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23喜欢:2
以前我国农业产业占比还不太低的时候,要想提一提通胀,很简单,就是提一提粮食收购价,由于城市化率不高,粮价一提,占多数的农民收入提高,接着各种农产品由于比价效应也相应提升,并且形成此起彼伏的涨价潮。城里居民主要支出也是食品,食品一涨价,他们不仅不再珍惜手里的钱开始尽可能的消费,同时也跟着把自己的产品提价卖给收入提高的农民和已经形成涨价思维的居民,很快社会整体价格就上来了。而现在呢,食品消费占比已经不高,进口的粮食和肉类等农产品价格又低,还和那些国家签了贸易协议无法提高关税,使得这条路不太好走了。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其它内部定价,很多人以此为收入,又有很多人以此为支出的产品,有么?

全部讨论

02-01 12:40

公共服务,反正都是国有了,类似于汉朝的盐铁专卖提价

02-01 07:43

你说的是工资?

02-01 07:20

根据我有限的认知,发钱比较合适

股票

02-01 06:49

服务价格?看不懂 但这个供给似乎非常充足

02-01 06:04

家庭人均年收入20万以下直接发购物劵,限期使用,过期作废

02-01 05:57

按人头直接打钱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