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太强了!苹果研发团队规模太小,华为智驾团队就7000多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在近日举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的演讲,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李显君指出,苹果公司对电动汽车研发投入超过十年,却突然宣布将重心转向人工智能领域。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苹果的研发团队规模太小。“仅有2000人的团队规模,我估计宇通都比他们多,而华为智驾团队更是有7000多人。苹果的2000人团队如何能够胜任如此庞大的任务呢?”

另一个原因,李显君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太强了。他强调指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核心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存在所谓的“卡脖子”问题。

李显君还指出,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和保有量全球排名第一。到了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达到了949.5万辆,占全球总量的64.8%,远超美国和欧洲。

李显君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领跑世界,这是中国在高科技大宗消费品领域首次领跑全球,他呼吁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中国不会错过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工业革命的基石。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居全球第一

从市占率来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13.3%,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最高,2022年达到24.4%,其次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为17.3%。相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13.3%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在印度、日本的市占率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相对广阔。

注: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对应汽车市场总销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来看,新能源汽车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与零部件企业,原材料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同时核心资源锂矿较为稀缺,此外,汽车芯片也长期面临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因此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强。从下游消费者议价能力方面来看,下游是个人消费者,消费力分散,不能形成大范围的统一采购,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如果出现涨价,则将带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迎来涨价潮,对消费者而言,议价空间不大。从现有企业竞争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现有竞争程度较为激烈,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如果想市场中争取一席之位,难度较高。从潜在进入者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初创品牌的前几年,企业或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蔚小理”等。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手机系”企业在布局新能源汽车方面拥有着较大的优势,主要原因为,当下新能源汽车已不再是只装有锂电池的或其他新型动力来源的汽车,而是及新能源与智能化为一体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因此,“手机系”企业纷纷依托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开始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进入方式主要是跟传统车企合资设立新能源智能汽车品牌。因此总体来看,潜在竞争者威胁较大。从替代品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替代品是燃油车以及公共出行的交通方式。长期来看,传统燃油车被新能源汽车替代是大势所趋,因此威胁不大。而公共交通或将对新能源汽车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公共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部分消费者认为没有购置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因此公共出行方式或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一定的替代威胁。

新能源汽车行业出口规模,年复合增速达到186.92%

从出口金额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出口规模大幅增长。出口额从2018年的3.3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29.07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86.92%。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显示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拥有显著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中国汽车进口量同比下降8%,降至21万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和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同时,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是中国近几年进口车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日本汽车问题专家、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竞争有助于中国打造出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能够以性价比取胜的重要原因。

$新能车ETF(SZ159824)$ $赛力斯(SH601127)$ $比亚迪(SZ002594)$

文: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