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港股上涨的逻辑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在全球股市都陷入调整的时候,港股在经历漫长的下跌后出现了强反弹,短期表现可谓一枝独秀。

所谓一根阳线改变三观,港股牛市论忽如一夜春风来。

国内经济到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不再赘述,在我看来基本面长期因素没有任何的改变趋势,此轮更多是资金推动。

首先将根据UBS和Morgan Stanley的报告解读当下的上涨逻辑。

1、全球股市被炒在高位,唯有港股和A股在历史低位,中国市场整体相对其他新兴市场有40%的折扣,其中港股相比A股还存在35-40%的折价。

虽然PE/PB低不代表会涨,但也意味着继续下跌空间有限,在全球股市大宗高位的背景下,下行空间有限代表风险相对可控。

港股前瞻PE和PB从之前相对亚洲国家的溢价已经演变为折价,结合增长趋势和地缘政治风险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

2、G队的介入托底,和股息回购方面的改善。

从股息收益率和前瞻ROE的角度看我们与新兴市场国家相仿,谈不上更高回报。

3、经济并没有那么差,互联网行业盈利还在快速增长

这个结论相当重要,实际上龙头互联网企业在不考虑产业投资减值的前提下,报表利润和营收都持续增长,可谓是宏观下的错杀。

4、资金流动

全球基金都减少了对于中国的配置,但美国注册的基金对日本印度的增配更明显。根据EPFR、晨星、交易所和IHSMarkit的数据,中国/香港股票的四月份基金流入情况可以总结为:

(一)主动型长期持有者卖出23.4亿美元,

(二)被动型长期持有者卖出12.2亿美元,

(三)南下股票通买入107亿美元,(四)新的空头头寸增加13.9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截止至4月30日,大摩认为国际上无论是主动型/被动型长期持有者皆在卖出,南向资金和对冲基金、量化基金是此轮上涨的主要买家。

5、历史数据

如果我们看历史数据的话,80年代中期至今美国停止加息后全球大类资产表现,美国停止紧缩后A股和港股的确定性和收益都非常突出,但这一轮的情况则完全相反。

综上,对于中期港股的行情预测,我个人的观点:

1、足够便宜,全球低配、历史数据,以上这些都不是长期买入持有的理由。如果按照上述标准我们早就掉在房地产的坑里N次了,投资没有那么简单。

2、此轮暴涨更多是短期资金行为,因为港股的低估值和过快下跌带来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反弹空间

3、在基本面长期因素没有改善前,以短期思路操作更合适。

#港股观察# #恒生科技指数#

$上证指数(SH000001)$ $H股ETF(SH510900)$ $恒生科技ETF(SH51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