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悲观,但很痛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部分的股票都进了港股通,过了春节成绩应该跟恒生指数类似。虽然不悲观,但是这个过程很痛苦,尤其对家人的不解和难以交代。

2020年,疫情下恒生指数跌到22000,感觉22000的恒生指数真便宜就买了,又涨到30000。股票期货赚到了钱,我这个农村大学生基本在城市里立足。

2021年,恒生指数单边下跌回到了23000,上半年A股中的新股,年底的中药,整体看全年业绩让我满意。可能这一年相对平淡,收益还行,感触不多。

2022年,3月份恒生指数到了18000,感觉很惊讶,把持仓逐渐偏重港股通。居然到了10月份的14500,从惊讶到了更惊讶,只是早已无力加仓。回头看今天2023年依然是17500,去年的惊讶只能是自己的少见多怪了。

2022这一年恍如昨日,延续至今。俄乌冲突、疫情变化、通货膨胀,东拼西凑找各种理论来解释。进入年底疫情治疗的股票兑现了业绩,恒生指数又反弹至22000点。全年的收益还行,只是觉得前9个月过程累,尤其疫情下。

2023年,疫情结束了,年初憧憬着经济的强势回归。检视了下不利的因素,虽然俄乌冲突、通货膨胀仍在,疫情造成的创伤和衍生影响仍在,但是疫情却真的结束了。地产彼时只能算一笔带过的隐忧。判断着疫情结束的利多战胜了这一切的利空。

但地产轰隆隆的爆发了,俄乌冲突、美欧脱钩威胁、政策风向,仿佛成了彼此放大的团伙。10月将到,今年前9个月和去年一样的煎熬。只是你不能期望外来3个月还会有一样的盈利。

个人的处境,确实会让人对应该理评估的对象更加的主观情绪化。

如果财务自由了,不会对当下的港股有情绪上的感叹。

港股到了这个田地,虽然不悲观,却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