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1941年美国的经济统计显示,即使经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依然缓慢。而美国参加二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美国终于意识到,“世界工厂”不能关起门来开,光靠本国市场——即使当时的美国市场已经是世界最大单一市场,依然无法实现经济繁荣。美国必须出去,从全世界获得资源和市场,并且要保持海上贸易不能中断,才能突破限制美国进一步崛起的“玻璃天花板”。
当然我们知道历史上的美国成功了。
但今天中国却无法简单的复制美国当年的路子,英美禅让这件事的本质是“小本土,大殖民”的“世界帝国1.0”版本过时了,曾经英国仅靠本国的工业就能够占领全世界的市场,建立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但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这种模式已经竞争不过“超级大国”模式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基本特点是本国面积广大,工业化程度高,独立可以维持一套完整工业体系,并建立依托于工业体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体系,以此向外发挥影响力,建立世界霸权。
这样的世界霸权的实力远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所建立的殖民帝国强大得多,它不再需要殖民,因为殖民帝国是要让殖民地停留在非工业化时代,仅仅作为市场和资源产地而存在。而超级大国模式下,“附庸国”取代了“殖民地”,这些附庸国也需要工业化,只不过是相对低端,或者是不完整的工业化。
超级大国不再是利用“工农业剪刀差”,而是通过“高低级产业剪刀差”来进行盘剥。举例而言,通过技术优势,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低技术产品,超级大国可以在本国只保留高技术产业,将低技术产业转移出去,实际上和工农业剪刀差的道理是一样的。同样,通过控制全球金融业,超级大国就可以轻轻松松的通过金融游戏来收割那些主权不完整的附庸国,道理也是相通的。
只要超级大国维持在技术上,产业层级上的优越性,它就能维持有利的地位,反过来附庸国也能实现“经济奇迹”,甚至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只不过这种“第二”也只是名义上的而已,我们也看到了美国是如何把曾经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割羊毛”的,甚至到了今天还可以再来割。
那么这一套要能玩转,就得确保两件事,第一是超级大国本身技术上的优势地位,第二是绝对的暴力后盾。
观察者网: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更多航母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中间关于低端产业剥离,高端产业更多附加值的说法,感觉就是剥削的口吻,这一段这么说其实不太理性,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那些低端的产业本身就是低利润率的落后产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工资给日益要求更高工资的工人,投资者也无法获得更好的回报,各种环保安全等等规范要求,同时产品的售价也没有竞争力,这时候低端产业只能主动的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就像这些年国内很多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地方一样,并不是你想剥离就剥离,想回来就回来的,看看美国要重新自己搞工业,实际上看看这些各种协会要求涨工资待遇啥的,物流工人、汽车工人等工资那么高,这玩意儿这么可能搞得起来呢?这是个经济成本效率问题,不是那个领导人可以随便变更的,至于高端产业附加值高,那是因为这些产业天然的差异化大,成本效益更高,比如美帝的big7,基本上就是这种典型了。以剥削的角度去看问题,很不合适。剥削论可以丢进历史垃圾中了,当然最后提到的要暴力支持能力,肯定是需要的,否则就像美帝互联网可以在印度好好搞,而印度封禁咱们软件,印尼随便拿捏tiktok,美帝也是无耻的搞tikt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