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文】如何选择指增产品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4喜欢:15

最近,有看到一些文章在讨论如何挑选指数增强基金。文章的分析内容无非简单拉一下收益率,统计几个业绩评价指标,然后指引到推荐到某个基金,顺带写写这个基金经理的背景和“卖点”。这种行文格式,很有”软文“的嫌疑。文中的分析逻辑和框架很不完整,笔者估计可能有两个原因:本身能力和水平不够,另外一个原因,利益冲突,毕竟是软广,只能挑选一些比较好的统计视角去解读。

首先,笔者也承认,指数增强分析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对于分析能力和底层的数据要求很高,笔者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完全覆盖全部的分析过程。不过,笔者曾经是指数增强策略研究员,对于指数增强的一些门道还是很清楚的,最近看到一篇研报,里面统计的一些数据非常全面和详细,在之前的文章中,对于研报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今天,再来对于之前的文章做一个总结,:如何选择指增产品。

卖方 | 买方视角下的指数 | 指数增强基金

开始之前,我们先看看不同角度下指数和指数增强基金的视角。

卖方视角下的指数 | 指数增强基金

指数基金是巴特费唯一公开推荐的基金,巴菲特说,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跑赢大多数主动基金。先通过这种结论性观点的名人名言抢占你的心智,说多了,慢慢地你自己就习惯接受了指数基金。然后说一大堆的指数基金的优点,列举主动基金的种种弊端。慢慢地,慢慢地,你就被”洗脑“了。再加上”定投微笑曲线”的灌输,完美的商业模式,至少规模能够保持的住,甚至还能够增加,只要规模还在,收入的根基就还在。

但实际上呢?从主动股基整体来看,其实主动股基是大幅度跑赢指数的。中美两国市场可能并不一样,所以并不是XXX说了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在细看,主动管理型基金大幅度跑赢指数的时候是近两年,如果是在17-18年的时候统计的出来的结论,确实可能是指数基金跑赢大多数的主动管理基金。但是现在的角度来看,可能结论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按照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

对于销售机构来说,卖工具简单多了,如果是卖服务,服务不好了,还要各种客户关系维护。如果卖指数基金亏钱了。不好意思,指数都跌了这么多,这个是跟踪指数的,这个只能够怪你,不能够怪我。

对于指数增强基金来说,都有很多指数跟踪产品规模了,那指数增强产品更好转化了。对客户说,你看有超额收益XX的指数增强产品,香不香。转化之后,在管理费的角度提高了,另外配合量化私募高换手的策略,带来的交易费用佣金也是实打实的创收啊。

为什么去年量化类私募规模增长那么快,beta收益和alpha收益叠加,赚钱效应太明显。销售机构销售太激进和饥渴了,因为高换手的量化私募策略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动力的。结果现在beta 收益和alpha双杀,受伤最多的其实是投资者。

买方视角下的指数 | 指数增强基金

指数基金只是一个配置的工具而已,首先你应该了解清楚这个工具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自己在使用工具之前,是不是也要看看工具的使用说明书。我们需要了解,指数成分股有哪些,成分股行业分布情况,选股池有哪些,有那些调整规则?然后你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有使用这个工具的能力。现在买入是否合理了,卖出的预期方案是如何的?

首先,你得明确自己的投资目的和预期,然后再去考虑,想配置的这个工具是否能够实现你的预期。比如定投指数N年N倍,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没有绝对正确的工具,只有适合自己的工具。

让你确定某个指数之后,选择指数增强基金(确实能够带来增强收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怕成本高一点,但是增强收益是可以覆盖的,比如500指数增强。

但我自己观察到的一个普遍的误区是,存在本末倒置的情况,在销售的推动下,好像投资者更多的关注点在超额收益,而不是了底层的beta收益。比如某个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是10%,但是beta收益是亏损20%,那么你的实际投资收益可能只有-10%,所以选择指数增强基金之前,你还是要回到最底层的思维逻辑:这个工具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目标,自己能不能驾驭这个工具。

如何优选指增产品?

第一步:确定想投资的指数

首先确定了beta,然后再过来寻找alpha。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只看到了alpha,而没有看到beta。

第二步:优选产品

优选指增产品,采用自上而下的逻辑进行,首先根据历史业绩进行初筛,挑选长期历史业绩比较优秀的产品,然后根据穿透持仓的分析,去进一步筛选。

对于下面中的要素,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打新收益。因为这个并不是基金经理的能力决定的。另外,对于利用股指,可转债或者定增来实现增强,相对来说占比并不是很多,并不是很重要的因素。

至于在板块,行业,风格和个股的偏离度上的分析,个人觉得这是基金经理自身的操作风格,作为基金投资者不应该过多干预基金经理的操作,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也能够在长期的业绩得到体现。如果敞口太多,长期来看,必然会造成跟踪误差的增加,如果没有合适的风险补偿,那么对应的信息比率也会比较低。

超额收益

首先,我个人认为很多人关于公募场外指增产品超额收益计算是不准确的。很多人比较简单地直接使用基金的收益率减去指数的收益率,其实并不是完全准备,因为场外的基金在股票的仓位一般只有95%,并没有满仓。如果这样去直接比较的话,显然是不合理的。

你看很多都是95%的指数收益率+X。所以,准确的超额收益应该是产品的收益率去减去对应的基金业绩基准的收益率。如果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超额收益率,那几千块的Choice终端就不能够干这个事情了,这个业绩基准收益率只有Wind终端有。

沪深300

首先我们来看看沪深300的情况。分别计算了从不同年份以来的信息比率和超额年化收益率。我们优先考虑长期业绩比较好的基金,同时还估算了基金从2018年以来的累计打新收益率。打新收益率估计会有误差,建议自同一项对比,也就是打新收益特别大说明这个基金的打新收益占比很高。

从2016年以来的信息比率来看,排在前面的基金,打新收益相对比较高,所以不考虑。(可以预期到打新收益率是大概率持续下降的)。

我们看到富国沪深300指增的产品规模最大,但是信息比率和超额收益并不高,所以不考虑。

综合表现比较好的300指增有:华安沪深300增强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和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增强。(2016年以来长期信息比率比较高)。

如果观察近期(2019年以来)的数据:最新信息比率排序,排在前面的打新收益率都太高了,水分很大。

相对看下来比较优秀的指数产品有:西部利得300指数增强,华安沪深300指数增强。广发和华安的产品业绩差距不大,但是华安的产品业绩更长,所以优先推荐华安的指增产品。

从2021Q2的持仓分析来看,行业偏离度并不高,个股偏离度也很小。

沪深300指增小结

通过历史数据筛查下来,做得比较好的300指增有:华安沪深300指增和西部利得沪深300指增。另外兴全的300指增也可以关注一下,他的策略相对比较另类,有了比较多的可转债还有一些定增。

中证500

因为中证500指增产品成立相对晚一点,先看2017年以来的业绩评价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好像很多超额收益贡献与打新收益相关度很高,打新收益占比比较高的指增产品,超额收益也略高。

长期来看,历史业绩表现相对比较好的基金是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A。

如果看短期一点的数据,如果从2019年以来,业绩表现相对比较好的是天弘中证500指数增强安信中证500指数增强

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比如西部利得500指增,成立时间比较短,暂时无法评价。天弘和安信的产品偏离度都比较小。

天弘中证500的指数增强个股偏离度也比较小。

上证50

上证50指增产品,目前没啥挑的。主要关注易方达上证50指数增强就可以了。

筛查表:

我将筛查表底稿上传到了腾讯文档,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私信我获取文档链接。

参考资料

国元证券-“聚沙”基金研究系列之三,对比剖析:公募指数增强产品线,朱定豪, 房倩倩-220215

至此,全文完,感谢阅读。

如果您发现我的分析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欢迎您的指正和补充。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投资分析记录,仅代表个人观点,分析内容基于历史数据,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作为买卖的依据,不构成投资建议。

$华安300(SZ160417)$ $沪深300ETF基金(SH510360)$ $沪深300ETF易方达(SH510310)$    

点赞在看,投资更赚¥

快速检索历史文章

#星计划达人#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ETF星推官#    @蛋卷指数基金研究院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蛋卷基金    

全部讨论

2022-03-13 14:52

好文,谢谢分享

2022-03-06 21:32

感谢分享

2022-03-05 20:44

视角独,分析详

2022-03-04 21:38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