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2023年报简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8喜欢:7

海尔生物23年年报出来啦!我这几天在旅游,简单谈谈关注到的几个重点:

一、主要财务指标

只看单期经营情况,利润率高、现金流好、资产负债表干净,依然是优秀公司的水平,不再详述。

由于23年业务量下降,ROE下降至9.91%,如果未来业务量恢复、稼动率提升,ROE自然就会上来。

二、23年利润下降的简单分拆

其实很简单,22年营收占比20%的一次性业务没了,导致利润下降大约25%;此外,期间费用继续保持增长,又吃掉了几千万利润。合在一起,就少了32%利润。

23年的经营数据没有疫情的正面贡献,很干净,可以作为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很好参考。

三、产品单价稳步提升

如图(用这几年年报里的数据自己算的):

20年平均单价下降,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当时收购了一家做液氮罐的公司,可能液氮罐单价低,但也因此20年的销售量明显增加(当然主要是疫情的原因)。

22年硬件产品平均单价相比21年明显提高,我当时猜测,一方面应该是由于软件和耗材服务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疫情期间卖的方舱车之类的产品单价很高,把平均单价拉起来的。如果是第二种原因为主,那么23年的硬件产品平均单价应该会掉下来。

现在可以看到,23年的平均单价进一步上升,说明确实是软件和耗材服务的贡献,当然公司硬件本身的定价权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公司护城河或者说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量的方面,由于23年毫无疑问受到了疫情期间需求透支带来的负面影响,简单拿23年销量和19年销量对比我认为并不合适,销量方面还得看24、25年的情况,(24年可能还受库存周期的影响,看25年比较靠谱)才能得出一个更合理的销量平均增速的情况。

四、收并购

在23年年报中,公司首次在年报中具体阐述了收并购的“同心圆”体系,在年报17-18页。除此以外,目前收购的几家公司形成的商誉相关的具体信息在年报194-198页。我就不截图了。

在我看来,公司的收并购战略是可靠的,计算收购企业的可收回净值的方法还算OK,已收购的几家企业未来出现商誉减值的风险很小,并且未来在进行收购时应该还会保持稳健务实的风格。

五、场景战略和产品种类

目前公司的场景战略及相关产品服务布局是这样的(结合了22年和23年的变化情况):

从产品种类上看,23年新增种类并不多,但23年的研发费用进一步保持约10%的增长,应该主要是对已有产品种类的升级,继续保持领跑行业。专利数量从22年底的795增长到了23年底的1321,夯实核心竞争力。此外,软件著作权数量从114大幅增长到了296,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

六、分红情况

继续保持40%的分红率,而且23年是全现金分红,比22年含回购的40%分红率更好[滴汗]以后估计会一直保持40%分红率吧。

另外,24年利润大概率比23年高,按通常惯例,利润增长的时候现金分红不会下降,考虑到今年有回购,且按相关法规回购算在分红内,24年的分红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如果继续保持40%分红率且现金分红不下降的话,24年的归母净利润得达到5亿以上((0.515*3.18+0.5)/0.4)[牛][牛][牛]

七、2024-2026股权激励

如图:

在上一轮21-23年中,21年和22年达成了第二项的目标值,但23年连第一项的触发值都没有达成。

这轮24-26年的股权激励解锁条件,触发值相当于15%的平均年化增速,目标值相当于30%的平均年化增速。

短期来看,24年大概率至少能达成触发值的15%增速。另外我关注到23年第四季度的合同负债上升了几千万。此前我就怀疑去年第四季度挪了点业绩到今年,现在看合同负债的变化情况应该是更有可能了。总之,24年的触发值条件应该能达成,实现30%增长的目标值也不是不可能。

八、海尔集团大举押注医药生物行业

去年年底,海尔集团公布以120亿收购上海莱士2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为此还要卖中金的股权来筹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体现了海尔集团在未来老龄化加剧背景下的重要的新发展方向。从业务结构来看,海尔生物会成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支点。

九、总结

海尔生物在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护城河/稀缺性、股东回报、商业模式、行业长期需求等方面都满足我较为苛刻的要求,在23年年报中这些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方面我没有看到任何的削弱,只有进一步的加强。此外公司还有海尔集团大战略方向的全力支持。我依旧维持一年前的看法:我相信这家公司长期一定能发展好,也会给长期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回报。(只是我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海尔生物(SH688139)$

全部讨论

海尔生物2023年季度收入与净利润逐季下降,2024年1季度业绩大概率同比下降,不知道季度业绩还需要多久重回增长?

过去几年出口50%的复合增长,去年却出现负增长,怎么看?

04-01 15:15

2016年至2018年,海尔生物的超低温保存箱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2.89%、62.98%、78.11%,低温保存箱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2.07%、60.22%、67.92%,恒温冷藏箱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6.14%、92.15%、74.02%,生物安全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18%、56.42%、67.78%。想问下公司当初产能利用率很低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上市募资?

03-29 08:35

感谢分享

03-28 21:14

有一说一,我几个月前算业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一次性业务消失带来的利润下降幅度会超过营收下降幅度这样的经济学常识

06-15 14:36

关于2023年报,再补个细节:2023年的净利润高于经营现金流,过往一般都是反过来,主要是因为23年应收和存货总体略有增加,而且应付和合同负债有明显减少。这是单年的波动,没有持续性。2024年的经营现金流应该会恢复到与净利润持平或略高于净利润的状态。

03-28 22:52

今天早上把能动的资金全部换回了海尔生物,下午听了电话会议比我预期的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