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型卡组织的“先发优势”与“护城河”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Visa万事达是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早期践行者,二者已建立起覆盖全球的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并正在向非银行卡(如银行账户、行业账户)交易的转接清算服务延伸。万事达、Visa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上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长期持有两家公司的股票。截至2023年3月14日收盘,Visa、万事达股价分别为216.37美元和348.08美元,如果投资者自上市第一天买入两家公司,年化回报率分别可达19.1%和32.8%。Visa、万事达在通信网络不发达的20世纪60年代就深耕商业银行合作网络,基于各自品牌的银行卡及配套的发卡、受理相关技术标准和业务标准,快速拓展全球市场,当前已经构建起较强的护城河(规模效应、网络效应)。无论是早期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还是以PayPal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其收付款服务都有Visa和万事达的身影。在海外疫情最严峻的2021年,Visa、万事达仍分别有10%+和20%+的营收增长。最近五年Visa的ROE稳定在30%以上,万事达则超过100%。如此漂亮的数据,确实是价值投资者的香饽饽。      

     在中国,同样有一家类似的平台型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未上市)。银联如果要实现Visa万事达的护城河,首先需要建立类似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银联卡发卡量已经超过90亿,国内能够受理银行卡的商户也至少有2000万,银联已经具备了“数字”上的规模基础。然而,银联的成长却几乎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同步,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当前国人大多已习惯使用支付宝、微信进行日常消费,相关交易大多由网联(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处理,银联没有形成类似Visa、万事达的先发优势。20世纪90年代,亚马逊想要搭建线上受理渠道,首先想到Visa、万事达,PayPal想构建充值和付款功能,首先想到Visa、万事达。而今天,国内商户想开通线上收款通道,首先想到的是微信、支付宝,二者已成为默认的支付工具。银联没有先发优势,目前大概率也不会有很明显的规模效应(由于银联的财务数据较少公开,仅推测)。

    Visa万事达的先发优势构建了后来强大的护城河,而他们的先发优势是建立在电子通信技术应用相对蛮荒的20世纪中叶,能够在竞争对手较少的环境中快速成长。而银联运气则没有那么好,遇上了国内互联网的“沸腾20年”,此外可能还有银联自己的体质机制问题,因此假设当前银联上市,其估值可能相对偏低。

#平台经济# #银行卡#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