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盘】三大指数震荡收涨,北向资金净流入逾100亿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震荡收涨,创业板指周线三连涨。市场成交量放大,两市合计成交7403亿元,行业板块涨跌互现,保险、交运、民航板块强势领涨。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103.36亿元。

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上涨0.66%,收报2838.49点;深成指上涨0.55%,收报10527.99点;创业板指上涨0.62%,收报2020.77点。

$红利指数(SH000015)$ 涨0.38%,50只成份股涨31,平8,跌11。

其中涨幅前五的为:华域汽车福耀玻璃中国石化海螺水泥、杨元饮品。

跌幅前五的为:九牧王浙能电力宇通客车川投能源梅花生物

【后市分析】

招商证券认为,社融数据改善或将带来企业盈利回暖,北向资金可能重新回流,A股将在二季度触底回升,迎来向上拐点。整体看,A股仍处在2019年开启的两年半震荡上行周期中,下半年不排除有加速可能。二季度大势研判的核心便是财政及货币政策加码,以及企业盈利迎来拐点。在3月27日政策定调后,后续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逆回购利率下调等动向也符合预期。未来,降息也值得期待。受疫情影响,预计上市公司盈利将会在一季度出现较大幅度探底的情形,而二季度以后A股盈利将会企稳回升,并开启新一轮盈利上行期。

山西证券指出,近期A股的交易性机会有限,无论是选择防御性板块的投资者,还是选择进攻性板块的投资者,在板块轮动加速的背景下都较难取得稳定收益。美股近期大幅反弹,全球权益市场有企稳迹象,外资流出态势有望扭转,A股有望走出趋势性行情。但疫情的扰动尚未消除,当下时点仍旧建议投资者重配置而轻交易,注重配置机会。

东北证券认为,二季度市场趋势为延续震荡休整。盈利方面,自上而下预计A股非金融企业2020年盈利增速在4%左右,较2019年底的测算结果8%有所回落,中小创盈利增速也可能下调,但仍相对占优。流动性方面,全球通缩压力下,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宏观资金面维持充裕;二季度微观资金面相对一季度可能有所偏紧,主要表现在流入端下降,流出端仍维持高水平。风险偏好方面,目前估值基本与2月3日持平,大部分行业低于历史均值;股权风险溢价显示A股相对国债已经有明显配置优势,个股位置处于中性偏低水平。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流浪行星 @银行螺丝钉 @望京博格 @quantek @老豆说 @青春的泥沼 @持有封基 @潘潘_策略投资 @潘雷CFA @弱弱的投资者 @只需要五次 @奥哈马的巴特菲 @物不足智不明 @实况神圣 @ETF玩家 @华泰柏瑞基金 @科技100

$上证指数(SH000001)$

风险提示:

一、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交易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百分之十时,投资人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持有的全部基金份额。

三、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不同类型,投资人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四、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上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六、投资人应当通过基金管理人或具有基金代销业务资格的其他机构购买和赎回基金,基金代销机构名单详见上述基金《招募说明书》以及相关公告。

七、基金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基金法律文件投资章节有关风险收益特征的表述是基于投资范围、投资比例、证券市场普遍规律等做出的概述性描述,代表了一般市场情况下上述基金的长期风险收益特征。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上述基金进行风险评价,不同的销售机构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同,因此销售机构的风险等级评价与基金法律文件中风险收益特征的表述可能存在不同,投资人在购买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