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志纲论战略》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读《王志纲论战略》
最近在读《王志纲论战略》。王志纲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成都的宽窄巷子,西安的曲江新城,长白山的万达度假村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些项目都是王志纲的智纲智库公司做的战略策划。还有最初碧桂园华夏幸福等地产公司,也都在王志纲的战略策划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这个人是一个实践家,不只是理论家。
这本书我目前只看了一半,但有一些启发记录一下。王志纲这个人有两点很了不起。一是不读死书。读大学时王志纲一本《资本论》他读七八遍,他最终深刻理解了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而不纠结于著作表达的结论。二是这个人看透了官和商,但不纠结于官和商,而是很好的结合了官和商,在实践中最大的考虑并利用,成就最终的战略目标。
初读这本书很受启发,其中有一点就是建立一个体系,用方法论来面对和解决问题。书中提到了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我到觉得应该是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认识论是知,实践论是行,方法论是知行的方法,最终知行合一。这本书以及看王志纲的演讲最大的一个启发是从多角度认识事和人。一是从空间多角度去审视事和人。就比如我们从三维空间看物体的二维投影。一个面包片,你从最大一面看它,那是一个大面包,你从一个侧面看它是一个面包条,而你从最小的一面看它是一个小面包条,所以只有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事物才是全面的,它是一个面包片。二是再从时间的维度去审视它。面包片是刚出炉、还是在保质期内,还是已经过期了。这两个维度加一起就更全面了。由此我推演到,其实看一个人是这样,你只有从多个角度看一个人才是全面的,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品德、修养、才华、能力、精力、经历等多个角度,你看到的才是一个全面的人,综合评价才比较准确。尤其是当我们和一个人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你关注的往往都是他最差的一面,这时候你是非理性的,看问题是片面的。再有就是拉长一个时间段再去看一个人,当年很难接受的人,很大的矛盾,也都淡了。环境变了,关系也变了,矛盾也不存在了。所以如果跳出来从多个不同角度,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这个人,对这个人的看法才会比较平和,才能真正做到不卑不亢。对于一个团队,用个人之所长,拼起来那个立方体才是最大的,团队的整体能力就会更强,效率就会更高。其实看一个投资标的也是这样。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也着重写了,要做一个杂家,从多了角度看一个事物,并看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高人所见略同。比如一个公司利润增长很好,那你还要看一下它是在发展期,还是成熟期,还是衰落期,它未来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企业的管理层如何?等等。当我们看好一个投资标的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就看到这个阶段大家最关注感兴趣的方面,而忽视了全方位的审视一家公司。而往往某一个方面出问题,直接就会导致公司的经营出问题,导致我们最开始的逻辑推断完全就是错的,甚至南辕北辙的。所以这本书提到的认识论中的多角度看问题,对我触动和启发是很大的。认识论当中讲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还有矛盾论,面对复杂问题,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点和入手点。这一点也很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不自觉地忽略这个,就是没整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是最主要的矛盾。这是解决复杂混乱问题的捷径和突破口。这里不做细说。
第二就是对于实践。书中也不断强调毛泽东实践论中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点这些年在工作中,我体会也比较多。事情的变化不可能提前就都想全,一定是一边做,一边发现问题,一边完善。这是做事的方法。想多了,反而没法干了。想太多也没用,事情是变化的。不想就干,那是虎。
再说一下,政府和市场。中国是一个大政府的政治体制。在经济活动中,一定不能忽视政府的利益和作用。同时要用市场的方式来实施,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参与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可持续性。才能保证事情在变化中,最终能干成。兼顾政府和市场是最好的选择。只有政府没有市场是肯定不行的,只有市场不考虑政府,很难做的很好、很大,而且有诸多不确定性。
这本书读到目前,最大的收获就是用方法论来认识和解决问题。这样就建立了一个逻辑体系,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的看清问题,并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从乱中,有一套办法可以理清纲举目张,找到问题的核心点,并据此采用实践论的方法,能够客观的、合理的解决问题,并对问题的结果有一个相对接近实际结果的推断。$博实股份(SZ002698)$ $腾讯控股(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