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笔记·基金投资·公募研究】买基金为何首先关注他的规模?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2回复:4喜欢:12
有小伙伴提出一有意思的问题:为何我在筛选ETF基金的时候,总是最先强调指数基金的规模?
先说规模过小的问题:
根据现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当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公司可申请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是否清盘。直白点就是说:熊市人气散了队伍不好带,规模小了,可能你定投投着投着基金熄火了,还怎么指望他赚大钱?
根据中国基金报近期的报道,已经有200多只基金规模下降到2000万元以下,其中还有十几只准备或是已近清盘的:



这些规模大幅下降的基金,大部分是人气不旺的,产品大概率会被清盘,当然如果找到“干爹”买几亿放那里站台,规模维持住,也是还能苟延残喘,不少公募基金都熟悉这样的套路~
为啥会被清盘呢?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两点:
一是,基金规模大幅缩水,基金刚性维护费用太高——基金经理动辄几百万年薪、研究员等的薪酬,托管费、媒体披露费等等,入不敷出,这时对基金公司而言指数基金维持的意义就不大了,赔本赚吆喝,干嘛干?
二是,基金规模太小,不能很好地买入标的股份,导致跟踪指数出现误差的概率偏大。由于ETF指数基金的考核是考察其跟踪误差的大小——误差越小,ETF基金越好(为何会产生误差?因为买卖佣金,管理费等等摩擦成本啊,基金买入股票的时候也会遇到标的股停牌、复牌的问题~~)


那如果基金清盘,你投的钱会不会打水漂呢?

不是的。公募基金的一只ETF指数基金清盘,并不是说基金公司跑路了。
基金退市也不等于血本无归。你买基金的钱都是由基金公司找的第三方银行托管(所以这时候你会明白为啥基金的刚性成本中会有一个托管费,这是基金公司给托管钱的银行的,当然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掏的钱),基金资金托管在银行,如果基金清盘,会按照实际净值将资金返还给你。
终止基金运行的议案通过后,基金便将进入清算程序,一般6个月内,基金财产清算小组将完成对基金财产的估值和变现。在基金财产清算后的全部剩余资产中,扣除基金财产清算费用(本基金清算费用由基金管理人代为支付)、交纳所欠税款并清偿基金债务后,按未付累计收益结转后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额比例进行分配。

那么是不是基金规模越大越好呢?
也不尽然,ETF基金这方面的约束小很多,但一些股票和债券基金规模太大就会拖累业绩,因为在流动性不好的时候,大笔买入成本会攀升不少。所以你会看到部分基金有时候会发限制买入的公告
————————
[签名档] 蹉跎熊市保本为上,存钱迎牛理财不慌,你需要一个蛋卷:
$蛋卷安睡二八平衡(CSI003)$ $蛋卷斗牛八仙过海(CSI007)$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17-07-27 13:04

指数基金应该规模越大越好吧

2016-11-07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