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之王“ 百盛巨亏频关店,梦断扩张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月24日晚间,百盛集团(03368.HK)公布了2019年度业绩。据公告显示,公司收益为人民币45.69亿元,同比增加4.48%;母公司所有人应占亏损达2.23亿元,同比扩大180.96%。


百盛集团在公告中表示,2019年度,集团所产生的销售所得款项总额(包括直接销售、特许专柜销售所得款项、租金收入、咨询及管理费、信贷服务收入以及其他经营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6.7%,主要原因归于2019年度关闭业绩表现欠佳的门店及同店销售下降所致。2019年度同店销售下降3.9%。

百盛的扩张之路


1987年,百盛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创立。7年后进驻中国市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覆盖中国18个省34个主要城市,成为当时最早在中国经营时尚百货外资连锁企业之一。

进入中国后,百盛的扩张之势不可阻挡。1995年,百盛打入重庆市场。1996年,百盛布局上海市场。飞速扩张之下,2004年,百盛在大陆市场的门店已达到30余家。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尽管百盛的版图不断拓宽,但其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作为外来商家,要对当地商业格局、品类的研究做深入研究,包括选址、品牌引进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找准自己的定位。

令人遗憾的是,彼时百盛的头脑并不清醒,它选择了"大而全"。这相对于本土商家并不占优势。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换个思路,将某一品类譬如女性时尚消费做大、做精,可能会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和优势,效果也许会不同。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早年传统的百货业态已向社交化、休闲娱乐化、体验式的综合体转变。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断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商家已由原来的引领消费者蜕变成为适应消费者,那些跟不上变化的必然要被淘汰。

关店潮来袭

此时的百盛也意识到了这一危机,并寻求转变。从2012年起,百盛通过接触电商、发展餐饮业务、进军时尚生活广场市场等方式转变经营策略,但改善效果并不乐观。

根据历年财报显示,2013年开始百盛营业收入连续4年下滑,并于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出现净亏损。


入不敷出之下,百盛只能选择断臂求生。

2013年,百货贵阳鲜花店及石家庄店关闭;2014年关闭江苏常州两家店、山东济南和北京各一家店;2015年关闭天津店。

2016年,百盛触达了关店潮以来的峰值。在这一年中,百盛百货重庆百盛大坪店、北京百盛太阳宫店等6家店面关闭。

然而,这并没有停止百盛关店的脚步。2017年5月,百盛在郑州唯一门店关闭;2018年6月20日,重庆百盛万州商场闭店;同年12月31日,西安西大街时代百盛停止营业。

时间来到2019年,可以说,这是继2016年的又一次关门集中期。百盛在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中表示,为更有效利用资源,关闭了五家业绩不甚理想的门店。

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百盛在中国27个城市运营管理38家百盛门店(包括概念店「Parkson Beauty」)、1 家金狮广场、2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超市、服饰及餐饮门店。

2020年祸福难料

除了业绩的下滑,百盛也在2019年的业绩公告中再次明确了今年的经营计划。

据公告显示,百货业务方面,百盛计划在山西省大同市开设第二家百货店,预计于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度开幕。这家新店计划以「百货店暨商场综合体」的方式营运,使物业的零售组合更多元化,这符合本集团「一市多店」的市场定位差异化规划,使各店能服务更多不同消费习惯的顾客。

此外,集团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百货店的筹备工作亦全速进行,预计于二零二零年第二季度投入服务。

近期,光大证券认为,就短期而言,由于消费者对传染性疫情的忌惮,疫情的出现或将造成零售行业的调整,且这种负面影响在疫情本身消退后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2003年社销历史数据表明,社销增速在2020年一季度下滑可能性较大。

光大证券进一步表示,那些线下业务占比较高,且经营品类以可选品为主的企业短期受疫情负面影响的程度更高,而线下零售公司2020年一季度的经营数据和市场表现均或受到一定挑战。

谁也未曾预料,零售业寒冬之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在百盛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作者:王强

来源:天下财经公众号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小融港美股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小融港美股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