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想明白了:东数西算 网络先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韶关市主管领导近日宣布,2024年三季度拟升级为国家一级骨干网络节点,届时将以韶关为中心,形成市区1毫秒、大湾区3毫秒、省内10毫秒、省外枢纽中心和主要省会城市20毫秒高速算力时延圈。

到2025年韶关将新建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的实时算力中心,届时韶关将升级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算力中心,韶关到深圳单向传输实现时延仅1.9毫秒。目前全国大型算力企业聚集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超过60家。

东数西算 网络先行

两年前的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四个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至此,八个国家枢纽节点全部确立,被认为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工程的核心为优化、平衡我国算力资源的布局。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功能,是国家战略竞争的新焦点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也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能耗过高、安全风险等挑战。

“东数西算”工程旨在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为了优化资源的利用,节点的数据中心集群均选择在绿色资源丰富,但远离人口密集地区的区域。

而数据中心作为数字基础设施,极度依赖网络传输,因此无论是用户、服务商还是数据中心建设方,均希望可以将数据中心尽量的贴近用户聚集区,这就形成了长远发展和当前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为了实现“东数西算”的高效协同,在“东数西算”指导政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网络设施联通,要加快打通东西部间数据直连通道,打造一批“东数西算”示范线路,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提升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网络节点等级,提高网络传输质量。

栽得梧桐树,方有凤凰来

如今,两年过去,各枢纽节点均努力推进网络建设,特别是传统的非数字产业聚集区,更是各出奇谋,以吸引更多的数据中心企业在集群内投资、落地。

韶关市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超高速400G全光运力网络,实现韶关到广州、深圳单向时延分别达到2ms、3ms以内;连接韶关集群省际南北走向、东西走向高速光缆工程也已顺利开工建设,三大电信运营商计划在2024年6月前在韶关建设国家骨干机房,着力把韶关提升为国家骨干网络节点。

庆阳市联合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实施网络直连链路项目,着力构建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圈,改变了庆阳绕转兰州出省的传统路由方式,建设由西安接通国家一级骨干网络,打通了庆阳到西安及北上广等重点城市全光高速直连链路,构建了到“成渝、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节点”的“6-8-12-15”毫秒时延圈,提升了庆阳网络架构,极大降低了庆阳网络时延。

中卫市则一直拥有网络优势,由宁夏联通牵头完成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筹建,助力宁夏成为全国唯一双中心省份。因其我国“几何中心”的地理位置,与全国90%以上地区光纤直连传输时延在8~12毫秒,“在实测中,中卫到西安、太原的单向时延为5毫秒,到北京的单向时延为8至10毫秒,到上海的单向时延在15毫秒以内。

贵安数据中心集群得益于贵州多年来的大数据发展战略,一直拥有令西部地区羡慕的网络基础。目前,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扩容至700Gbps。基本实现贵阳贵安算力枢纽单向网络时延至省内市州3ms,至成渝地区小于6ms,至周边省份、粤港澳10ms,至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20ms,至长三角地区16ms,京津冀地区18ms。

“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网络先行,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文章来源:中国IDC圈

• END

精品再读

传统数据中心卖不出去了?

IDC圈一周最Hot新春特别版算力租赁火爆,人民网也坐不住了

产业调研

《2023-2024年中国IDC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东数西算各地进度如何?

上海如何推动智能算力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