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9回复:34喜欢:110
《大道与网友对话,百读不厌》
段永平论欲速则不达,你长跑用短跑的速度那你一定是跑不完的。
段永平论欲速则不达,有时候全力以赴可能是很短视的表现,就像你把长跑当短跑来跑。
“我投资和做很多事情的一个基本的哲学,就是“欲速不达”,太快了就等于慢。这是我做企业也好,做投资也好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做事情要耐心,要坚持,不要去老想着走捷径的办法,否则往往走的都是远路。我也希望大家如果能够看到我这个“欲速不达”的概念,真的用到工作、投资甚至生活当中,我会觉得很高兴。”
——段永平(2006-07网易访谈)
大道的网名叫做fastisslow,意思是欲速不达,这是大道的人生哲学核心理念,表达了平常心,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反对急功近利,并提出了风险意识、开车论、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胸无“大”字、不走捷径等一些说法。
1、平常心
平常心其实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你做事情比较理性,我说的这个平常心主要是我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理解,我们的文化里头有很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东西。其实我觉得就是一定要反对这种急功近利的东西,做事情凡事要有个规律。(2002年北大演讲)
人物周刊:在别人眼中,你算是年少得志,无论做企业、还是做投资都很成功。你认为自己究竟强在哪里?
段:我是个很普通的人,做的事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只是我和他们的心态不同,譬如想快速致富。他们常常会跟我说,阿段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要尽快赚钱。我说,你看,我比你有经验有能力,我都只能尚且如此,凭什么你就能快点?(2007 年《南方人物周刊》采访)
段:做企业不要快,有时候欲速则不达。步步高就发了三四成的力,但很健康,慢一点就慢一点。20 年前很多人说我们这样做企业很怪异,从来都不发全力,但20年后它们都不见了。有时候全力以赴可能是很短视的表现,就像你把长跑当短跑来跑。短跑你才需要全力以赴,长跑还全力以赴,那就是脑袋坏掉了。(2013年中欧分享)
人物周刊:你常常说的一句话,“fast is slow快就是慢”。这是你看到很多企业教训的总结吗?
段:这是我对企业最基本的一个理解:快不是目的,安全准时到目的地就行了。本来这是大白话,但是真正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平常人是很难有平常心的。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金正”的杨明贵和“爱多”的胡志标。他们都曾经是步步高的竞争者。特别前一个还是你在“小霸王”时候的部下。
段:我没任何看法。
人物周刊:竞争了这么久,应该有一些感触吧?
段:没什么感触。因为我们做的是不同的事,人家在放烟花,我们在走路。烟花当然很好看。
人物周刊:当时你就不急?
段:从来没有急过。这就是我说的,要做对的事情。跟你说吧,很多企业倒下得比我想得还快。(2007年)
网友:像我们普通青年人,智商情商普通,家庭资源关系普通,学历普通…如何具体去做突破自我和突破社会阶层,尽可能的快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段:我年轻时情况非常符合你说的那种青年人。不过我不太有“尽可能快速”的想法。(2020-12-3)
网友:随着你的投资经验的增加,你和以前比进步在那些方面?
段:呵呵,心态好很多,不怕失去机会,最重要是不犯大错。(2010-03-18)
网友:感觉自己做正确的投资这个问题可以过关。但钱的量的问题长期是一个问题。对于我这种形式的投资者有什么建议呢?
段:钱的量的问题短期可能会有点麻烦,长期就不应该是问题了。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2010-04-04)
问:我觉得投资真的像您说的,天赋很重要。我今年28岁,一点都不急。财不入急门,慢慢变富
段:我说过投资天赋很重要吧?事实上我认为投资是后天的,是可以学会的,只要真的肯学。只是想着赚快钱恐怕就属于没天赋了。(2020)
网友:怎么理解慢慢变富?
段:就是不要急功近利的意思? (2019-09-01)
网友:段大哥参与了本次OPPO企业文化2.0的讨论了吗?请问如何理解以前的“欲速则不达”到现在的“快”这种改变?
段:欲速不达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快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效率。(2014-06-13)
网友:我听说过 "fast is slow/欲速不达", 也听说过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能否这样理解 - 例如做投资的话,“欲速不达”应该是指不能急躁,要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但是当机会来到了,就要马上下手,这里就需要“快”。
段:欲速不达指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然可能南辕北辙。“唯快不破”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想想刘翔你就知道光是快也是不靠谱的。(2014-08-12)
网友:我马上38岁了,交大理工科毕业后混迹于金融行业,现在准备退休做职业投资人。但又有些纠结,觉得心态变化会导致无法贯彻“快就是慢”,怎样才能做到波澜不惊?
段:欲速不达意思你肯定知道,选择权在你手里,迷惘的时候尽量往远处看。(2020-11-26)
2、风险意识
我们在国内算是比较健康的企业,也就是安全意识比较强,健康意识比较强,不搞好大喜功,强调稳扎稳打。
做企业决不是靠投机,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并要有承担风险的准备,你便是有平常心。(1999年)
问:您对经营企业的风险的看法。
段:这个问题比较大,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做企业自然也有风险。多年以来,我对风险的看法很简单,就是我去承受我能够承受的风险。其实做企业的道理很简单,比方说,很多人问我,你做企业这么年,你们企业的信誉这么好,信守承诺,付款各方面都好,而且从来不见你缺钱。我说其实我的道理很简单,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我们不去做那些其实没钱去做又承受不了的事情,甚至包括你冒不起的风险你也去冒,如果你成功了,就象你进赌场一样,你就赢了;如果你失败了,你就从此不见了。我们企业最重要的是追求稳健的发展,就象跑长跑一样,如果跑一万米,你从第一百米就开始冲刺,冲不了一千米,你就垮掉了。人是要跑一万米,十万米甚至是更长的路,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一定要随时随地考虑你要承受的风险是你能够承受的风险,这是我对风险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危机出现了怎么办,而是没有出现危机时要想到可能会遇到什么危机,我把它叫做‘危机意识’。其实许多危机出现时你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2002年)
段:做企业的风险,在很多人眼里其实同样是大,只是大家没有看明白,那么我做投资也好做企业也好,我的原则其实一直都是一样的,就是我不懂不做,我不熟不做,我觉得没风险我才做,这个没风险不是说100%都没风险,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这种风险它是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的,那么比方我认为我的这个赢面是有八成,那你做十次你能赢八次这就可以做了。我觉得做投资做企业做产品其实道理都是一样,你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你要对它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同时你要把握它的风险,如果它出现你预料不到的情况,你能不能够承受?(2004年)
人物周刊:外界评价你都是一个词“保守”?你会怎么评价?
段:我不认为我保守。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能承担风险的人,就像投资一样,没有100%保障能赚大钱又没有风险。我只是平常心而已,能很客观地去面对现实。我们讲本分,这不是保守的意思,意思是做你该做的事情,承担起你能承担得起的风险。我是从1989年做起的,后来又重头再来,保守的好处是,至少让我们还活得比较健康,这其实在同行里并不多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并不保守。
人物周刊:是你的判断比较正确?
段:不能用简单地用“正确”来说。我们一样会犯错。做任何一件事情时,我们都想象到,这不可能一定正确,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常常有说法说要全力以赴,其实这个“全力以赴”是有问题,永远要留有余地,要考虑自己是否真能承担起这个风险。
主持人:亚洲周刊曾经评价您,业界对他的评价是两个字保守,但是他的保守成就了他,您怎么看这一段评语的?
段:保守的定义是什么?我是认为我这个人其实从来就不保守。做投资你是要承担很多风险的。那么你不管花多少钱,都是要承担风险,但是我不冒险,我们追求更健康更长久,这个不是保守,是平常心的概念。但是相对于很冒进的人而言的话,你可能就看起来像保守。其实就是我刚刚讲的打高尔夫球,你追求的是总体的成绩,追求的是少犯错误,而不是追求打一杆进洞,一杆进洞能够给你带来的效益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你可能一两个大的错误,你会把像巴菲特讲的,你可能 99 件事情都做对了,一件小的错误就可以葬送你所有的成就。那么你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种小的错误发生。我们做企业到现在就差不多20年了,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换了好几茬了,就是很多人做着做着都已经消失了。那么我们每一次在做的时候,很多人都说阿段你这样做不对,你看人家都是那样做的。我说那样做太短视,看起来眼前好,时间长了他们会出问题的。很多人都不相信,然后隔了几年都说对你真英明,你怎么知道它就会出问题?我说不是早就跟你讲过了,比方说骗人,他肯定要出问题。那么人家说骗人不是当时能骗到钱?没有错,但早晚人家会知道的,对吧?那么我想做投资其实道理也是一样,你不能够根据某一个人某一个月或者某一年它的回报有多高,你来衡量他的能力有多强。企业我觉得也是一样,你要看它长远的发展,看它基础的东西。(2007年)
我们公司这么多年做的都很好,每次危机来临,对我们来讲都是个很大的机会,总是抓住机会这一块,因为我们做事情一直比较保守,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公司都比较健康,其实做投资做所有事情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一个安全问题,而不是说你做多大。做得有多大、长得有多胖没用,可能死的更快。(2009年)
网友:能否具体解释一下一生只富一次的含义,富了之后不再冒大的风险能理解,如果在没有富之前,是不是可以大胆一些,比如遇到好机会借钱投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段:就是不应该冒冒不起的风险。和富没富起来前后没关系。如果没富起来前出问题了你打算赖账?(2011-10-18)
网友:当年您创立步步高初时,花那么多钱做广告迅速开拓了市场,我感觉有些冒险,但也觉得当时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您能讲讲当年成败得失吗?
段:我们做自己懂的东西,为什么你说是冒险呢?和我买网易或者苹果没区别,可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有人追着问为什么要冒那个险。(2012-02-02)
网友:王石说我们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我很喜欢看冒险类的小说,但是我也不敢去历险,比如我现在就宁可在小城市拿微薄的薪水也不敢去大城市闯荡,不知道段总怎么看王石说的冒险精神。
段:不是很清楚“冒险精神”的定义是什么。个人理解的所谓“冒险”就是不懂的人看着很危险,但有准备的人其实很安全的事情。(2013-02-25)
段:为快而快总是很危险的。(2010-4-15)
博文:OPPO造芯片....
网友:对npu和几千人的研发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请教学长一个问题,在您企业发展早期,比如收入在5-10亿元时,研发投入的比例有多少?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吗?
段:OPPO开发自己的芯片是个非常大的决定,投入非常大,周期也很长,但从10年的角度看,绝对值得一试。
网友引用:“网友:想问老段关于步步高的问题,他前段时间广告的好几款电器都是请了好几个韩国的女星,这样的代言费和广告费加起来应该不是小数目吧?投入和产出怎么样?
段:呵呵,投入和产出的问题我不清楚。不过我知道我们公司投广告一直都很理性,绝不会乱来的。(2010-03-21)”
段:是的,我们会理性地去冒险。
网友:理性冒险的意思是赢面比较大,没有完全达到目标也不会伤筋动骨的意思吧。
段:就是冒能冒得起的风险,当然不是为了冒险而冒险哈。有些事情看起来需要做,但如果做就会有风险,这个时候理性思考很重要。(2021-12-15)
3、开车论
企业好比一辆车子,做企业就好像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样,能否成功的开到目的地,首先取决于我们的车况。如果我们的车只能开到100公里/小时,那么我们最好只跑60公里/小时,我自己的车最快可以跑250公里/小时,我一般开120-150公里/小时,这样才能安全。如果速度太快,路上稍微出一点冋题,随时都会命丧黄泉,如果连安全都不能保证,速度再快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要保持足够小的发展速度,这样才不致于发生翻车等事故。看见人家跑快了,我们也不能着急超车。危险往往发生在超车过程中,此时,我们应该改善车况,加满汽油,好好的修整修整,然后待时机成熟了,再提速超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马虎不得。走在前面时,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沾沾自喜;走在后面时,要不断的改变自己,调整自己,选好时机后,再超越对手;更不能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只有稳中求进,才能成功的开到目的地,企业也才能有可持续性的大发展。从最后结果来看,我们的脚步其实不比任何人慢。(2000年)
我们现在没有强势的产品,处于在一个稳定的局面,这是由现在大的环境决定的。我们不追求快速发展,而是安全。企业安全了,才能发展。做什么事情都要慢慢地快。例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你的速度是由你的车况决定的,你的目的是安全抵达目的而不是快速抵达,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求快,很可能就出现危险。当然我们有足够实力和外部环境许可我们也可以快一点,但前提一定是安全,为求速度把企业做死是不划算的。我们应该考虑得长远一些,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哪怕慢一点都没关系。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好了,我们老总说了可以慢一点,那大家停一停,休息一下,那也不行。举个例子来说,通知明天9点到深圳开会,早到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开车去的话要提前一个小时,如坐公车去的话要提前二个小时,开个玩笑,如果你走路去的话就要提前一天了,但你不能不去呀,还是要在计划中行动。做事情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急躁,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规律,企业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出现一点挫折或取得进步都是正常的,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好多高手与泰格· 伍兹打高尔夫,最后一杆几码距离就是推不进,不是技术的原因,就是没有保持平常心,老想着这一杆推进去了就是冠军了,就可以赢伍兹了。伍兹的厉害处就是就想这一杆该怎样打就怎样打,所以就赢多输少了。做企业也是一样要有平常心,不能贪大求快,大干快上。(2005年企业文化讲解)
主持人:就这次参加这个竞购的时候,你的那个名字叫 fast is slow 就是快的又是慢的。这个到底是一个什么原因你用这个名字 ?
段:也不叫快的又是慢的,其实就是欲速不达,原意是叫too fast is slow 就说太快了就等于慢了,这个例子很简单,你开车,你说开得快好还是开的慢好?你太快了,肯定你就要出问题。我们做企业也好,做投资也好,你是每天每时每分你都在开车,所以快是没有意义的。你只要合理的速度,你在能够驾驭的速度去开,那我做企业这么多年,我们用的是这样一个原则,我做投资也是一样,这最重要,你能够驾驭你的这辆车、你的路况、你的自己的精神状况,对吧?有很多种因素,而不是去盲目的追求别人。(2006年会见财经界 秦朔专访)
问:fast is slow是你的网名吗?你要不要解释一下你的用意是什么?
段:用意就是欲速不达,我做企业一直都是这种观点,就觉得因为你不是想做一天做两天图个一时痛快,你是想长久地经营,是所谓的永续经营,所以就有点像开车一样,你说开车要到达一个目的地,那我就是能开多快开多快,那我车能够开200公里、300公里的时速我都开。这就很危险。那么我跟很多人讲,我说我这么多年开车对吧,经常在路边见到熟人,有些人可能修好车还能再见,有些人可能就不再见了,我说的这个其实是一个比喻,而且你像我们这个是属于长跑,所以短期的高速并没有意义,就是你长跑用短跑的速度那你一定是跑不完的。(2007年波士堂)
网友:空时又看了您先前的部分视频,里面那句“我总是避免在车速200码且前面有堵墙时那种场面做选择”!不知段总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做事成竹在胸?
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是在北京电视台的一个“危机时刻”栏目里讲的。主持人问我对这个栏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时,我说我觉得这栏目或许应该叫危机意识,因为当你开着200公里时速的车突然发现前面有堵墙时,其实除了祈祷以外没啥事可做,而且结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别开那么快,记得打安全带等等。(2012-02-22)
4、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
网友:上周自驾出游,为了在唯一的好天气前赶到黄山,一路超车,结果在一个弯道右侧上坡超车时,只差一线线就和对向车撞上!!现在想起来还头皮发麻,越想越后怕。没想到差点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懂一点: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到尽量快。
段 :"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到尽量快"?说明你依然完全不明白!我以前说过的是“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 2013-06-04 )
网友 K:也是我的困惑,是不是因为我们没办法判断和掌控是否安全? “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没看得很明白,不知道段大哥能否举个例子。一直在体会“慢”和“快”的问题,但有一些行业似乎市场的先机很重要,一些行业,如果渠道先被别人先占坑了,后进入者再去替换渠道成本非常高,在一些市场时机到来的时候似乎必须得快。而在比如用杠杆这些方面,我是明白了”开慢车“的道理。
段:举个开车的例子:如果你需要花 1 个小时开车去一个不能迟到的会议,你留多少时间开车?开多快?他说的“安全”是自己主观的观点,差点出事时他正是在用“最快”的速度,所以危险。( 2013-06-05 )
网友: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这个太受教了。我的理解,重点是 ‘知足’,请教大道兄,这个理解是否对路子呢?
段:核心是安全,在投资里其实就是复利的意思。( 2013-06-06 )
网友:您曾经说过“最小发展速度”这个概念,我找到一个资料说是您早期经营步步高时的培训资料里讲到:“以足够的发展速度成长,即保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五倍左右发展,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前两名”,我觉得这话不太可能是您说的,私下我们交流过几次,包括“不太慢的发展速度”等,但他还是坚持,希望能得到您的回答。
段:我说过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强调的是最小和足够而不是速度。当时公司还小,发展比较快,会容易有越快越好的想法,所以我才这么说的。就好比开车,速度是可选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选个安全的速度而不是最快的速度。(2018-12-22 )
网友:我这几天跟这个伙伴沟通过多次,感觉他说的比我的想法还是要好,现在还是要不断地增加销售渠道,只要店多一点,首次生产100件这个最低生产量分到每一个店去也没多少,积压的问题应该不大。
段:扩张的时候要谨慎。我把这个叫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就是兼顾足够和安全的意思。多数人在扩张时用的都是所谓的最大速度,最后一个不留神就翻车了。(2011-04-09)
网友:学长以前接受采访有句话(大意):以能够保障合理发展所需的最低速度去成长。这个标准我和很多朋友已经在用来做行为指南了。杠杆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加速,速度太快很容易掩盖问题,最后都要还账,总账算下来很亏的。很普遍的例子:公司高速发展,容易形成大量冗员,速度一降,就要开始减员,但是团队没有形成精干的工作习惯,减员就会导致进一步降速,更会影响士气。
段:能够理解“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非常不容易!(2022-09)
段:“足够”二字非常重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足够是不行的。(2023-11-11)
5、胸无“大”字
问:创业者总体是追求成功,有渴望赢的野心的人。我直觉这与胸无“大”字的平常心,看似矛盾其实未必。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大道给解惑一下?
段:有平常心的人们才更容易赢,才更有机会成功。胸无“大”字是相对于好大喜功说的。(2020-10)
我这个人历来叫胸无“大”字,所以多大的成绩我不好说。我觉得企业最重要的是生存,只有你生存下来,你才能有机会。所以我们不会去搞一些好大喜功的东西。我们会保持一个正常的发展速度。现在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由一个业余选手变成一个业余高手,然后成为一个职业高手的过程,我们需要这个过程。(2002年)
胸无“大”字:大概就是踏踏实实的态度。我们文化里有很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东西,胸无“大”字的“大”就是好“大”喜功的“大”。(2011年浙大演讲)
网友:这才是真正的厚道!!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试想一下这样的企业对待自己的员工应该更错不了,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全体员工上下一心,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国内这样的公司真不多。
段:这和“做大做强”没什么必然关系。“做大做强”甚至不是我的目标。其实我很久很久以前就是个胸无“大”字的人。(2012-03-05 13:07)
问:你曾经说过“做世界500强企业从来不是你的目标,要做就做最长寿的企业”,在你的心目当中,步步高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段:我这个人从小胸无“大”字,也没什么理想,就觉得像我们做产品,最重要的就是你找到别人需要的东西,然后你去满足他,就完了,如果你哪一天没有这种激情了,那你的公司就离死不远了,至于说它最后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我也不想做500强,也不是想要打败谁,我们只是在每一个人,比如说我看到你在用我的东西,我就觉得很高兴,仅此而已,但是确实也有很多人认同我们的东西,所以我们活得也都还不错,但是像我们公司对利润的追求其实是非常弱的,我们不把这个作为第一目标,甚至不把它作为重要目标,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副产品,就是当你把前面的事情都做好了以后,想不赚钱实际也是一件挺难的事。但是你要特别去追求利润的话,那利润跑得比你快,你老追不上,让利润追着你走还是挺惬意的一件事情。(2010年网易财经会客厅)
网友:平常心也就是平和吧!和段总的胸无“大”字一个意思?
段:平常心指的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态。胸无“大”字指的是要一心一意做好该做的事而不是好高骛远。
胸无“大”字和“志存高远”并不矛盾。就企业而言,胸无“大”字多用在“如何把事情做对”上面,而“志存高远”则指的是“愿景”。有很多话看起来很相反,其实并不一定矛盾,关键是你如何理解他,比如“慈不带兵”和“爱兵如子”,又比如“三思后行”和“当机立断”等等。(2011-03-27)
段:我的原话的实际意思是胸无“大”字(有时也戏称胸无大志)。这里的“大”是好大喜功的大。我说这话时流行“要做强先做大”,很多企业奔着世界500“大”去,所以那时候我就开始特别强调企业健康最重要,不要在乎“大”小,要着眼于脚踏实地。胸无“大”字和胸有大志不是矛盾的,实际上可以说他们是一回事。(2019-8-25)
问:你经常说“做企业是很boring、很dirty的”,我想了很久还是有点不理解这个“dirty”的意思,似乎这个词在我理解有点贬义词的意思。不知道用中文词语的话,怎么理解这个词更好一点?
段:其实原话好像是老巴说的,就是脏活累活的意思,本意我理解就是做企业要脚踏实地,不要想着一步登天。(2020-9-25)
6、不走“捷径”
最好的捷径就是不走弯路。(2017-08-28)
段:任何事情我不想捡便宜!所以我做生意这些年来很少被人骗,很多人就说哎怎么这么难骗到你啊,我说很简单,我不贪便宜啊,被骗的人都是因为很想贪便宜啊!我反对全力以赴,什么时候都拿自己的全部身家赌上去,你要这样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所以你要留有余地。当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尝试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万一失败你承不承受得了,如果你能够承受,尽可能去尝试。比方说,我现在有了三个方向,三个方面一年假设我能够赚100 万,我现在有个项目要去尝试,如果失败的话,我会亏 10 万,无所谓啊,因为我还能赚 100 万啊,我还亏得起;如果我这个身家是 1000万,一旦做某个项目失败就亏掉 2000 万,永远没有回头的日子了,没有回头的机会了,不管这个机会是多么的诱人,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所以有的项目给你的时候,都是告诉你好的不得了,不得了的赚钱,你千万不要相信真有那么好。你相信的就是你一定要通过你的功夫,要付出才有回报,不要有赌博的心态,千万不要想捡便宜。我觉得我对企业的理解是这样的。
网友:深有同感。聪明人要下笨功夫,笨人更要下笨功夫。
段:往回看个几十年,你会看到很多很“聪明”的“聪明人”成就很小,原因可能在他们大概没把聪明放在做对的事情上。(2015-04-06)
网友:关于投资人如何弄明白某行业或企业,要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方法?或钻研哪方向及路子?会容易把握到呢。
段:最简单的办法大概是在你认真思考企业10年20年后,你就会容易把握一些。只要一个人认为有捷径,他大概就会努力去寻找捷径,10年20年后估计他还在到处问人捷径在哪里。(2013-09-16)
网友:您觉得您特有的人脉和资源,多大程度影响您的投资?天赋我们就认了…芒格说毕竟我们不是莫扎特或者巴菲特。
段:我投资没用过啥“人脉”。事实上,我目前的主要投资里,没有任何一个是和“人脉”有关的。我也没啥“天赋”。该讲的道理我都讲过了,我想你肯定是没看过或者没看进去。人们之所以会有这些问题,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投资及很多事都有捷径,于是怎么看都是有捷径的,你说没有人们其实也不信,因为别人有捷径是自己没做好的最好借口。(2020-12-1)
问:量化交易的魅力可能是看起来“短平快”+“融资便利”,我曾经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也知道有人花了10年光阴去研究这个,结果白忙一场,如果当初他静心走价值投资的路,可能结果会好很多。段总关于您的留言的回复让我想了好一会。“条条道路都可能通罗马,这里是一条“未必”最好但肯定能到的。”
段: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和丘吉尔那句话差不多。可惜很多人都是非要试过别的路才会醒悟过来的,当然,大部分人会一直寻找捷径的。(2013-04-03)
问:可能还是有些不一般的基础,为什么很多人起点和您一样,跑着跑着,差别越来越大呢?即使是同一方向也是望尘莫及呀。
段:呵呵,可能是我比较笨,找不到捷径。(2010-03-27)
问:公司的估值要合理,怎样来理解呀,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吗?还是完全靠自己的判断?或者有什么捷径的的方法?您是用什么办法来判断该公司的投资价值和估值合理,谢谢。
段:一句话说不清,但肯定没捷径。有空我再写点我的想法供大家参考。(2010-03-25)
主持人:对所有渴望成功的所谓年轻人,你想说一句什么话?
段:成功没有捷径,就是说你必须要付出你该付出的努力,然后得不得到结果,这个有时候是成事在天的,但是最重要你要享受这个过程,就算结果有时候不一定有你想的那么好,我想大家也不要太失望,而且每个人都还很年轻,就像你刚刚说是年轻的朋友,那你还有的是机会,所以也不要太着急。(2007年波士堂)
网友:作为浙大的校友,这次返校对浙大的学子有什么样的忠告和期望?
段:忠告谈不上,希望大家都超过我。大家还是要相信"求是",相信"诚信"。我相信理论的东西,但我不相信神话,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几年书不能白读,一定要相信基本的理论,一定分清什么叫做基本的东西,什么叫做框框。(2001年浙大MBA论坛交流)
段:做了20年企业,一直找不到技巧。
网友:段总的话我的理解是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有脚踏实际,符合逻辑、事实和常识的理智的去做而已,(企业)运营和投资都是如此吧,fast is slow,也是处于同样的思维吧。段总,不知道对不?
段:是的 ( 2010-05-04 )
问:这样打插边球算不算一种对产品包装的一种方式,一种敲门砖呢?前提是产品也很好,和原品牌一样的供应链。除设计外。您的境界和格局和我这样草根的创业者肯定不同。我还是想让您帮我确认下方向。
段:擦边球的意思就是不太好的意思?企业经营其实蛮复杂的,供应链其实只是一部分而已,就算有和苹果一样的供应链你也是没办法做出iPhone的。类似的还可以在餐厅,饮料以及很多很多行业里见到。做好企业大概是没有捷径的,捷径经常是最容易迷路的方式。
网友:我的雪球账户是:守正不出奇。继续能从大道这里感受智慧和态度,非常幸运。
段:我记得这个名字还是根据我的意见改的,以前叫守正出奇?
网友:一点儿没错,多了这个“不”字,少了很多困扰。讲真,改名之后日子好过不少,哈哈哈。多谢大道兄点拨。
段:哈,不整天想着出奇犯错机会会下降,不小心出个奇反而成为可能了。我们的智能手机就是个例子哈。(2018-08-30)
网友:这两天一直在琢磨你与守正不出奇的对话,感触很多,又一次感受到段兄的睿智与境界。想起两个人。一个是李昌镐,他出的一本书叫《不得贪胜》,我感觉围棋十诀与投资的内在逻辑是想通的。还有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
段:其实我说的不出奇并不是说结果不出奇,而是说心里不要老想着出奇。你如果老想着本质的东西,总有机会出奇的,我们公司就是不错的例子啊。(2018-09-07)
网友:大道以前说过关于本分“守正不出奇”的说法,当时看了觉得似乎懂了,但是似乎没懂。我理解守正不出奇大道想说的是道的层面,但是在术的层面,通过和竞品产品的差异化,满足用户未满足的需求应该也是对的,希望大道能再讲解下。
段:我说“守正不出奇”的意思是“守正”不是为了“出奇”。很多说“守正出奇”时脑子里想的都是“出奇制胜”,“弯道超车”啥的。好企业的“奇兵”大多都是熬出来的,不然也奇不了多久。(2020-10-10)
问:怎么看待中国企业爱弯道超车?
段:Alaska 有句话,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径是迷路的最快的办法。)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情,关注本质最重要!不然即使超过去,也会被超回来。(2018-09-30 )
网友:如何看待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
段:提高翻车率的有效办法。( 2019-02-14 )
There are no shortcuts.
不存在什么捷径。
There are no hacks.
不存在什么窍门。
If you want to take the easy road, I promise you: it's longer and more painful than the hard road.
如果你想走轻松的路,我保证:它比艰难的路更长更痛苦。( 2019-07-30 )
7、案例
例子1:丰田
丰田汽车怎么了?(2010-02-09)
段:丰田汽车最近的大规模召回可能会对丰田品牌造成长期致命的伤害。如果不召回呢?那将彻底摧毁丰田。那丰田该咋办?没办法,因为错在前面。不知道到现在为止丰田的同学们找到原因没有?我猜的理由忒简单,就是跑得太快了。经过很多很多年的努力,优秀的丰田在销量上终于成为了世界第一。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过程当中,丰田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不停且快速的扩张。谁开得太快都危险,丰田也不例外。也不例外的同学还有:花旗,雷曼兄弟,AIG,蒙牛……我这键盘怎么没有顿号呢?一路逗号打得好难受。本来就没学过怎么用标点符号,好不容易有个会用的还找不到。例子不多举了,以后大家开车慢点,一定要打安全带哦。(2010-02-09)
网友 S:企业为什么这样,段总肯定比一般人更清楚啦。
段 :丰田今天道歉时就是说他们的问题是发展太快造成的,呵呵,和我说的一样。知错就改的就是好同志,丰田是家好公司啊,可惜股价没怎么掉,不然说不定也是个好机会。(2010-03-01)
万科、地产
网友:不只是万科有负债,每个公司都有负债呀,只要是负债不是很离谱就行了。一般来说负债不能超过公司资产的50%,但有些公司负债超过资产60%却是非常安全的。那你就要看它的负债结构了。所以说我们首先是一定要看懂它的公司,然而才看它的财报,如果你了不解这个公司是经营情况,专看财报是看不懂的。
段:每个公司都有负债吗? 每个“公司”都应该负债吗? 每个房地产公司都应该负债吗?我记得美国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叫“NVR”,曾经因为太多负债而差一点破产,股票掉到过0.2/股,后来侥幸活过来以后就再也不借钱了,几十年以后的现在的股价大概在$700/股上下。你再看看美国现在其他的房地产行业的公司。如果万科没负债,我会给他们加很多分,但他们不懂,他们想快点发展嘛。(2011-09-27)
网友:我所说的负债不单单指有息货币负债。请问段大哥:是不是关注有息金融负债就行了,其他负债就不用管了。还有我看到万科的有息负债只有二百多亿,而它的现在却有四百多亿现金,我以为很安全。请段大哥点评一下。
段:还没认真看过财报。如果现金超过负债,那就应该很安全。我对大多数公司的担心是很多公司为了发展快些而去负债,结果某一天因为负债而陷入麻烦。万科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似乎对营业额的增长也很有追求。我一般喜欢那些追求好产品,不太提营业额目标的公司,比如苹果。(2011-09-28)
大概7-8 年前,有个做地产的校友来找我聊天。当时问我有啥建议,我说不要借钱,不然将来早晚会有麻烦的。估计他现在肯定蛮后悔当时没听我的吧?!常在河边走,没有stop doing list早晚会湿鞋的。(2021-9-24)
网友:现金400多亿,存货1713亿,负债总计2031亿。搞不懂你的有息负债200多个亿怎么来的,不知道房地产公司的存货能不能值这个价“1713亿”,里面是(土地+待售现房)吗?待售现房是以成本记入存货的吗?这一切都不懂,看来还是不要碰了。
段:有息负债大概就是银行借贷或债券类的东西,到期要还的。我说的少借债指的就是这类债。会计上的债务还包括预收类的款项,这类债务一般不会给企业带来风险。(2011-09-28)
网友:为什么有些企业都挺不错,还喜欢负债啊?我个人感觉做企业尽量不要负债。
段:我们也不负债。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再说,一般来讲,银行都是要确认你不需要钱时才借钱给你的。(2010-04-21)
问:之前有个朋友说用杠杆比喻企业贷款!感觉理所当然!
段:其实我们公司也不用贷款做生意(偶尔有一点点周转需要)。我们是明文规定不贷款的公司。我看到很多公司都是倒在了借贷上,尤其是在犯错误的时候,很多人一时意识不到,于是会借很多钱来放大自己的错误,最后连回来的机会都没有。难道大家最近没看到那些个活生生的例子吗?房地产行业好多这种例子啊!我以前有个做房地产的朋友,我曾经跟他说过若干次,你们借贷太高,早晚有大麻烦。人家的理由是,这个行业都这样啊…。好吧,希望你属于运气好的那个。很多人说,你们不借钱发展速度会慢很多。慢点有啥问题?谁在乎呢?(2021-1-22)
问:我是一名四川火锅厨师,自己开店有6年左右,但是都只有一个店,没有多大的特色,没有核心技术,只是菜品都是买好材料。火锅生意要怎样做才能做大,做强?
段:也许餐饮里面火锅是最有机会做大的中餐,因为你只需要配好料就比大部分餐厅好了。我觉得你一个一个餐厅来吧?如果第一个餐厅确实火爆了,再小心翼翼开第二个,依此类推,不要求快求大

全部讨论

02-23 07:31

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

02-22 22:26

段永平论欲速则不达,你长跑用短跑的速度那你一定是跑不完的。

02-22 23:12

这就是段总

02-23 16:41

欲速则不达。长跑用短跑的速度一定是跑不完的。短跑你需要全力以赴,长跑还全力以赴那就是脑袋坏了。
快不是目的,安全准时到目的地就行了。
做实业也好,做投资也好,基本逻辑是:要耐心,要坚持,不要老想着走捷径的办法,否则走的都是远路。

学习

02-22 23:37

学习

02-27 22:53

好好

段总朴素的投资观念值得借鉴学习,大道至简,最终就是回归常识和根本,跑得快,更要跑得久

02-23 1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