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资金大买A股 近9个交易日流入合计超过180亿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转载来源:经济日报

5月以来,北向资金动作频频。统计显示,最近9个交易日内,北向资金有7个交易日出现资金流入现象,流入额合计超过180亿元,仅有2个交易日出现资金流出15亿元。其中,5月15日至20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逾100亿元,已是连续第8周保持净流入状态。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510亿元。今年3月,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678.7亿元,创下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出之最,而4月资金又忽然反转涌入A股吸筹,净流入532.58亿元。

一般来说,从内地流入港股的资金被称为“南向资金”,从港股流入内地股市的各类资金(主要是外资)统称为“北向资金”。北向资金被视为国际资本配置A股的风向标,既善于抄底也擅长挖掘价值成长股,因其买入和卖出操作相对精准,所以被大家称为“聪明资金”。

从3月份的净流出到4月份的净流入,以及5月以来的持续净流入,“聪明资金”的流向变动释放了哪些投资信号?华夏基金QFII投资团队负责人潘中宁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北向资金之所以持续流入,根源是看好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具备众多优势,很多优秀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和空间较大。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少有新兴市场国家或者发达国家可以在制造业上拥有中国这样的综合优势。

A股的前期调整也提供了配置机遇,以消费、医药、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核心资产有望迎来海内外资金长线流入机遇。统计显示,经过这一轮调整,A股配置价值提升。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上证综指估值(PE-TTM)位于近10年三分之一以下的较低分位。

“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看到中国金融开放的成绩和信心。”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吸引力提升和境内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渠道不断打通,A股增量资金有望不断涌入。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正式取消了QFII、RQFII的投资限额。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利好,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来境内市场投资。

“从中长期看,国内一系列稳增长、保民生的政策给市场注入了信心,也是北上资金持续加仓A股的重要原因。”招商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姚爽认为,A股近期的表现已显韧性,未来若托底和改革政策继续推进,则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仍有空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善,A股市场的估值中枢有望继续缓慢上行,复工复产带来的信心有望给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北上资金到底青睐哪些板块?统计显示,作为市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之一,北上资金自2018年以来,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银行、非银金融这几个行业的持仓比例始终维持在总规模的10%以上。配置重点基本是盈利质量较高的消费白马和估值相对处于中低水平的金融板块。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ETF玩家 @华泰柏瑞基金 @科技100

$上证指数(SH000001)$

风险提示:

一、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交易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百分之十时,投资人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持有的全部基金份额。

三、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不同类型,投资人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四、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上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六、投资人应当通过基金管理人或具有基金代销业务资格的其他机构购买和赎回基金,基金代销机构名单详见上述基金《招募说明书》以及相关公告。

七、基金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基金法律文件投资章节有关风险收益特征的表述是基于投资范围、投资比例、证券市场普遍规律等做出的概述性描述,代表了一般市场情况下上述基金的长期风险收益特征。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上述基金进行风险评价,不同的销售机构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同,因此销售机构的风险等级评价与基金法律文件中风险收益特征的表述可能存在不同,投资人在购买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