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供给格局重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光伏行业供给格局重塑有望带来曙光,产业链有望迎来否极泰来的转机。

5月1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部分光伏主主产业链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政策/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及研究机构参与座谈会。

会议提出了六大具体举措:优化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政策对行业产能建设的指导作用,提升关键技术指标;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适应光伏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5月21日发文称,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

中金公司指出,本次座谈会强调光伏行业市场化程度高,更宜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当前的行业困境,但同时强调了“政府有形手作用”,且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如在供给方面提到关键技术指标对产能建设的指导,对地方政府光伏招商引资进行规范管理,在价格方面打击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等恶性竞争行为,行业层面鼓励兼并重组,或加快行业优胜劣汰。

中信证券也表示,光伏产业正面临供给过剩的巨大压力,产业链价格和盈利持续承压。但随着行业扩产受限,以及存量产能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加速出清,行业供给格局重塑有望带来曙光。在“双碳”战略明确、新能源发展目标合理化调整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否极泰来的转机。

助力行业良性发展

目前,光伏行业供给侧问题突出,供需过剩导致价格端非理性超跌,硅料价格已基本击穿各个梯队企业的现金成本水平。

2023年底,国内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名义产能已增至900GW以上,远超2024-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期。供给过剩导致2024年二季度以来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下跌,库存周期增加,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据PVInfoLink 5月22日报价,多晶硅致密料、182mm P型硅片、182mm PERC电池、182mm PERC双玻组件较2022年高点价格降幅分别达86%、84%、77%、59%。华创证券认为,本次座谈会从政策端指引新增产能建设,畅通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同时对恶性竞争予以打击,有助于供给侧出清,并引导产业链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面对产能过剩风险,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光伏扩产的审核与管控明显趋严,行业扩产基本停止。目前,行业可观察到多家厂商IPO、再融资、扩产计划终止。2023年9月,通威股份宣布终止160亿元定增计划;深交所发布《关于终止对高景太阳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高景太阳能IPO终止。2023年11月,金刚光伏公告称终止2023年度定增计划;岱勒新材公告称,终止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2024年4月,中来股份终止140亿元硅基项目;儒兴科技IPO终止。融资收紧叠加本次座谈会对产能建设的指导作用,行业无序扩张有望得到控制,供需格局或将优化。

价格方面,产业链价格已趋于底部,行业压力已达低点。根据五矿证券的统计,2022年10月以来,组件价格下跌近60%,到目前0.87元/W的价格,达到亏损状态;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报价,目前N型多晶硅价格4.1-4. 5万元/吨,P型多晶硅价格3.4-3. 9万元/吨,已跌破现金成本,企业多以检修方式应对。主产业链的全面亏损会带来行业供给超预期收缩,支撑行业供需格局改善,企业盈利有望反弹。

中金公司认为,硅料价格或将见底带动主产业链价格企稳。当前价格下硅料环节已经处于全行业亏损现金状态,部分高成本产能已经开始停产检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5 月硅料供应量或环比有所减少。同时,硅料当前成本占比相对较低,进一步跌价对成本影响有限。随着部分产能开始停产,硅料价格或于5-6月见底,带动主产业链价格企稳。

长江证券也表示,价格非理性下跌,行业底部夯实。短期在中美贸易关税影响下板块有所调整,光伏企业对此已有预期。目前主产业链已经进入全面亏现金水平,考虑到行业资本开支已明显放缓,二三线企业供给出清加速,结合终端需求向好以及成本端支撑,产业链盈利有望逐步回暖。展望后续,组件、逆变器出口数据有望构成催化。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2023年以来协会积极支撑主管部委司局工作,协助修订《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较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相关技术指标。中银证券认为,新版《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或将在:多晶硅还原电耗、综合电耗;光伏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光伏组件平均转换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行业新建项目、行业在产项目运行标准,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版《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于2021年发布,其明确了当时光伏制造产品需要满足的条件、新建、改扩建产能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电耗方面的规范要求。

以往《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仅作为鼓励、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但中银证券认为,在目前较为严峻的光伏供需关系下,各部委或将联合出台政策,有望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2022年8月17日,在光伏部分产业链产品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下,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将及时通报重点工作,适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及企业开展约谈、告诫,对违法违规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有关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推广。虽然《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不具备行政审批强制性,但对于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望促进行业低效产能出清。

中银证券表示,工信部指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或将出台新版《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提高行业准入、运行门槛,并提升其对于行业的影响力,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硅料、电池、一体化组件企业有望受益。

装机有望延续增长

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1-4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60.11GW,同比增长24%;其中4月新增光伏装机14.37GW,同比下滑2%,环比增长59%。国内月度新增装机需求环比明显改善。华创证券表示,展望2024全年,产业链价格预计将低位运行,终端装机成本改善,项目收益率提升刺激下游装机需求,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有望延续增长。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涉及光伏方向的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新建多晶硅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2024年底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华福证券表示,新能源利用率放开至90%(此前95%)验证了此前3月份已有的有望放宽新能源消纳红线的消息,利用率下降有望带来光伏消纳空间较大提升,短期内缓解消纳瓶颈,装机量有望起量。另外行动计划里明确提出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指出加快建设大型风光基地外送通道,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此次顶层设计文件给出明确方向和决心。维持202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超250GW预期,下半年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迎来旺季。

长江证券亦认为,对于行业整体,2024年积极因素亦明显。需求侧,中性预期下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540GW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亮点在国内和非欧美海外市场,欧洲库存去化后恢复到正常增速。

供给端,尽管2024年各环节年化产能较为充足,但考虑到投产延后(市场化自我调节+融资收紧)+达产延后(新进入者爬坡慢),实际供需有望优于当期预期,且技术路线多元化+产能布局全球化,供给端避免同质化竞争。

$新能源主题ETF(SH516580)$ $隆基绿能(SH601012)$ $通威股份(SH600438)$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