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的短期发展和人工智能未来的应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5

$中科曙光(SH603019)$ 趁着今天好多人唱空,又仔细想了想算力的短期发展和人工智能未来的应用。我能够容忍资金不看好,曙光业绩不如意,技术不够强导致我亏钱,因为A股我选不出国产算力更好的标。我绝对不然能容忍看不清大方向,最后是因为AI是垃圾,是玩具,只能娱乐,不能提供生产力最后导致亏钱。

首先,算力需求数年内不会降低,抢占市场是核心。被卷死的小AI公司的所有投资量可能还不如美国大厂投入的增量。美国大厂属于军事竞赛,绝对停不下来,自己不赚也不能让你赚,GPU之类的需求量绝对只增不减。停下来可能就被不能停下来的卷死了。反正Meta的Llama未来可以参照android。一旦Llama4或5的性能和训练成本到达了普通机构已经无法追赶的地步,商用收费就很正常了,这是一个可以用资金和技术创造的短期护城河,开源挤占市场形成长期护城河,商业逻辑很完美。小机构开闭源大模型全部死光。最后摘桃子赚钱的是掌握实体渠道市场,又有一定能力,只需要拿现有最顶级开源模型微调,做好产品场景适配就能赚钱的。比如当年计算机视觉算法做安防,AI四小龙吹上天,效果好的有限,最后还是被海康威视、大华赚走了绝大部分钱。我看周鸿祎曾经说做个修车垂直大模型,这完全是搞笑。没有推广渠道,很容易就被比如说比亚迪自己搞个比亚迪的车怎么修的大模型干死。垂直小模型未来可能类比目前比如像知网、知乎这种内部的搜索,大模型类比谷歌、百度的通用搜索。搞垂直大模型能挣钱,跑通商业模式形成大公司的可能性很低,多半最后都是一些非信息产业大厂降本增效或者对用户的增值服务,有点技术实力的轮不到外人搞。中国目前对算力的政策力度其实还不够大,因为没有看到能赚钱的应用场景,只说是给工业赋能,怕是一个泡沫。这种泡沫论可能是大模型多模态实用化前的担忧而已。我相信美国互联网大厂应该已经看到非常明确的商业路径,只不过现在的大模型还不够强而已,而它们有信心短期达到能盈利的强度。

其次,大模型今年内应该能出现盈利的应用,多模态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对目前市场上类chatgpt的认识为超级资料检索员和超级缝合怪。看到华为Pura70拍摄高速物体的照片,然后通过AI算法还原超清晰的照片和精确去掉粗略所选物体的功能之后,突然就觉得下一代多模态大模型,比如chatgpt5,可能有潜力将绝大多数计算机软件收编和仅仅是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工作干掉。最显而易见的工作就是修图。AIGC需要生成的内容达到人类顶尖的水平才能够盈利,否则就是娱乐。然而目的是在现有内容上做精确修改的AI agent还是能做到的,stable diffusion3就可以了。软件操作是非常结构化的,经过精调懂人话,看得懂图的大模型绝对会比99%的人更会操作软件,这就太容易找到盈利点了。像一个综艺节目,突然被广电要求把黄毛染黑或者去掉劣迹艺人,可能要一群月薪一万多的修图师熬几天才能完成,AI修图只需要几分钟,还不需要Premiere。一篇博士论文一百多页,调格式整理,参考文献可能AI只需要1分钟,无需endnote。节约的软件授权费加人工以及时效性一定比大模型推理的成本多很多。美国几个大厂下一代多模态大模型可能接下来会把例如Adobe之类的专业软件大厂的收编,你adobe不投降大厂大模型,不用算力未来就是死路一条。AIGC可能不如专业人士的创作,但是类似于修图师、测绘、视频剪辑、调音师之类的纯粹靠工具熟练度赚钱的工作,绝大多数都会被替代掉。这是个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

全部讨论

我知道人类以后会移民火星,但我更在乎今天的午餐

04-21 08:42

在潮水褪去之时,都啥也不是。都是周期,等待下一个轮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