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第一、营利性第二,新时代的银行之路怎么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 | 苏越

来源丨零壹智库

2024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出炉。截至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422.1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一季度社融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增量9.1万亿元,同比少增1.6万亿元。

对金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是金融业对于自身定位的一种反思和探索。正如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在《求是》的署名文章中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坚持功能性是第一位的。”

基于此,党中央对于金融业的要求,首先是履行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产业政策,要推动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

而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平衡功能性与营利性,找到服务实体经济与维持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经过多年探索,浙商银行“善本金融”理念实践先行性地树立了以金融的功能性为第一性导向的行业标杆,启示银行业将经济利益、社会发展和环境效益统一融合,实现多维共赢。

01

金融向善,金融资源配置的新导向

自2012年起,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益已在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底,净息差下降至1.69%,创下了历史新低水平。

“功能性第一位”的转型要求,给我国当下的银行业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战略任务。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从大到强,打造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需要以高质量发展发挥出自身在金融强国建设中的核心要素作用。

5月27日,在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等联合主办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金融强国不仅体现在金融自身能力强,还体现在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以及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职能的增强,要从数量驱动走向质量引领。

“金融具有放大效应,服务善的主体就是放大正的能量,服务不善的主体就是放大不善的危害。”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也在会上表达了这一观点。

近年来,浙商银行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落实功能定位第一的理念,构建起了以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员工向善、问责向善为六大支柱的“善本金融”实践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浙银特色的实践成果。

以金融顾问制度为例,经过5年实践,该制度从浙江走向全国,截至目前已全国范围内设立工作室110家,队伍扩大到4200余人,累计对接企业8.34万家、落实融资5607.77亿元,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浙江样本。

“坚持金融功能性为第一性,从社会价值视角推动金融范式变革,致力改变金融功能性与营利性倒置的现象。”陆建强表示,“金融定位的变局要求从更高的社会价值视角来审视金融的定位,推动金融回归初心本源。”

02

重点领域成银行贷款新引擎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提出将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的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民生发展提供持续且充沛的金融资源供给,进一步为金融行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事实上,我国在全球较早建立了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双碳”目标进程中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推进ESG评价等,商业银行向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注入了更多“金融活水”,彰显社会责任的“金融向善”实践达到了新的高度。

以15家上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例,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相匹配,部分银行在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其贷款平均增速。

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23年末,其中8家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增幅超过30%,其中浙商银行同比增长39.4%。从绝对数值来看,最高为工商银行,其绿色贷款余额近5.4万亿元,同比增长35.0%。

表1:15家上市银行2023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及增速

来源: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的科技金融信贷余额达到2.7万亿元,居于首位,且同比增长了54.0%;浙商银行该项数据更是同比增长164.8%,远远高于其他银行。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浙商银行召开首场股份制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发布会,推出“科创积分贷”,并与浙江大学联合发布全国首个用于衡量城市人才金融生态的量化模型——“人才金融生态指数”,以全图景服务方案支撑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切实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强国的‘强’体现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上。”丁志杰介绍,当前制造业,特别是新型制造业领域贷款增速都显著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2023年15家上市银行制造业贷款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反映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其中,贷款余额最高为工商银行的3.8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最高为交通银行,新增39.4%。

表2:15家上市银行2023年末科技金融、制造业

贷款余额及增速

来源: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普惠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方面,贷款余额及增速最高者均为国有大行;上市股份行中只有浙商银行在普惠、涉农和平均贷款的增速上均保持两位数增幅。

其中,两项余额最高均为农业银行,普惠贷款增速最高为工商银行,新增43.7%至2.23万亿元。涉农贷款增速最高为邮储银行,新增36.3%至2.15万亿元。

表3:15家上市银行2023年末普惠小微、涉农

贷款余额及增速

来源:银行年报,零壹智库

03

小结

金融行业正迈向从更广泛的社会价值维度衡量的高质量发展时代,这一变局是“金融向善”主题的延续。

在中国式金融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如何提高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金融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出自身在金融强国建设中的核心要素作用,是银行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浙商银行是一个样本。中国金融业正在新时代的道路上,重新思考,并用实践回答,重新定位“新时代的银行之路怎么走”的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