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升值,100年,中期坚定信心。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组数字—— 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7252亿元,同比多减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5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556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77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268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6.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3个百分点。速度从9字头降到8字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体现在数据上就是PPI指数。4月PPI同比上涨6.8%,比3月份又多了2.4个百分点。铁矿石、有色连续刷新纪录。输入性通胀压力在加大。

政策动向——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上月在莫干山会议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我们管不了人民币汇率,中国中央银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人民币汇率是全球所有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偏好、预期和交易决定的。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相对购买力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美联储搞量化宽松和不断扩表的后果之一。如果人民币成为了周边国家以及与中国有密切投资贸易往来国家的货币锚,这些货币都将对美元升值。国家层面针对大宗商品涨价连续开会应对。

外部动向——【拜登加税计划遭遇党内阻力 “没有犯错余地”】美国财政部将发布“绿皮书”报告,详述拜登政府迄今最详细的税收政策提案。一位不愿具名的民主党幕僚称,国会工作人员已经在修剪先前宣布的设想并加以微调,使其具有政策和政治两方面可行性。拜登并没有放弃川普的关税壁垒,同时在对伊朗缓和关系,对俄罗斯北溪2号也在商谈,给俄罗斯经济松绑透气,大打了一把新疆棉花牌。老美疫苗产能提升,计划7月4号实现全民初步免疫,印度疫情爆炸。

个人分析目前形势——第三世界国家疫情反复,原材料的产能受到影响。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的需求恢复较为明显。全球流动性泛滥,印出来的美元如何消化?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位置。目前看处于中游。上面的资源(供给侧和环保背景下必然向外),上面的科技技术,下游的消费市场。目前看一带一路的态势较稳,不确定的是老美市场。老美加税,科技封锁,叠加疫情和美元放水,形势比较复杂。我们最希望的是公平贸易,通过勤劳所得换来高新技术升级产业。出口直接意味着国内就业,同时也意味着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所以贸易战引发闭关自守是绝对不可能的。老美面临的选择是要不要打压中国,分散供给侧,找到中国的替代者,最好是中端的制造能够回归本土。中国面临的选择是是否要提高成本,减少污染环境的产业,同时面临成本提升的阵痛。疫情和老美放水,让这一切明朗化了,换句话说,我们转圜余地大大增大了。目前疫情影响全球供给侧,中国最早控制疫情,出口暴增的形势也反映这一点。老美货币大放水,实际就是牺牲国家长远信用度过难关,其军事科技优势目前领先,但长远的国运之争,还是要看综合竞争力,看国家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疫情导致欧美大量进口中国商品,叠加中国过去的环保和供给侧改革,原材料和长周期产能短期紧张,如最近持续一年的海运价格暴涨。

以海运价格暴涨为例,获益的是谁?是船公司和整个航运产业链。吃亏的是谁?老美买单的。有人说了,老美印钱就行。是的,所以我们人民币可能要逐步升值,同时加大所需资源进口。升值固然对出口不利,但疫情冲击下,产能短期没有替代方。

结论——我们迎来难得的机遇期,短期看升值中资本市场会有大量热钱;长期看,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扩大开放,会有更多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跑出来,就如我们过去出现的互联网巨头。面临的挑战,还是社会治理水平是否能同步提升以及老美的放水对国内市场冲击和长期能否突破科技封锁。

100年的关键时候,坚定信心。

至于标的和策略选择,刚刚有个同学的账户让我提建议(全免费,友情帮忙),帮着建了个股票池,侧重于成长股和题材股(因为是中长线持有,周期股,资源股,重组股基本没有配置),提供给大家参考。

我个人持仓求稳健,煤炭水泥还是较大仓位配置,进攻仓位配置在题材股和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