设备制造是 数字产品制造业,属于“数字产业化”部分,因此也是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 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民用雷达主要依赖进口,在国家总体安全观战略牵引下,军用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延伸是大势所趋,既能有效提升相关雷达厂商的盈利能 力,同时减少国内民用市场对于国外雷达厂商的依赖度。

数字和信息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要求,2021 年以来,中国政府全面加 强了对民用领域大数据信息的监管和保护力度。

雷达系统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之一,在民航、气象、环境监测、资源探查方面有广泛应用,关联众多影响国计 民生的敏感领域,能够获取和搜集大量信息数据。

例如智能汽车的车载雷达、低 空无人机侦察雷达、便携式雷达、生态环境监测雷达等等,都具有泄露国家安全 重要信息的风险。

雷达及其配套系统作为相关的信息和数字终端,稳步提升雷达 设备的国产化率,是国家政治和战略的必然要求。

民用雷达涉及较广,市场空间可观

民航空管雷达方面,目前仍以进口为主,设备国产化率“十二五”末期为 4%,“十三五”末期为 20%,实现航管装备国产化是大势所趋,进口替代市场 广阔。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 2020 年末,我国建有 241 个民航机场,按照 其中主要机场(同时配备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90 个,支线机场(仅配备二次 雷达)约 151 个。

空管一次雷达单套 3000 万元,空管二次雷达单套 400 万元进 行估算,民航空管雷达国产化的市场空间约为 37 亿元。

目前,国家民航机场建设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新建、改扩建机场拉动了民航 局对航管雷达的需求。

气象雷达方面,正从气象领域向行业应用领域扩展,战略支援、环保、海洋 气象探测等市场正在逐步导入,发展潜力较大。现在我国气象局的雷达需求主要 是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

根据《气象雷达发展专项规划(2017- 2020 年)》,2017-2020 年,对已建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升级 112 部、双偏振 技术改造 103 部,增补 37 部双偏振新一代天气雷达和 25 部 X 波段局地雷达。

到 2020 年,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数量达到 270 部。该部分雷达存量市场的升级 改造与“十四五”期间新增气象观测站的雷达产品增量需求,是国内气象雷达行 业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均价在 400-600 万元/台之间,风廓 线雷达均价在 200-500 万元/台之间,前瞻产业研究院按照平均价格测算,2020 年我国气象雷达市场价值量可达约 12 亿元。

其他民用领域,如车载雷达方面,以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应用最为广泛, 2019 年在民用雷达行业产品中占比超过 86%。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具有感测精准、 无干扰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领域。

随着市场的发展,毫米波雷达的应用范围正超出车载领域,在智慧交通、安防、 无人机领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智慧家居领域也是可预见的重要市场。

行业格局:军用市场头部集中,民用市场碎片化,军用雷达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

雷达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基础电子元器件、原材料等的生产以及仿真测试等 环节,中游主要为信号处理机、相控阵微系统等组件、分系统级别产品的生产,下游为雷达整机的生产。

目前,国内有多家上市、非上市的企业、科研院所,覆 盖军用雷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雷达产业链上游、中游环节,在部分国企配套厂商之外,有越来越多的民营 企业开始参与配套。

随着配套级别的提升,技术难度、资质要求等随之提升,在 下游的雷达整机生产环节,尤其是武器装备上所搭载的军用雷达。

主要由国内科 研院所及相关单位提供,如中国电科 14 所和 38 所、航天科工二院 23 所、兵器 工业 206 所、航空工业 607 所等。

中国电科 14 所及上市公司国睿科技从事雷达核心器件和整机生产,主要位 于雷达产业的中下游,在国内军用机载火控雷达、舰载雷达、反隐身雷达。

民用 二次空管雷达、侦察警戒雷达等细分领域居于绝对优势地位,产品谱系覆盖军用 雷达绝大部分细分类型。

中国电科 38 所及上市公司四创电子在军用雷达领域的部分产品与 14 所存在差异化竞争,如预警机雷达、机动式多功能雷达,但产品 重合度较小。

未来大批量列装的主力战机和战舰的雷达系统预计仍主要由 14 所 生产供应。航天科工二院 23 所的军用产品包含覆盖大中小型的机动式监视雷达、 中远程预警雷达、航天雷达、气象雷达、星载 SAR 雷达、风廓线雷达。

在民用 领域与国睿科技形成竞争,在军用产品领域竞争较弱。兵器工业 206 所与国睿 科技在军用雷达市场存在竞争,主要是机载雷达产品,但其竞争力总体不及国睿 科技。

航空工业 607 所聚焦于机载和弹载雷达的研发生产,与国睿科技形成竞 争。由于其为航空工业的下属单位,在航空工业飞机生产的机载雷达采购中可能 具有非技术性优势。

民用雷达行业呈碎片化格局,竞争较激烈

从我国民用雷达主要竞争主体来看,主要企业有中电 14 所国睿科技下属的 南京恩瑞特,中电 38 所的四创电子、中国气象局旗下的北京敏视达。

成都锦江 电器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23 所(主要是风廓线雷达,中国气象局认定的国内 三家入网许可供货商之一),此外其他一些生产兵器雷达的军工集团旗下企业,。

比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的北方通用电子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北 京雷音电子等等。 自 2014 年,我国民用雷达行业新成立企业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

前瞻产业 研究院统计,到 2019 年,中国民用雷达行业新成立企业有 1.27 万家,较 2000 年的 949 家上升约 13 倍。

用雷达种类丰富、应用广泛,新产品和新市场均发展较快。传统意义上的 民用雷达主要是空管雷达和气象雷达。

近年来,随着民用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 在自动驾驶、应急管理、环保监测、市政建设、智慧家居、无人安防领域也得到 广泛应用。

空管雷达方面,中国电科 14 所及其下属公司国睿科技是国内二次空管雷达 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移动式空管二次雷达、S 模式空管二次雷达,是军用二 次雷达的主要供应商。

在民用空管二次雷达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中 国电科 38 所同样是我国较早进入空管技术设备研制领域的单位,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空管一次雷达的研制工作。

38 所下属公司四创电子在一次监视雷达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气象雷达方面,主要以国睿科技、四创电子、北京敏视达、成都锦江电器、 航天科工二院 23 所以及南京大桥机器等为领军企业。

国睿科技的气象雷达产品 覆盖 C、X、S、ka 四个波段和多种体制,其中 X、C、S 波段已在全国布点,并 成功用于民航机场。

C 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作为新体制的相控阵雷达,用于首都 新机场气象保障。四创电子天气雷达产品主要以 X、S、C、ka 波段为主。

测雨、 测风、测云种类齐全,在民用新一代气象雷达市场占有率约为 30%。敏视达天 气雷达覆盖 X、S、C 波段,并有产品成功出口。

相控阵技术(ASEA)+氮化镓材料(GaN)推动新 型雷达持续更新升级,雷达按照其工作原理,发展出相控阵、合成孔径、脉冲、毫米波等多个技术 路线

当前雷达的主流技术路线中,相控阵技术在高端军事装备和大型军用雷达领 域的应用中地位重要,能够显著提高相关装备和设施的性能水平。

相控阵技术(ASEA)的工作原理是对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基阵阵元的信号均 加以适当的移相(或延时)以获得阵波束的偏转,在不同方位上同时进行相位(或 延时)补偿,即可获得多波束。

有源相控阵则是在这一基础上,每个辐射单元有 独立的发射/接收组件(T/R),每一个 T/R 组件都能自己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相较于无源相控阵,具有频宽较大、灵敏度较高、信号处理能力强和单个 T/R 组件损坏不影响整体性能的优点。

ASEA 是军用雷达主流发展方向,相关市场前景广阔。由于 AESA 相对于传 统机扫阵列雷达和 PESA 在性能上具备优势,且可以应用于多种机型的飞机和不 同型号的舰船上,已经成为军用雷达的主流技术体制。

根据《机载有源相控阵火 控雷达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以 F-18 的火控雷达为例,APG-79(有源相控阵) 与 APG-73(机械扫描)相比。

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前者为后者 3 倍,探测和 跟踪的目标数量为 2 倍,可靠性为 5 倍,而工作和维护成本仅为 40%。

根据 Forecast International 数据显示,AESA 在 2010 至 2019 年占据所有体制雷达 产量的 14.16%,总销售额占比超过 25%,较传统机扫阵列雷达的数量仍有较大 差距。

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最新列装的主 力战机和军舰都大范围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国内列装的机载和舰载相控 阵雷达主要是由中国电科 14 所主导研发。

例如装备在 052C 型驱逐舰上的主动 相控阵雷达、052D 型驱逐舰上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歼-16 和歼-20 战斗机 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等。

在相控阵雷达方面,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芯片开始得到广泛应 用。氮化镓(GaN)具有更高的热导率(是 GaAs 的 3 倍)、化学稳定性好(不易被腐 蚀)和更强的抗辐射能力。

使用氮化镓材料制作的芯片可以承受更高的工作结温, 同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和的散热特性,以及拥有更大的功率密度和放大器 增益。

使用氮化镓材料制作雷达芯片并进行功率合成后,相同的雷达孔径下,其 发射功率、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都大为增强,而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氮化镓芯片的能量密度是砷化镓芯片的 5-10 倍,如美国的“爱国者”新型雷达使用氮化镓 芯片后,搜索空域增加了 5 倍,在扫描角度不变的情况下,探测距离增加约 1.7 倍。

在雷达相控阵技术和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后,雷达产品的 性能预计将显著提升,从而催生军事装备的更新升级需求,国睿科技等雷达厂商 将从中获益。

三重驱动,业绩增长有望提速,军贸雷达:坚持“走出去”战略,军用雷达出口潜 力巨大

公司充分响应党中央关于国内、国外经济双循环的发展要求,落实国家“一 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大高精尖雷达技术研发力度,一型产品服务两个市场,产 品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防务领域系列产品已销售至“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及全球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其优秀性能和较高质价比赢得了国内外 用户的充分认可,军用雷达出口在一些国家已形成一定优势。

子公司国睿防务继承了十四所以国际化经营为导向的雷达业务的竞争优势, 主要从事军贸型号及对应内销型号雷达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试验、销售和 服务等。

涉及机载火控及预警、武器定位及制导、靶场测控、反隐身情报等多个 雷达领域。继枭龙战机出口巴方之后,歼-10CE 型战机也已出口巴基斯坦。

枭龙系列战 机和歼-10CE 战机的机载雷达均由十四所研制生产,并实现了该技术体制雷达首 次批量化出口。公司 2020 年报介绍,2020 年还成功中标某新型防空雷达项目。

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出口产品名录;一型系统、四型雷达喜获出口立项批复;积极 推进联合研发、合作生产等新型业务模式,某雷达项目以线上方式顺利完成生产 测试能力联合设计,装备出口和技术出口呈现双核发展态势。

子公司国睿防务在 2017-2019 年间,除 2018 年军贸业务出现一定波动外, 其外销业务收入占比约为 30%左右。比较而言,当外销业务占比较高时,净利 润率也相应较高,说明外贸业务的利润水平相比内销业务更高。

2020 年受疫情 影响,军贸业务出现一定下滑,国睿防务的净利率为 18.89%。后续随着全球疫 情逐步控制,公司外销业务有望陆续恢复,利润水平有望实现提升。

工业软件:重点布局智能制造,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下属子公司国睿信维提出智慧企业解决方案,专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端 到端数字链为基础的智慧企业整体解决方案相关的软件研发、咨询服务和系统集 成。

与公司控股股东十四所将智能制造列为主责主业,推进智能制造业快速发展 的战略路线一脉相承,为客户提供诸如智能车间、智慧企业和云制造服务平台等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整体解决方案。国睿信维成功中标工信部“2020 年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

2020 年 12 月 7 日,子公司国睿信维发布全新自主工业软件品牌——REACH 睿知,作为一体化工业软件品牌,能够为企业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智慧企业整体解决方案。

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转型,最终达到智慧企业愿景,帮助工业企业提质、 降本、增效。REACH 睿知品牌的发布,标志着国睿信维自主工业软件战略从单 一产品模式转变为品牌集群模式。

对于工业企业,产品智能研发数字化变革,能够促产品研发方式由经验设计 向仿真设计、由分散设计向协同设计、由实物验证向虚拟验证转变,实现多专业 设计与优化过程的紧密协同

可有效减少典型产品设计差错及实物验证数。产品 平均研发周期缩短,降低研发费用。在人员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年产值实现 大幅增长。 产品智能制造数字化变革,推进了制造方式由传统制造向基于数字

国睿信维专注于复杂装备制造业,服务于航空、航天、船舶、国防电子、部 队、交通、能源、高科技电子等行业,服务的客户超过 300 家。

截至目前,国 睿信维参与建设了多个国家重点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某型民用客机、某型号 战斗机、某型号舰船、某型号火箭、某型号列车等。

近年来,国睿信维子公司业绩实现连续、高速上涨,2017-2020 年净利润 CAGR 达到 56.37%。2020 年,受到前一年基数较高以及疫情使项目进度产生一 定延迟等原因,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国睿信维自主工业软件产品 2021 年签订了近 100 个合同,合同额增长超过 40%,产品研发赢得了多个国家级项目的资金扶持,项目顺利通过了包括海康威 视等多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客户的验收。

在当前国内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大 背景下,国睿信维的工业软件业务有望继续保持以较高速度增长。国企改革:存在进一步提质增效、整合优质资产的 可能性。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 行动。”2020 年 6 月 30 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 年)》。此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

2021 年 12 月召开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12 月 18 日召开的中 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则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 70%的预定任务顺利完 成”。

2022 年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预计军工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有 望加速,活力与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

为了全面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策部署,中国电科制定了改革三年行 动实施方案(2020 年-2022 年),明确提出 10 方面 56 项 129 条改革措施。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增强集团公司竞争力、 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推动做强做优做大。

加快建成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可能产生明显积极影响的主要包括运营方面的提质增 效,以及资产方面的持续优化。

运营提质增效方面:2021 年以来,中国电科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股 权激励计划。以四创电子天奥电子为例,2021 年 10 月,四创电子发布长期股 权激励计划暨首期实施方案(草案)。

首期拟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475.9 万股,约占总股本的 2.99%,激励对象共计 373 人,约占 2020 年底公司 总人数的 11.22%。

激励计划有效期为 10 年,解除限售时的业绩考核指标包括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20%等。

12 月,天奥电子发布 A 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 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 500 万股股票,约占总股本的 2.40%。

激励对 象共计 88 人,约占 2020 年底公司总人数的 14.92%,激励计划有效期为 6 年, 解除限售时的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 15%等。

同时,在 2021 年,中国电科加速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建立市场化 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与全员绩效考核。

市场化经营机制不仅符合国企 改革要求,更能有效激励员工。 至 2020 年末,国睿科技有员工 1300 余人,其中高学历人员、研发人员数 量占比较高。

在中国电科集团推进股权激励、中长期激励、市场化经营的改革背 景下,国睿科技存在通过改革进一步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率的可能性,提升全体职 员的工作积极性,助推公司盈利水平长期稳定成长。

资产优化方面:中国电科资产证券化率仍偏低,有较大的资产证券化 空间。2021 上半年,以总资产口径统计,中国电科的资产证券化率约为 34%;

以净资产口径统计,资产证券化率约为 36%;以营收口径统计,资产证券化率 约为 43%,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对标全球,根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的数据,2015 年全球最大的 100 家军工企业中 80%为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大都在 70%-80%,目前中国电科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存在较大可提升空间。

2021 年以来,中国电科旗下凤凰光学中瓷电子等上市公司先后发布了资 产重组的预案,拟通过重组,吸收科研院所等优质资产,使上市公司体内资产得 到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

国睿科技控股股东中国电科十四所在国内军用机载雷达领域居于龙头地位, 是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我国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信息化装备 研发的先驱者。

从 80 年代的体制突破、自主研发开始,十四所拥有国内最全谱 系的机载火控雷达,从歼 8 系列、歼 10 系列、歼 11 系列、歼 15 直至最新型的 战机,国内所有主战飞机上的几乎都装备由十四所研制的机载火控雷达。

公司的 雷达装备及系统产品品类齐全,涵盖机载预警、武器定位、武器制导、靶场测控、 反隐身情报等防务雷达;近程及远程一、二次雷达等空管雷达;测风、测雨、测 云等气象雷达及气象应用系统。

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十四所的雷达产品已实现 了从无到有,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具有了相当的竞争力。

2019 年末,十 四所总资产达到 243.72 亿,净资产达到 128.50 亿,2019 年实现净利润 15.44 亿,在中国电科集团各研究所中,均处于领先位置。

目前,同属中国电科旗下的四创电子天奥电子等上市公司已公告计划开展 股权激励,凤凰光学已公告计划进行资产重组。

如前所述,国睿科技 2020 年完 成的资产重组将十四所的出口业务和对应内销型号注入到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 体外仍存较多竞争力较强的资产。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公司会以何种 方式响应,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及运营效率,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关键假设

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按照雷达设备及相关系统、智慧轨交、工业软件及智能制 造 3 项进行拆分。结合当前情况以及公司的规划,对各项业务在未来的营业收入 以及毛利率作出假设:

雷达设备及相关系统

防务雷达方面,国内业务随下游保持稳定的增长;军贸业务受疫情影响, 2020、2021 年交付有所放缓,2022 年疫情可能有所缓解,军贸业务有望恢复 增长。

空管、气象雷达方面,2022 年军品采购需求有望逐渐恢复,民品在 2021 年接到的订单有望开始交付。

我们假设公司雷达设备及相关系统业务 2021-23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10%、20%、18%。 考虑防务雷达用于国内的产品价格水平相对稳定;

空管、气象雷达军、民品 均通过市场化采购,价格相对稳定。我们假设公司雷达设备及相关系统业务 2021-23 年毛利率分别为 26.62%、26.62%、26.62%。

智慧轨交

轨道交通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领域,未来预计会有持续而稳定的发展。因公司 首个自主化信号系统商用项目南昌地铁 3 号线项目在 2020 年底完成。

该项目使 公司 20 年的收入基数较高,且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此前几年的整体水平,我们 假设公司智慧轨交业务 2021-23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3%、10%、10%。毛利率整 体较为稳定,假设为 12.00%。

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

近年来,在航空、航天、船舶、国防电子等传统优势市场领域外,公司在工 业软件新市场、新业务开拓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与兵器、核工业、地铁等行业客 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因此软件业务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我们假设公司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业务 2021-23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50.00%、40.00%、35.00%。毛 利率整体维持 2020 年水平,按 36.98%、36.98%、36.98%假设。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有望达到 40.52、48.75、57.99 亿元。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净利润有望达到 5.32、6.46、7.83 亿元,对应 EPS 为 0.43、0.52、0.6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