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不喜欢零售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2喜欢:4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巴菲特是“股神”,在投资领域可以说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向披靡。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投资、企业管理都是相通的,巴菲特除了是投资大师以外,他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同样造诣深厚,最近看到他在前几年对于零售行业的看法,感觉这已经不是一般人的认知了,而是超越很多零售高手对本行业的认知。

巴菲特为什么会对零售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呢?

一是因为他们家族就有杂货店,从他的爷爷辈就开始经营零售,杂货店的名字就是巴菲特杂货店。从1869年开始一直经营了100多年。巴菲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在爷爷那里勤工俭学,用低价批发来可口可乐,然后高价零售给身边的小伙伴赚零花钱。包括他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也曾经在爷爷这里打工。

二是因为他投资过百货公司,1966年收购了巴尔的摩的霍柴德.孔恩百货公司(Hochschild.Kohn),经营了好几年,并于1970年将其出售。所以他可以说是实际经营过零售百货公司的企业家。因为早期巴菲特投资的公司并不多,尤其是参与经营的公司他肯定非常上心。

三是因为他曾经是沃尔玛的股东,对沃尔玛的经营非常熟悉,并且他为了搞懂自己所投资的公司,肯定研究这个行业以及相关的竞争对手。他说过不在他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公司他不投,既然他投了沃尔玛,显然沃尔玛就是他的能力圈之内的猎物了。对普通人来说懂一个公司与巴菲特说懂一个公司估计是完全不一样的“懂”。

那么巴菲特具体对零售有哪些理解呢?

一是零售太难做了。他用自己收购过的孔恩百货公司为例,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公司做了几乎所有的努力,包括配送服务、装了电梯、给顾客优惠,并聘请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最终4年后还是不赚钱,只能将其出售。后来这家百货公司就不存在了。在他看来经营零售业就是在打“移动靶”,而非固定靶,所以对射手来说难度系数非常高。

二是零售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即使没有竞争对手,也很难赚钱。他就说了自己家族的杂货店,从1869年经营了100年,战胜了边上的两家竞争对手,一家在1950年破产了,一家在1960年关闭了,但是巴菲特杂货店同样不赚钱。

三是零售企业如果走下坡路了,再要向上走就很。在巴菲特几十年的记忆中,他没有看到一家零售商跌到了再能爬起来。那么我们看看中国的零售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倒下的国美、苏宁、大润发要让他们恢复往昔的风采,估计是不可能了。

四是零售企业如果没有沃尔玛Costco这样的水平,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沃尔玛有超大的规模和超高的效率,几十年零售经验的积累况且日子也不太好过,何况是普通的零售商。Costco更是行业的佼佼者,为了打败对手,常年的毛利率在12%左右,比沃尔玛还要低10%的毛利率。面对这样的对手,你何德何能与其竞争。很多中国的零售商还在考虑着高毛利率收割消费者智商税,我看是其自己昏了头脑。你能忽悠一小部分人,不能忽悠大部分人。你能忽悠一小段时间,不能忽悠很长时间。20年前就有很多连锁药店在玩高毛利率,20年过去了,大部分零售药店还是在用这一招打遍天下,我真是服了其执着和坚持,同样说明了他们是何等的缺乏创新思路。

巴菲特说他宁愿找一些轻松点的事做,也绝不做零售了。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觉得零售是死路一条,没法做了。但真的是无路可走吗?

非也,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巴菲特并非不看好零售,而是看好另一种业态的零售。他所说的零售难,是指商品标准化、经营无差异的超市、百货公司等零售业态。

喜诗糖果是巴菲特引以为豪的一个投资案例,几乎每一次论坛演讲他都要讲到喜诗糖果。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收购了喜诗糖果99%的股份,成交价格是按12.5倍来计算的。10年后的1982年,喜诗糖果的销售收入从3130万美元增长到12370万美元,税后利润从230万美元增长到1270万美元。到了1991年,喜诗糖果的税后利润超过2000万美元,20年里给股东的分红就要达到4.1亿美元之多,还没算公司市值的增长。巴菲特为什么这么不喜欢零售,却又收购喜诗糖果并且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呢?

喜诗糖果虽然看上去也是零售,但其实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零售,而是一个前店后厂、产品差异化、品牌品质有保障、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求的新零售业态。50年前的美国肯定还没有提出新零售这个概念,但是喜诗糖果却是不折不扣的新零售。通过产业链延伸,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服务的质量,保证了公司的利润率以及提加权,保证了差异化的商品选择和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有没有像同仁堂的前店后厂模式,保证药品的质量、品牌、差异化等特点,造就了300多年的老字号。

另外一个案例是巴菲特非常推崇的B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家具城,显然也是一个零售的案例,只是零售的商品是家具、家居用品。这位B夫人来自俄罗斯,40多岁才开始创业,连英文都说不好,但是凭借其敏锐的商业意识、良好的服务水平、亲民的优惠价格战胜了一家又一家竞争对手,成为伯克希尔每年股东大会过程中巴菲特必然推荐的一个去处。我们可能都觉得家具、家具零售不好做,但是巴菲特却很看好B夫人这位90多岁还奋战在一线的家具创始人。

现代的零售当然还有很多新玩法,除了前店后厂模式,还有线上线下的结合、还有会员模式的折扣店、还有体验式零售......

所以并非零售不好做,而是差劲的零售活不下去了。$益丰药房(SH603939)$ $老百姓(SH603883)$ $一心堂(SZ002727)$

全部讨论

06-13 10:11

零售对经营管理能力要求太高了,B夫人的案例还是不太明白,难道是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