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ius红细胞平台从15亿美元到归零只用了2年,他是如何失败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Rubius Therapeutics近期由于不遵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中规定的1.00美元的投标价格要求,已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

Rubius Therapeutics由Avak Kahvejian、Noubar Afeyan和Simeon George于2013年创立。该公司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专注于开发针对多种疾病的创新红细胞疗法。其想法是利用人体自身的红细胞作为平台,将治疗性蛋白质输送到身体的特定组织。通过改造红细胞来表达治疗性蛋白质,希望创造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Rubius Therapeutics在2015年的首轮融资中筹集了2500万美元,并于2018年上市,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2.41亿美元。

该公司的产品线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罕见遗传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2020年,Rubius Therapeutics启动了其主要候选药物RTX-240的1/2期临床试验,该药物正在开发用于治疗实体瘤。2021年5月,Rubius Therapeutics宣布了其主要候选药物RTX-240在复发/难治性实体瘤患者中正在进行的1/2期临床试验的积极初步数据。数据显示了有希望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以及临床活动的早期迹象。2022年9月,Rubius Therapeutics公司决定停止开发治疗罕见代谢障碍苯丙酮尿症(PKU)的以及肿瘤免疫管线。

为什么Rubius失败?

Biotech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临床阶段的挫败。临床阶段的挫败主要还是技术平台的不成熟和科学性的不足。目前全球正在活跃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共有1705项,其中涵盖了T细胞、干细胞、DC细胞、NK细胞、菌群、红细胞、单个核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类型的细胞。另外,红细胞治疗平台是西湖生物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由于Rubius Therapeutics和西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方向和项目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Rubius Therapeutics的临床试验结果推广到其他红细胞技术平台或公司的项目上。

很多早期很华丽的概念优于缺乏科学性支撑,倒在了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阶段的Biotech分两种,一种是全新的如Rubius这样的公司,一种是fast follower如国内的知名生物技术企业科伦。前者风险高,但成功以后可以迅速实现Biotech向Pharma的飞跃(ModernaRegeneron,Genetech),后者速度快风险低。

Biotech如何避免失败?

Option A:成为Fast Follower

肿瘤免疫领域避免checkpoint或给T细胞或NK细胞打辅助的未成药靶点,如TIGIT,TIM3,IL-2/15,4-1BB等。

肿瘤免疫避免内卷靶点如PD-1/L1,Her2,EGF,TROP2等。

follow 肿瘤TAA快速形成自己follow管线:如叶酸受体FRa,Nectin-4等不内卷有交易机会,做得快能全球化的靶点。

4. Follow的Modality一定要具备成熟产业链上下游支撑,如19年以后的ADC,23年以后的mRNA等。

Option B:成为全球首创

全球首创分为平台首创、适应症首创和靶点首创 FIIC。其中适应症首创相对简单,靶点其次,最难的则为平台首创。平台需要大量的前期积累和很高的临床风险,属于吃力不讨好,一旦成功,则具有划时代意义。如ModernamRNA平台。

如果平台是全新的,那么POC概念验证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做起。由简到难安排管线。

如果是靶点和适应症首创,则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成药性上和临床速度上,而非精心打磨做Best in Class,Best in Class从来都不是Biotech该考虑的事情,除非资金和人员足够支撑大量的前期筛选工作。

做FIC的Biotech永远不可以单打独斗,寻求合作是临床阶段加速和提升获批概率的最好途径。$Rubius Therapeutics(RUBY)$ $Moderna(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