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58同城(WUBA)$ 仔细研读了反垄断法 从 从现在操作来看 58同城只持有赶集43.2%的股份 没有形成控股 也就绕开了反垄断调查 属于合法的

继滴滴快的的合并未申报,越来越多的案例在规避反垄断申报,看来商务部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控制权问题了,还有也需要练*一下黎明突袭,而不是简单地看营业额和坐等到天亮

深八58赶集合并案:为规避反垄断法
为毛58同城花了大价格只占了赶集43%的股份,这哪里叫收购啊?都没有持股权,完全没有意义啊?

1,58和赶集合并的架构非常牛,完美地解决了合并的一系列问题,投资界资深人士称,58方面高价找的律师无愧是中国最好的并购律师。据了解,负责58和赶集合并案的律师事务所是汉坤律师事务所,这家律所以并购著称,此前还曾经负责了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案。

2,这个合并架构最重要的就是解决了反垄断的问题。从表面结构看,58同城只持有赶集43.2%的股份,没有形成控股,也就绕开了反垄断调查。事实上,假如58同城和赶集真的依照并购的模式合并的话,是会有触犯反垄断法的风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分类信息业与其他业不同,基本只有58和赶集两家公司(百姓网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营收不小,完全不像之前滴滴快的合并没有营收、优酷土豆合并没有占据压倒性市场份额。所以,58和赶集合并案最关键的便是要规避反垄断调查的风险。当然,就在刚刚,姚劲波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了,整个交易他们也跟政府有良好的沟通,所以,反垄断的问题基本不是问题了。

3,这个架构既规避了反垄断调查,其实也实现了58并购的愿望。虽然表面上看58只持有赶集43.2%的股份,但是要注意的是,58其实也是赶集的第一大股东了,未来58还可能会增持赶集。另外,58持有赶集43%的股份,已经可以合并财务报表了。同时,要注意的是,赶集和58实际上同时也被纳入了一个新公司中,换股之后,简单估算,赶集估值36亿美元,58市值59.59亿美元,所以,简单计算,在新的公司中,58的持股比例为62.3%,是占大部分股权的,控股的。

4,这个方案也完美实现了赶集网管理层要求独立的愿望。之前,赶集与58合并最大的阻力在于杨浩涌兄弟,他们想独立发展,因此给58开价也曾达到了合并后持股1:1。但是,在新的架构下,赶集网保持了独立发展,而且从架构上看也没有被58完全吃下,甚至还保有了独立上市的可能性,杨浩涌兄弟要求独立的夙愿实现了。

5,这个合并还令赶集网的股东们非常高兴。赶集网年初融资时,估值仅为20亿美金,而在百度的提价之下,此次合并时,赶集网的估值已经上涨到了36亿美金。在现金套现之余,赶集网的投资方们将手中股份直接置换成了58上市公司的股票,这是非常划得来的。而假如赶集网不接受58要约,那就还要继续大笔融资,管理层和股东股份被稀释,同时还要拼命和58死磕做上市,这个过程复杂不说,上市后市值是否能超过现在的估值也很难说。所以,你说赶集的股东们是不是要乐疯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并方案,多赢,皆大欢喜。基于这个方案也做出如下判断:

1,合并后,58和赶集还将保持品牌和公司独立发展。不为别的,独立品牌运营会令双方重合度极高的广告业务不缩水。同时,两者合并之后,不会打价格战,所以,58和赶集的广告价格不会下降反而有可能提高,整体营收也有可能提高。

2,双方合并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节约营销成本。赶集和58不用再拼了命的打广告了、抢占位置了,降低了整体的成本。当然,媒体不见得高兴,比如百度;代言人也不见得高兴,比如范冰冰和杨幂。

3,短期内,双方不会裁员,但是,随着双方合并的推进,不裁员是不可能的。因为双方的业务高度相似,总人数约有2万人了吧,人员成本真是不低。

4,未来两家势均力敌公司合并将成为主流。


目前不持有五八仓位 前面空仓 现已经止损出来

全部讨论

2015-04-29 14:58

你都止损啦 抗住啊 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