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了!“收割房企”的平安也被割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又是平地一声雷,这次雷砸到了平安信托头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数据显示,2023年平安信托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等关键指标上全部位居行业前列。作为业内龙头,它的突然爆雷无疑给投资者的信心当头棒喝。紧随其后,平安旗下的翔远230号和福宁615号信托产品也接连爆雷,引发市场哗然。

事实上,早在四川信托和中植系暴雷之时,就有市场预测称平安或有37只信托产品将无法兑付。当时这个数字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现在看来,这一"灾难性"预言正一步步应验。

追根溯源,大多数信托产品的底层资产都植根于房地产领域,比如土地、房产或相关衍生品。当前,房地产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存量资产大面积贬值,这使得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暴雷只是个时间问题。

平安信托的陨落虽令人震惊,但却顺理成章。可怕的是,随着行业悲观预期的加重,它只是个开端,未来还会有更多依赖房地产的理财产品相继爆雷。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焦点是,平安集团本身就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地产商。通过长期投资并持有许多房企股权,平安在房地产领域可谓是龙头老大。

不过,现在的平安已不似曾经一般从容。当下资金链紧缩,现金流告急,即便是万科这样的行业老大也自身难保。而平安由于早期投资时对标的相对谨慎,所持有的地产项目和股权质地或许较好,但现金流危机的恶性循环仍在迅速蔓延。

回顾平安的投资路径,我们可以发现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从诞生之初就与房地产行业命脉相连。198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初,它就进入了房地产领域。

长期以来,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受到监管限制。当年平安手中虽然有大量保费收入,却无处可去。直到2007年,监管放宽了对信托资金的限制,平安这才得以大举进军房地产投资。

借助雄厚的资金实力,平安与多家房企开展合作,通过持股、并购等方式介入其中。数据显示,至2018年,平安已成为碧桂园融创、旭辉等众多龙头房企的第二大股东,在行业内部可谓是呼风唤雨。

有人戏称平安是在"收割房企",但现在看来,房企更像是在利用平安的资金做大了自身的"窟窿"。而监管部门的失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局面埋下了祸根。

信托爆雷、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现金流告急,这些都是房地产寒冬下的必然结果。行业正步步走向瘫痪,平安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和资金提供方,无法独善其身。

未来,我们能否看到平安的东山再起?亦或它将被这场动荡彻底吞噬?房地产泰山压顶,平安下一步将如何面对?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