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复合材料龙头金博股份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0喜欢:7



碳基复合材料先进制造商,深耕碳基复合材料十五载,聚焦碳/碳复合材料的光伏应用

深耕碳基复合材料技术纵深,技术领跑行业。公司自设立以来,依靠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 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等方面取得重 大突破,掌握了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并实现了批量产业化。

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坩埚、导流筒、保温筒等产品在晶硅制造热场系统得到推广和应用,逐步对高 纯等静压石墨产品进行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整体技术及产业化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强,十五载技术经验厚积薄发创业板上市。公司紧跟国家新材料发展 战略,自 2005 年成立以来,大力推进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 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发展。

公司于 2006 年开始进行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化研究, 并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产业化、关键设备自主化取得显著成果。2016 年以后, 公司进入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快速推广阶段。2019 年,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先进碳基复合材料 制造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最终公司 2020 年 5 月成功于 科创板上市。

公司产品涵盖单晶、多晶及真空热场系统等核心部件,布局全面。公司目前阶段的产品主 要为热场系统系列产品,重点应用于光伏晶硅制造领域,包括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多晶 铸锭炉热场系统、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及其他,其中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系列产品为主导, 且收入 95%以上集中于光伏领域。

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主要用于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中的单晶硅长晶、拉制过程,是制 备单晶硅的关键设备。产品包括多种规格的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加热器等,是单晶拉 制炉热场系统的关键部件。

大尺寸热场部件产品对单晶硅棒的直径大型化发展起到了支撑 作用;同时,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大幅度提高了拉晶热场系统安全性,提升了拉晶速率, 显著降低了单晶拉制炉的运行功率,对节能降耗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光伏行业多晶铸锭的关键设备,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顶板、发热体、盖板、护板等部件。

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及其他: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主要是模套、管材、螺栓等异形件、紧 固件,其他产品主要为密封环、非标准异形件等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

主要利用先进碳 基复合材料产品的高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点,主要下游行业包括化工行业、冶金 行业等,均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公司产品对传统部件的替代,将有效提升其整 体性能,对其环保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公司股权架构稳定,股权计划激发员工潜力

股权架构稳定清晰,利于公司决策。在本次 IPO 前,廖寄乔持有公司 17.71%的股份,并通过 一致行动人益阳荣晟间接持有公司 7.45%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25.16%的股份,为金博股份的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IPO 后,廖寄乔直接持股比例为 13.29%,并通过益阳荣晟控制公司 5. 58%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 18.87%的股份,依然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公司股权激励完备,利于激励员工潜力。公司 20 年 8 月拟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 技术人等共 49 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 50 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 股本总额 8000 万股的 0.63%。本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授予价格为 40 元/ 股。根据本激励计划业绩指标的设定,公司 2020 年-2022 年营业收入需较 2019 年增长分 别不低于 40%、100%、160%。

营业收入增长迅速,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光伏产业链调整后,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2018 年 5 月,“531”新政加 快了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了补贴力度,光伏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影响公司的主要客 户(如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科能源等)签单销售,公司 2018 年的营业收入增速下降。 但公司下游核心客户优质,抗风险能力较强,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中恢复较快,同时 18 年 Q4 公司把握需求拐点,加紧布局新产能,相关政策对公司的冲击得以缓解。

2019 年国家陆续出台了鼓励光伏无补贴平价上网的政策,公司在光伏产业链调整后着眼于 深化和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配合主要客户的新增产能布局主动下调了部分产品价格,综 合价格下调幅度在 10%-30%,使得公司 2019 年主要产品综合毛利率由 2018 年的 69.10%下 降至 61.04%,包括坩埚,导流筒,异形件毛利率均出现下降。

2020 年,“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持续利好下,光伏行业迎来新的机遇。公司在上市后 快速扩产,抓住在“光伏平价”、“技术迭代”的发展趋势下热场“新增+替换+改造”的三 重需求,快速发展光伏产品业务,下游客户加大对公司产品采购,推动公司收入增长。 2016-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49.91%,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69.06%。

主营业务产品性能优异,收入持续提升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优势明显,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公司的主营产品在关键指标如制备周期, 抗折强度,导热系数上表现突出,较同类产品优势明显。

公司的主营产品符合硅片大尺寸 和降本趋势,在高温环境中安全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有效提高拉晶速率,降低单晶炉 的运行功率,能满足客户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面对市场变化,公司还有灵活的定价 策略,这些因素使得未来公司营业收入前景持续向好。

多晶铸锭炉热场产品方面,公司具 备批量化生产的能力,无技术短板,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考虑选择优先满足单晶技术路线 客户需求。真空热处理领域方面,公司将积极布局,助力碳基复合材料成为应用广泛的先 进复合材料。公司 2020 年主营业务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营业收入为 4.12 亿元,较去 年同期增长 78.82%,2017-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46.14%。

20年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综合毛利率领先行业

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公司 16-20 年毛利率从 56.17%提升至 62.59%,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其中,2020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62.59%/39.53%,同比+0.91pct/7.10pct。 2021 年 Q1 公司毛利率为 62.48%,同比+2pct,环比-0.1pct。

分产品看,2020 年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毛利率为 62.88%,同比+0.86pct;多晶铸锭 炉热场系统产品毛利率为 63.47%,同比+4.40pct;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毛利率为 81.07%, 同比+9.83pct。2021 年 Q1 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产品/真空热处 理领域产品毛利率分别为 62.40%/80.72%/74.76%。

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方面,公司 2017-2018 年由于制备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使得 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毛利率走高,产业链调整后,2019-2020 年公司主动降价配合客 户的产能布局,毛利率有所下降;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方面,毛利率 2017-2019 年基本趋 于稳定,2020 年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毛利率上升明显系公司生产效率提高,真空热处理 领域产品的成本中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分别同比下降 18.51%/35.21%。

公司成本把控能力强,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及其他辅料龙头。可比公司中天火箭方大炭素、 中筒科技 2020 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1.79%/24.25%/83.88%。从辅料等其他板块来看, 福斯特的光伏胶膜业务、福莱特的光伏玻璃业务以及美畅股份的金刚线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9.04%/49.41%/58.72%。公司综合毛利率始终保持在 60%以上,均高于同行业和辅料板块 平均水平。

公司三费费率持续下降

截至 20 年公司三费费率持续下行。公司 2016-2020 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 37.75%/39.59%/45.49%。费用率角度,2018 年后各费用率逐渐走低, 体现了较强的规模效应。2020 年财务费用为负,系利息收入高于相关费用所致。

下游需求旺盛推动业务增长,运营能力不断增强

20 年公司运营能力有所提升。下游客户的旺盛需求和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推动公司在 2016-2020 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走高,同时体现公司良好的回款能力。固定资产周转 率方面,2020 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系公司正常扩产经营如募投项目房屋、设备增加所 致。公司 2016-2018 年各期末存货余额上升较快,使得公司各期的存货周转率下降。平价 上网后,公司及时下调产品售价,深化与关键客户的合作关系,抓住光伏产业新机遇,使 得存货周转率快速上升。

公司 2020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016-2020 年在-0.06 到 0.41 亿元之间。2020 年主要由于下游光伏行业需求持续增加,公司销售额大幅增长,同 时回款良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明显。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方面,公司由于处在快 速发展阶段,构建固定资产较多,2020 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幅流出主要是由于当 期募投项目建设所构建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及理财产品增加所致。

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偿债能力稳步增强

公司 20 年资产负债率有所下滑,可比公司中处于低位。20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12.94%, 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6.92pct,公司可比公司中天火箭、方大炭素和中简科技 20 年资产负 债率分别为 28.98%/13.99%/12.73%,公司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公司资产 负债率下降主要由于 IPO 后资产结构进一步改善,而公司在上市前受限于资金及不举债经 营的思路,公司产能扩张进度较慢,加上公司回付款情况良好,导致之前公司资产负债率 较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公司 20 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为 8.15/6.59,同比分别 增加 4.30/3.14,偿债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与多家头部客户签订框架合同,整合产业链各自专业优势。公司于 2020 年 12 月 22 日与隆基股份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隆基股份及其关联公司将向公司采购埚帮、热 屏、保温筒、热屏连接环、螺栓等拉晶热场碳/碳产品,预估协议总金额约为人民币 16 亿 元。

2021 年 1 月,公司与晶科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晶科将采购公司的碳/碳埚帮、 导流筒、保温筒、埚托等拉晶热场碳/碳产品,预估协议总金额约为 4 亿元。2021 年 1 月21 日,公司还与上机数控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预估协议总金额约为 5 亿元。

金博股份产能扩张节奏稳健,预计未来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高位。

公司 20 年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为 481.61 吨,同比+138.36%,产能利用率约为 101%。公 司通过可转债募集资金不断扩产,根据可转债说明书,公司碳碳复合材料的产能利用率预 计将超过 100%。预计公司 2021 年/2022 年产能将分别达到 980/1550 吨。

与可比竞争对手,如西安超码、西格里、东洋炭素、方正碳素横向对比,公司 20 年产能 利用率仅次于西安超码处于相对高位。公司 20 年碳碳复合材料产销率约 92.19%,在竞争 对手中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公司产能扩张及技术不断进步,预计未来有望产销两旺。

光伏行业成长性显著,热场产品空间有望继续提升。

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保持高景气,预计 21 年全球新增机量为 150-160GW。根据中国光伏 协会(IEA)数据,2020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 127GW,同比增长 10.43%,光伏累计装 机量达到 754GW,同比增长 20.26%。

2020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达 48.20GW,同比+60.13%, 增长超预期。预计 2021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 150-160GW,其中国内新增装机量约 50GW, 海外装机约 100GW。预计 2022-2023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分别达 200/250GW。

下游硅片端产能释放将推动热场产品产销两旺。据 Solarzoom 统计,到 20 年全年国内主 要硅片供应商产能可达 230.16GW;2021 年产能预计将提升至 398.46GW,同比增长约 73.12%。

在市场旺盛需求的支持下,国内硅片产能持续稳步扩张。从硅片产品来看,在 18X/210硅片降本增效的优势下,大尺寸硅片已快速获得市场青睐,以中环210尺寸为例, 根据中环股份官网,相比于 M2 硅片,其可提升 1%的光电转化效率,80%的单片功率, 单 GW 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根据 CPIA 数据,预计到 2024 年 18X/210 大尺寸硅片 的市占率合计有望达 90%以上。从新技术角度看,21 年或将成为新型电池片技术格局转 变的元年,无论 TopCon 还是 HJT 电池技术硅片端都需从 P 型转向 N 型,而 N 型硅片掺 杂难度更大,需要纯度更高的热场系统保证硅片良率和品质。

硅片未来长期需求持 稳、大尺寸硅片趋势叠加新技术的转变,有望进一步提升热场产品未来新增及替换需求, 相关设备龙头最先受益。

光伏热场:市场集中度高,热场部件市场需求空间有望持续提升

21 年热场系统主要部件需求空间有望达 40.04 亿元。在碳基复合材料热场系统中,坩埚、 加热器、导流筒、保温筒为四大核心部件,同时在单晶拉棒或多晶铸锭生产过程中属于消 耗品。其需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新增需求、改造需求和替代需求。其中,预计 21-23 年全 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 150/200/250GW,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为 50/80/100GW,海外光伏 新增装机量分别为 100/120/150GW。

我们假设:①21-23E 年硅片容配比为 1.20;②21-23E 年单 GW 所需单晶炉分别为 99/97/95 台;③21-23E 年存量硅片改造比例分别为 20%/25%/30%;④随着单 GW 单晶炉的需求量下 降,四大热场核心部件朝着 36 寸以上的趋势发展,预计碳碳热场系统中四大部件单价将 有所提升,21-23E 年坩埚平均单价分别为 3.15/3.31/3.47 万元/件,加热器平均单价分别 为 4.20/4.41/4.63 万元/件,导流筒平均单价分别为 2.63/2.76/2.89 万元/件,保温筒平 均单价分别为 6.83/6.89/6.96 万元/件;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加热器的替换周期分别 为 2、2/3、2/3、2 年。

综上,预计 21-23 年光伏热场主要部件市场需求分别为 40.04/54.70/65.56 亿元,21-23 年光伏热场主要部件市场需求 CAGR 达 27.96%。

国内热场产品市场经历四个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阶段一:2005 年之前单晶拉制炉、多晶铸锭炉晶硅制造热场系统部件市场主要被海外进口 高纯度、高强度等静压石墨等特种石墨产品垄断。其中海外龙头供应商包括东洋碳素、西 格里。国内少量厂商可供应部分等静压石墨热场产品,如方大炭素

阶段二:2005-2010 年,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在晶硅制造热场系统领域的应用进入探索期。公 司和西安超码为代表的国内少数优秀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厂商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开 始了对等静压石墨产品的进口替代。

阶段三:2012-2015 年中国光伏产业受欧美双反影响较大,降成增效成为国内企业突破重 围的新思路,制造商开始逐渐试水新材料、新工艺。此阶段,金博产品端开始发力,研发 单晶拉制炉增大投料量、提高拉速、降低能耗等工艺为新型热场设计提供保障,推动了光 伏行业热场系统产品的技术进步与复苏发展。

阶段四:2015 年之后,光伏热场产品国产替代路径逐渐清晰。其中单晶拉制系统中,坩埚、 导流筒、保温筒、板材、电极等部件国产替代程度有望提升。

热场系统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截至目前可与金博股份对比的竞争对手相对较少,整体行 业集中度较高。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西安超码、方大炭素;海外竞争对手主要包括西格 里、东洋碳素。

碳纤维供给国产替代加速,碳碳复合材料市场潜力较大

碳纤维材料性能优良。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PAN 基)、沥青或粘胶等有机母体纤维、在高 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结构、含碳量在 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

碳纤维具有出 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比强度和比模量 的纤维,拥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可复合性强等一系 列优良性能。

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从碳纤维开始向下游应用延展。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为增强体, 以碳或碳化硅等为基体,以化学气相沉积或浸渍等工艺形成,主要包括碳/碳复合材料产 品(碳纤维增强基体碳)、碳/陶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等。

先进碳基复合材 料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光伏热场系统、半导体、真空热处理系统、航空航天、刹车制动、 化学防腐、密封耐磨等。

上游:公司热场产品主要原料碳纤维供给有望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目前 PAN 基碳纤维占据市场主流。碳纤维先进体主要包括粘胶(纤维素)基碳纤维、沥青 纤维和聚丙烯腈(PAN 基)纤维。

粘胶基原丝目前运用较少。粘胶基是最早用于提取碳纤维的原丝,但由于其理论总碳量仅 为 44.5%,所以其制备碳纤维成本较高,目前产量已不足世界总产量的 1%,但由于其燃烧 时钠光弱而不易被雷达发现,因此在军工领域仍有少量需求。

PAN 基碳纤维的碳化率比粘胶纤维高可达 45%以上。PAN 基碳纤维制备成本较低。其抗拉 强度和抗拉模量均为三种碳纤维中最高,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 90%。另外,沥青基是目前碳纤维领域中仅次于 PAN 基的第二大原料路线。

聚丙烯腈(PAN 基)碳纤维产业链从氢氯酸、乙炔、环氧乙烷、乙醛等化学品开始,化学合 成后得到丙烯腈,再经历聚合反应及纺丝工艺后得到碳纤维原丝。原丝经过预氧化、碳化 复杂工艺后得到碳纤维产品。碳纤维下游包括以预浸料为主的半成品制造、复合材料零件 及大型复合材料组件等。

2020 年全球碳纤维供应约 17.17 万吨,中国、美国、日本供应量位列前三,合计占比超50%。分区域看,20 年中国、美国、 日本碳纤维产能供应分别约 3.62/3.73/2.92 万吨,分别在全球碳纤维产能供应中占比约 21.21%/21.31%/17.09%。

从新增产能供应角度看,2020 年全球碳纤维新增产能主要包括: 卓尔泰克在匈牙利新增 5,000 吨产能,碳谷增长宝旌(前精功碳纤维)新增 2,000 吨产能, 中复神鹰新增 2,000 吨产能,光威增新增 2,000 吨产能及晓星新增 2,000 吨产能。

国内碳纤维原料 20 年产能仍逐步扩张。截至 2020 年,中国碳纤维运行产能约为 3.6 万吨。 其中总销量约 1.85 万吨,产销比约为 195.93%,产能利用效率约为 51%,与全球约 65%-85% 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开工率角度,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碳纤维企业开工率有所下 滑但总体看仍保持在 65%以上,小部分企业已经达到 90%以上。

价格角度,2020 年全球碳纤维价格上浮明显。20 年受疫情影响碳纤维价格有所上行。分 产品看,2020 年全球小丝束价格约在 20-22 美元/公斤。大丝束市场也同样面临供给紧缺, 价格稍有提升,约在 13.5-14.5 美元/公斤。

碳纤维进口单价预计未来仍有降价空间。截止 2020 年,中国国内碳纤维供需仍有缺口, 需要进口补充,进口数量仍保持较高增长。2020 年中国碳纤维月平均进口约 314.25 吨, 同比增长约 6.87%,月平均进口单价约 19 美元/千克。预计未来在全球碳纤维产能逐渐拓 展及国产替代的双重推动下,进口碳纤维单价仍有下降空间。

碳纤维国产替代趋势有望提振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截至目前,公司碳纤维原料约 40%来自 海外,60%来自国内厂商。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主要原材料(碳纤维为主,另有天然气,工业用电等)上升 15%,将使得公司的利润下降 7.69%。碳纤维国产替代带来的 降本红利,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逐步提升。

碳纤维需求平稳增长,碳碳复合材料需求占比较小

受疫情影响 2020 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增长有所减缓。2020 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总量约为 10.67 万吨,相对于 2019 年碳纤维市场 需求总量 10.37 万吨,同比上涨约 2.89%。全球碳纤维的销售金额为 26.15 亿美元,同比 2019 年 28.70 亿美元下滑约 8.8%,销售金额略有下降主要因为受 20 年全球疫情影响,高 价格的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销售量有所降低。其中,碳碳复合材料需求金额为 5 亿美元, 同比下滑约 10%。

2008 年至 2020 年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9.4%。由于碳纤维下游技术 工艺较为复杂,目前全球需求量相对较小,随着碳纤维编织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下一个 10 万吨的增长时间会相对缩短。

全球碳纤维市场中碳碳复合材料需求占比较小。从各类需求占比角度看,20 年全球碳纤 维需求中碳碳复合材料需求占比约 5%。

20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同比提升较快,未来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2020 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 4.89 万吨,同比增长约 29%,其中,进 口量为 3.04 万吨(占比 62%,同比增长 17.5%),国产量为 1.85 万吨(占比 38%,同比增 长 53.8%),国内碳纤维市场需求表现依旧强劲,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应用场景角度,20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中碳碳复合材料占比较小。20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中 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别为风电、体育及碳碳先进复合材料,其中,风电碳纤维需求约 2 万吨, 总需求中占比约 40.90%,其次休闲体育需求约 1.46 万吨,占比约 29.90%,碳碳复合材料 需求约 1.46 万吨,占比约 6.10%,排位第三。

光伏热场产品龙头,掌握核心技术助力领跑行业

公司股价经历两轮周期

第一轮周期(2020 年 5 月-2021 年 1 月):20 年光伏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全球光伏新增装 机量约 127GW,同比增长 10.43%,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 754GW,同比增长 20.26%。2020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达 48.20GW,同比+60.13%,增长超预期。其中,受 20 年四季度抢装潮 影响,20Q4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约 29.5GW,同比增长 55.26%,光伏行业迎来高增长。在 20 年下半年核心客户隆基晶澳、晶科等硅片产能扩张加速的情况下,公司作为热场系统 设备供应商,其高性价比的热场系统产品销量大,协同核心客户优化产能布局,产销两旺, 股价及超额收益提升明显。

第二轮周期(2021 年 1 月-至今):21 年 1 月公司公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 20 年公司实现 归母净利润 1.62-1.72 亿元,同比增加 108.57%-121.45%。受预告影响,公司股价及超额 收益有所提升。但 21 年 Q1 光伏硅料价格上浮明显,各环节盈利承压,光伏行业景气度有 所回落,2 月公司股价及超额收益受行业景气度影响,有所下滑。21 年 2 月后,公司发售 可转债不超过约 6 亿元,其中约 5.8 亿元用于热场系统产品产能扩张,约 0.2 亿元用于补 充资金。预计未来业绩放量在即,公司股价及超额收益稳步提升。

瞄准大尺寸趋势,产品结构加速更迭

大尺寸硅片趋势加速碳/碳复合材料替代速度。从性能角度看,相对于石墨材料,碳碳复 合材料强度较高,可塑性强,长时间工作不易出现疲劳,更加匹配大尺寸单晶拉棒需求。 从制作损耗角度看,相对于等静压石墨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采用 bottom-up CVD 技术,几 乎无边角料损耗。

实用价值和经济性价值,碳碳复合材料更加适合未来大尺 寸趋势。截至 2020 年,在坩埚、导流筒、保温筒三个领域,碳碳复合材料市场渗透率分 别达到>95%/>60%/>55%。

光伏和半导体硅片大尺寸化趋势推动产品结构拾阶而上。从坩埚及导流筒尺寸对应的硅片 产品看,26 英寸坩埚对应 158mm 硅片,32 英寸对应 166mm 及以上硅片,大尺寸趋势下 166mm 以上尺寸硅片扩产加速,对单晶硅棒拉制炉容量有更大尺寸要求。截至目前 28 及 32 英寸 热场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

2017-2019 年,公司 26 英寸以上坩埚销量提高约 1066%,其占比由 13.07%提升至 68.34%, 提高 55.27pct;26 英寸以上导流筒销量提高约 1071%,其占比由 10.98%提升至 77.57%, 提高66.59pct。公司目前量产级别的36英寸坩埚可以向下兼容210mm以下尺寸硅片生产。 2021 年 6 月,公司 SNEC 会展上展出 40 英寸大尺寸坩埚及导流筒,标志公司拥有进一步提 高产品尺寸的能力去适应未来行业趋势。预计公司在碳碳复合材料坩埚、导流筒、保温筒 领域市占率有望提升至 50%。

行业标准制定者手握核心技术,注重研发进一步加大投入

公司是碳碳复合材料工艺标准制定者,背靠中南大学研发实力雄厚。公司自成立以来牵头 制订了 5 项国家行业标准,业内具有权威地位。2011 年,公司与中南大学签订了《产学研 合作协议》,与其王牌冶金专业强强联手,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企业新 产品开发进度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截至 2020 年公司目前共有 15 个 在研项目,总投资共 7285 万元,累计投入已达约 7207 万元。

公司注重研发,研发费用在营收中占比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值。20 年研发费用约 0.35 亿元,同比增长约 20.69%。随着下游光伏热场产品需求的逐渐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增速逐渐快于 研发费用增速,研发费用率有所回落,截至 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 8.12%,较行业平均 值高出 1.86pct。其中 20 年可比公司方大炭素中天火箭中简科技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48%/6.57%/7.88%。

公司已掌握前沿技术,制备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行。公司目前所掌握的致密化方法为化学气 相沉积法,衡量其先进性的主要指标为致密化周期,目前国内外大尺寸批量制备碳基复合 材料工艺的最高水平为 300 小时以内,主流水平为约 800-1,000 小时,部分优秀企业可以 做到约 600 小时。未来发展方向是进一步缩短致密化周期,从而进一步降低碳基复合材料 制备成本。公司致密化周期大幅低于行业主流水平,拥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强,核心技术设备实现自主研制。化学气相沉积炉是制备先进碳基复合 材料及产品的关键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是在传统工艺上的突破与 创新,也对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围绕制造节能、高效的化学气相沉积装 备的目标,公司先后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解决了批量工业化制备大尺寸、 异形碳基复合材料部件的关键装备问题,并获得化学气相增密炉炉膛 (ZL201010187738.5)、化学气相增密炉炉体(ZL201010144907.7)等专利授权,为先 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批量化、工程化生产奠定了关键的装备基础。

公司热场核心部件性能领先行业

坩埚:公司主导研发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相较于石墨材料强度更高,其高温环境中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更高。在相同品相的条件下,坩埚产品尺寸越大、装料量越多,公司产品的 高强度优势越明显。

保温筒:公司保温筒导热系数实测值为 7.5 W/(m·K),仅约为可比公司西安超码的 1/2、 东洋碳素的 1/12,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实际测试结果反映,公司的保温筒节能效果良 好,在整套热场系统中可以实现约 5%-10%的节能效果。

绑定核心大客户,预收帐款增长有望提振未来业绩

绑定光伏优质龙头,未来收入预计稳中有增。2021 年 1 月公司分别与晶科能源和上机数 控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两年订单总金额约 9 亿元(含税)。2020 年 12 月公司与隆 基股份签订三年 16 亿元长期合作协议。

公司具备领先行业的技术优势,与隆基股份、中 环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光伏单晶硅龙头企业合作紧密。20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 售收入达 3.28 亿元,同比增长 85.31%,占 20 年营收约 76.81%。截至 21 年 Q1 公司前 五大客户销售收入营收占比达 78.53%,预计未来公司凭借优质客源,行业市占率有望进 一步提高。

具备半导体硅单晶热场产品量产能力,有望实现全新业绩增量

光伏半导体热场系统工艺与半导体类似,但纯度要求更高。光伏硅单晶制造工艺是由半导 体硅单晶备制演变而来,因此在设备、工艺、热场系统方面框架基本一致,但在纯度要求 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半导体用硅单晶要求纯度高于 99.999999999%,太阳能光伏硅单 晶纯度高于 99.9999999%即可;对热场材料灰分的要求方面,太阳能光伏 P 型单晶:< 200ppm;N 型单晶:<100ppm;半导体硅单晶要求<30ppm。

公司已具备提高产品纯度的技术储备。截至目前公司已开发了热场部件的高温纯化工艺高纯涂层制备技术:

根据热场部件的纯度要求,高温纯化工艺可实现纯度等级为 Ⅰ级<200ppm,Ⅱ级<100ppm,Ⅲ级<30ppm,分别满足太阳能光伏 P 型单晶、N 型 单晶和半导体硅单晶的生产要求;

表面高纯涂层制备技术可实现灰分<5ppm解碳 涂层或碳化硅涂层的制备,其中热解碳涂层工艺已经在光伏硅单晶热场系列产品如坩埚、 导流筒、保温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验证,并已经在现有半导体客户中得到了验证。

碳 化硅涂层导流筒在光伏 N热场的关键部件导流筒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同时,半导热场产品与太阳能硅单晶热场产品形状、规格基本相同,两者可以共用生产线, 后期纯化按各自产品的技术指标处理即可。因此,公司已经初步具备规模化生产应用于半导体行业产品的能力,预计在半导体领域能进一步拓展市场,带来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