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专家观点丨CIDC常务副理事长黄超:夯实数字底座 闯出“深圳作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以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底座,对照先进地区,深圳的“数字筑基”还存在哪些需要重点打通的短板和不足?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IDC圈创始人CEO黄超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深圳在夯实算力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以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高尖端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用的深入落地、国际合作布局、算力调度等方面重点发力。

黄超表示,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代表,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但在资源优化配置、绿色低碳发展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黄超说,可以从算力调度、算力券、集聚发展等方面创新,让算力在加快产业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具体可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以云服务方式提供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向算力用户提供算力券,推动算力应用。在特定区域内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减少供应链损耗,降低成本,提升算力供给能力。

黄超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及国内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深圳科技企业、工业制造业企业众多,有强烈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让深圳在算力时代拥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有利于建设面向应用的算力集群。

他指出,深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中心建设的高成本、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问题。“在智算时代,这一挑战还将加剧。”

与此同时,在发展智算中心方面,深圳也蕴藏巨大机遇,一方面深圳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大量的相关企业,有利于智算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基于深圳产业优势,以大数据中心为底座支撑,推动“数据要素x行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实现数据要素的高质量应用。在数据综合治理、数据分析、数据可信流通支撑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高延时应用和存储等需求可以依托‘东数西算’工程的‘西算’数据中心集群来完成。”黄超建议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可以考虑聚焦建设高性能、高算力、高安全、高能效的面向低延时应用需求的数据中心,加强智能算力的建设比例。

如何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互联互通、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算力产业生态过程中闯出“深圳作为”?

黄超建议,深圳的算力产业可以更多关注前沿技术的研发,掌握算力产业链的核心能力,比如芯片制造、服务器制造、算力调度等。加强算网建设和协同,推动不同算力资源池、算力类型、云厂商之间的协同,从而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调度。

|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王海荣

• END

精品再读

16个中国液冷数据中心项目盘点

算力中心建设月报(2024年2月)IDC圈一周最Hot

产业调研

《2023-2024年中国IDC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东数西算各地进度如何?

上海如何推动智能算力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