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高瓴资本买了哪些医药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75回复:185喜欢:40

作为华人资本圈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的持仓一直是华人美股投资界的风向标,近日,高瓴资本2021年四季度持仓披露,依然以互联网与生物医药为主,通常情况下,投资人关注的焦点是高瓴资本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中概股方面的持仓情况,而忽略了高瓴资本是生物医药领域的资深玩家:

(1)不仅在一级市场表现活跃,而且在二级市场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2)不仅投资了诸多A股与港股的医药企业,而且在美股资本市场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具体而言,截至四季度末,高瓴共持有76支美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从行业划分的角度来看:

(1)从数量来看,生物医药企业有29个,位居第一,互联网企业有17个,位居第二;

(2)从市值来看,生物医药企业为31.31亿美元,位居第一,继去年二季度首次出现生物医药行业持仓市值超过互联网行业后,高瓴资本的持仓中生物医药企业仍然保持第一。


1、重仓标的变化小,长期投资风格明显

从持仓的市值来看,高瓴资本在四季度末仓位前三大医药股仓位:

(1)第一大仓位仍是百济神州,持仓市值达14.83亿美元,在没有减持的情况下,因股价下跌导致持仓市值比上季度减少了25.33%

(2)在三季度大幅增持传奇生物的基础上,四季度高瓴资本又增持了6.78%,目前位列第二大仓位(5.5亿美元);

(3)另外一只中概股天境生物(3.4亿美元)位列第三大仓位,在没有减持的情况下,比上季度减值34.62%

其他持仓超过1亿美元的医药股仅有CTKB,而上季度超过1亿元的标的BEAM被清仓,BBIO和ERAS因股价下跌,导致市值不足1亿美元。

从过往历史看,1000万~5000万美元的仓位是变化最大的,四季度也不例外,LYEL(三季末持仓3476万美元)、PACB(三季末持仓2328万美元)等被清仓,被减持的KRON、TNGX、AKRO也处于这个范围。


从2021年各季度来看,高瓴资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持仓数量呈逐渐减少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医药板块过去一年表现较差,高瓴不断清仓部分标的,同时有意强化持仓集中度。持仓市值也因四季度医药板块的下跌而减少四分之一左右。


2、新建仓位:仅有一只新股

从新建仓位的角度看,高瓴资本在2021年四季度共仅仅新买入1只医药股:Pyxis Oncology(NASDAQ:PYXS)

PYXS是由投资机构Longwood Fund创立的ADC药物公司,公司辉瑞引入了FACT平台,可对每一个特定的linker-payloads组合选择最佳的偶联位点,提升ADC的均质性,进而改善药物疗效。

公司目前共有三个管线:辉瑞引入的PYX-201和PYX-203,以及从LegoChem引入的PYX-202,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CEO Lara 曾是SpringWorks(NASDAQ:SWTX)的创始人,SWTX也是一家和辉瑞有着密切联系的公司。PYXS的投资方包括辉瑞(第一大股东)、拜耳、perceptive、RA capital等机构。



3、从增减持的角度来看,与之前几个季度相比,高瓴资本操作频率较低:

增持仓位方面,高瓴资本在四季度仅增持了传奇生物增持幅度为6.78%,公司的CAR-T药物cilta-cel将在今年一季度进行上市审批,加仓可能是看好药物的获批概率。

减持仓位方面:四季度减持了2只医药股:

(1)TNGX:2021年三季度与SPAC公司BCTG合并上市的医药企业,公司通过进行大范围基因筛检,寻找与突变基因相互作用的合成致死基因,并研制靶向药物;高瓴资本此前是通过持有BCTG的股份,进而持有合并后的TNGX的股份,在四季度对其减持了11.43%;

(2)AKRO:是研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公司,高瓴资本最早在2019年二季度建仓,并在2020年二季度有增持,但在2021年四季度减持了11.70%;

(3)被高瓴减仓的医药股,不一定会走出跌势,像此前高瓴连续两个季度减持了VIE,公司则随后宣布被另一家上市医药公司HZNP收购,溢价50%+,药股卖飞的概率真的很高


2021年,高瓴资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减持次数达34次,是增持次数的近5倍。逐季来看,增持次数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瓴资本对医药板块的看法偏空。

而减持次数呈现的明显下降态势,可能表明机构的减持已经接近尾声,但增持次数较低又表明做多的时机尚未出现


4、清仓仓位方面

四季度,高瓴资本清仓了6只生物医药公司,而上季度清仓数量为15家,环比降幅超60%。在标的选择上,

(1)与此前重点清仓1000万美元以下的仓位不同,四季度,高瓴清仓了BEAM等持仓在1亿美元左右的标的,这与上季度清仓了KOD、APLS、FGEN等1亿美元左右的标的的呈延续态势,侧面说近几个季度清仓的范围较大

(2)在清仓标的中,ILMN、PACB等在三季度刚建仓的标的也在四季度被清仓,LYEL在解禁期过后也被清仓,与之前相比,持仓周期明显缩短

具体清仓标的方面:

(1)BEAM:华裔科学家张锋创立的基因编辑公司,高瓴已经在去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进行了减仓操作:2021年1月,CRSP、EDIT等基因编辑板块在ARK 基金的买入下,创下了新高,估值水平处于历史高位;而6月底,基因编辑公司NTLA的数据不错,将整个基因编辑板块的估值推向了1月的水平,高瓴也是借助这两次机会大幅减持BEAM。在去年三季度,高瓴资本再度减持21.54%,四季度则是全部清仓,可能的原因是联储加息之际,研发阶段较为早期的公司表现不会太好,尤其是未来一段时间缺乏重磅数据的发布预期

(2)ILMN&PACB:去年三季度,高瓴资本合计买入了9000多万美元的基因测序公司ILMN和PACB,但在四季度全部清仓。

(3)LYEL:是一家由前JUNO的创始人创办的细胞疗法公司,涉及TIL、CAR-T和TCR-T三种疗法,药明康德葛兰素史克等大药企均参与投资,于去年二季度上市,解禁期刚过,高瓴资本选择了清仓。与BEAM一样,LYEL的管线全部处于临床前阶段。


2021年,高瓴资本清仓生物医药股的次数达到36次,是新建仓医药股次数的两倍多

纵向来看,2021年新建仓医药标的的次数为16次,比2020年的32次,减少了50%;2021年高瓴资本清仓次数36次,是2020年(7次)的5倍多


5、高瓴资本四季度持仓的启示:

(1)不看好生物医药板块的一季度行情。除了参与了一家公司的IPO,高瓴资本仅增持了传奇生物一家生物医药股,与此同时,却清仓了6只标的,减仓了2只标的,至少反映出高瓴资本不看好生物医药板块的今年一季度行情。但相较于去年三季度,减持和清仓力度有所减缓,如果增持与新建仓数量开始逐渐超过减持与清仓数量,则医药板块可能会迎来企稳

(2)仓位调整周期缩短。ILMN、PACB等标的持仓时间不足一个季度,反映出在下行行情之下,需要即使止损新开仓位;同时清仓了BEAM、LYEL等研发阶段较为早期的公司,转而增持传奇生物管线较为晚期的公司,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市场的风向;

(3)持仓仓位更加集中。四季度,高瓴资本前三大医药股的持仓占全部医药股持仓的市值达75.79%,而相较于三季度的69%和二季度的60%,持仓集中度进一步增加。

@今日话题    @牛唐   

$药明康德(SH603259)$     $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U(SH688235)$    

全部讨论

美国人这些年追着华为穷追猛打,今年华为新手机终于被他们打下去了,苹果13终于安心大卖。
向华为开战的第一年,华为本来就可以成为全球销冠,向华为开战的第三年,华为线下店上次去问,都没什么货可卖了,店员很无奈的告诉我,什么都没货,他都快拿保底了。
如果是正常竞争,今年华为p50是可以压制iPhone13的。
从2019年开始,我就把身边所有的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全换成了国产,家里面只有一样大件早几年买的不是国产。
买苹果是别人的自由,我们不干涉,尊重每个人,但中美贸易战我做不什么,我就自己尽量买点国货吧。
$立讯精密(SZ002475)$ $歌尔股份(SZ002241)$ $小米集团-W(01810)$

2022-02-21 10:27

中国芯片材料领域发展迅猛:
造硅片有中环股份、上海硅产业。 造光刻胶及试剂的有北京科华、晶瑞股份、南大光电、上海新阳。造掩膜版的有无锡迪思微电子、无锡中微、路维光电、深圳清溢光电。造特种气体的有华特气体、中船重工718所、南大光电、雅克科技。造湿电子化学品的有江化微、晶瑞股份、巨化股份、上海新阳。造CMP抛光材料的有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江丰电子。造金属靶材的有江丰电子。造封装基板的有深南电路,兴森科技。造石英材料的有石英股份,菲利华。造氮化镓材料的三安光电,海特高新。$亿纬锂能(SZ300014)$ $赣锋锂业(SZ002460)$ $天齐锂业(SZ002466)$

文章写得很长,分析得很有道理给你点赞赞赞赞,躺平低位抱团绩优医药股,久久为功静待花开。
我要做一头笨猪,躺平有吃有睡还能涨肉:

2020武汉疫情保卫战鼠年开盘第一天超2000支股跌停,
市场恐慌情绪到极致,无数人直言2020股市又完蛋了,
可谁知以绩优白马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走出了疯狂的大牛市.
我的十大金股也取得了82%的平均涨幅。

去年2-3月份市场也出现了深度回调,核心资产跌幅较大骂跌声一片,
对后期的市场十分不看好,但去年总体下来还不是太差公募基金多数上涨,
平均也有8%的涨幅。
我的十大金股也有15%的平均收益。

20核心资产股21新能源为什么能涨这么多,事后去总结没有任何意义纯属马后炮,
20年除了两支医药,八支都跟大消费没有任何关系。
21年也没有一个是新能源及资源周期股,虽然骑不上当年的主流热点和板块
但不影响稳健的收益趋势。
2022,元旦到今天市场回调比较大,多数个股及公私募基金回撤达15--20%,
多数人包括大V大佬专家对后势也十分不看好。
今年接下来的行情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不去猜测不去预测,
元宇宙火了有人说它是2022的主流,
数字货币热了又有人说它才是2022的主流,
基建最近涨得好又有人说它会是2022的主流,
最近东计西算拉得好又有人说它是2022的主流,
.
.
.
.
.
.
雪球很多文章喜欢猜测喜欢预测,喜欢写热门板块文章吸引眼球
做算命先生吗?没有意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不是我能把握的。
不管股市风云如何变幻?
我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低位的绩优公司等待爆发。
不管市场主线将在哪里?
我们能做的就是跟着机构一起潜伏还没启动的好公司等待拉升。
这才是市场长期最最最确定性的主线,
这才是中国股市30载最坚固的主线主线主线!!!

包括几月前雪球文章反复推荐关注的不断创新高的常熟银行 高能环境等都是这类股。

这类绩优公司还很多,
她们在底部晃荡多年,机构早已潜伏蓄势待发,

她们是2022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她们是2022最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她们是2022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
跳出题材概念,跳出赛道,跳出行业,穿梭股市轮回入门投资大道,

不做热门股的寄生虫,因为随时可能被宿主抛弃。
坚守底部绩优不动摇,任凭行情涨跌不松手,以不变应万变静待春暖花开!

***不捧题材,不扯概念,不吹热点,不蹭赛道***
&&&远离涨板,远离炒作,远离喧嚣,远离俗粉&&&

2022-03-02 09:18

高瓴的长期主义?!

2022-02-21 19:31

不用羡慕iPhone,我们有茅台:网页链接

2022-02-21 10:17

西安一家公司的铣铇机,卖200多万,原先只有洋人在制,德国维特根卖5-600万,西安这边也造出来后,德国人现在卖300多万。 公司一名工程师说:洋人在文化上同情你,在工业上又打击你,只能自强。

$汇川技术(SZ300124)$ $中芯国际(SH688981)$ $中铁工业(SH600528)$

2022-02-21 21:28

如果说钱是一般等价物,没有人反驳。但如果说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钱衡量,就会招来很多骂声。

如果说不能用钱衡量的部分可以归结为意义,当然一旦上升到意义就没法用任何东西衡量了。所以人们都陷入在自己编织的意义里:明明写的书没人看,却说是因为自己高雅,别人庸俗欣赏不了,伟大不能用销量来衡量的,这话听着很熟悉吧。

当然钱也不是万能的,但只要用钱衡量,一切就会变得简单。你成功吗?那就用你账户来证明。你是个优秀的画家,那就用你的平尺价格证明。你是优秀的作家,就用你的销量证明……

而用意义来证明,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往往吵得热闹,却不知可能两个人说的完全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能有个公共刻度来衡量。

在这个经济世界里,不论什么做到极致地优秀,钱这个一般等价物都会不请自来地给你一个评价,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要。当然这个由人编织的意义世界里,也有无数自相矛盾的道理能做出完全相反的解释,让那些没有钱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解释自己为什么如此优秀却没有钱。

然而讽刺的是,我们从小受钱不是好东西,钱是万恶之源,有钱就变坏了等等。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作业,好好看书,好好听老师话,好好考试,好好听上级的话,好好工作,好好结婚,好好生孩子。一辈子都在好好的做任何的事。我们的努力不少,我们中很多在学生时代是学霸。这可是在教育系统筛选出来的精英,我们有些人是模范这也是在工作岗位上筛选出的精英,我们很多人是干部这是团队中筛选出的精英,我们还有各行各业所谓的精英。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大多数人都没有钱。

我们可能不少挣,却做不到不少剩。我们看到别人买房自己也买了,号称是投资。看到别人买车自己也买了,号称是保证上班通勤(没细想你这个工作值不值这辆车钱)。我们看到别人买奢侈品自己也买了,号称小资生活。别人有什么我们也要有,但是别人有钱我们却没有。这一点我们怎样努力仿佛也找不到方向,如果说苍蝇放在瓶子里乱撞还能撞出来,我们就像瓶子里的蜜蜂,貌似朝着正确的方向飞,却被这玻璃天花板困了一辈子。

随着时间推移梦想有钱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甚至不敢想,直到彻底认命。与之相反的是我们这省下来的精气神,却没落空和别人的攀比。我们旅游,号称有生之年一定到各地各国转转要说走就走的旅行。父母垂危,过度医疗满身管子,让一个人没有尊严的维持几天痛苦的生活,号称是孝顺。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们做着许多有道理的错事。就是因为身边人都这样做,我们不这样做就会觉得落单恐惧。

怎样改变现状?投资貌似是一个好方法,大家知道复利公式是初始资金,时间,复利指数,咱先不说大部分人复利指数根本是负数,单说致命的是许多普通人能投入股市的钱就很少,而我们把本来不多的钱都用做上面的“刚需”。只剩些买烟酒的零花钱去下注,然而不知可喜还是可悲的是,明明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但每一个投资的人却都在抱着一夜暴富的美好希望在下注。网页链接

2022-02-21 16:56

康德/恒瑞/百济都没有高股息?那就只可能是搏差价博傻游戏……
都没有低市净率?那显然是以前爆炒过后一地鸡毛的漫长下跌套人路……
别碰那些高市净率泡沫股,尤其别碰已经处于漫漫下跌长路——风险太高,太浪费时间……

2022-02-21 16:03

集采下,医药医疗更适应谨慎波段操作。

2022-02-21 11:49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预测,2028年-2030年之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49年,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中国人均收入至少达到美国的45%,经济总量超过美国2倍。

$比亚迪(SZ002594)$ $宁德时代(SZ300750)$ $中远海控(SH6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