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高管倒戈后,飞利浦就能有机会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强硬如董明珠,总会出其不意,业内也不会想到格力的行动会来得如此迅速,直接打的对方措手不及。

9月5日晚间,河北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发布《河北2300万格力消费者告知书》称,其售后服务平台突然被格力电器关闭,已无法再接到派工信息,无法再上门维修。据了解,在关闭河北盛世欣兴售后服务平台的同时,格力电器将当地格力空调的售后系统已经由新授权代理商珠海桓格数字科技公司接手。

至此,格力一夜之间完成河北市场系统切换的新闻登上了热搜,"狠人"董明珠再次让业界见到了其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

需要指出的是,这也是继8月22日格力电器突然宣布授权格力空调在河北省新的代理商后的又一举措,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切断售后服务系统的杀伤力甚至比取消销售资格更大,因为就空调业务而言,售后服务中的利益可能比销售新空调更大,这是彻底断了个干干净净。

神仙打架的背后

都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商业江湖没有永恒的朋友,但终归还是讲究多个朋友多条路的规则,做不了商业伙伴,也委实犯不上撕破脸弄个一拍两散。

表面上看,格力釜底抽薪过于决绝,但一个巴掌拍不响,二者争执的背后实则是双方利益的权衡,而这一切的一切还应当从一个人说起,即河北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徐自发。

企查查相关资料显示,徐自发,男,汉族,生于1954年,本科学历。河北盛世欣兴格力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执行董事、总经理;曾任格力电器董事。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徐自发与格力电器之间曾经有过同仇敌忾的亲密关系,只不过在发展的路上,徐自发与格力电器显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徐自发转做飞利浦空调,也正是因为如此,曾经亲密的战友最终站到了对立面。

矛盾的起源来自于格力销售渠道的变革,曾经的董明珠高调代言实体经济,格力的销售渠道也倚重线下市场,随着疫情时代的来临,格力也慢慢发现继续死守线下销售和代理商模式无疑给自己头上戴上了紧箍咒,格力的转型无奈而又迫切。

我们也看到格力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甚至董明珠数次亲自披挂上阵,开始发力线上销售,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线上下单,空调送货到门、安装到家,打破了销售环节的地域限制。

改革总是伴随着阵痛,线上直播带货给格力换来真金白银的同时,挤压到了经销商的利益,徐自发作为格力空调河北总经销商当然选择不答应。据了解,此前的代理模式下,经销商既能赚到产品差价,又能赚到物流、安装、售后的钱;而线上模式下,产品差价被厂家赚走了,省内代理商只能赚一点安装和售后的辛苦钱。

商业江湖就是这个样子,分手看似来的猝不及防,但认真分析下来我们就会知道,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也说不上来谁对谁错,终究是到了散的时候。

此前消息报道称,8月20日,河北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自发在石家庄一家大型酒店宴请全省经销商,在宴会上,徐自发宣布退出格力的经营。对此,徐自发表示:"以后不做格力了,也同样希望大家支持飞利浦"。

格力人集结到飞利浦空调

格力空调河北总经销商改投飞利浦这件事,我们更应该理解成格力电器内部管理层的变动,从而引发的队友出走,转投竞争对手的恶性事件。

除徐自发外,飞利浦空调集结了原格力高层数位人士,飞利浦空调身上打上了鲜明的格力基因,实在让董明珠难堪。

据了解,格力电器原执行总裁黄辉以及原总裁助理胡文丰等人均已加入飞利浦空调的管理团队,黄辉任飞利浦空调董事长,全面负责研发及公司大小事务;而胡文丰以及原格力电器电商管理部部长李鹏,则分别担任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总裁和副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黄辉曾是格力电器的二号人物,主抓技术领域,自1992年毕业后即加入格力电器,拥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至于胡文丰原来曾任格力电器总裁助理,并主管销售,同时兼任晶弘冰箱董事长。

另外,根据时代周报报道,2021年,董明珠原来的秘书刘乙蓉也加入了飞利浦空调,担任市场部部长。2021年底左右,"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的团队成员为170余人,约八成曾在格力电器任职。"

我们再来说说飞利浦空调的情况。

此前报道消息称,2021年3月25日,皇家飞利浦宣布已签署协议,将其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投资公司高瓴资本,交易金额约为37亿欧元;另外,根据出售协议,高瓴资本还与家用电器通过独家全球品牌授权协议,获得了飞利浦品牌及其旗下特定家用电器产品的品牌授权名称15年,这一部分的预估净现值约为7亿欧元。划重点,高瓴资本还同时是格力电器大股东。

这里需要向大家强调的是,高瓴资本拿到的飞利浦全球品牌授权其中并不包括空调业务。飞利浦空调业务中国市场授权由南京智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掌握,后者于2019年成立,原本由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100%持有,飞利浦空调当时也由美博空调来贴牌代工,并主打性价比。

变化发在近两年,2021年,上海飞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南京智浦,与安徽美博分别持有公司股份的49%和51%。而截至目前,南京智浦1亿元注册资本未变,但股东已经变成四位,除了安徽美博和上海飞荔外,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董事长黄辉和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总裁胡文丰,各持有南京智浦10%和15%的股份。

未来格力原高层人士会与飞利浦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黄辉等格力电器原高管团队的加盟,为飞利浦空调带来了空调行业人脉资源底蕴。徐自发、黄辉团队,集齐了飞利浦空调销售、管理等多重发展要素,虽说是后起之辈,但起点颇高。

飞利浦空调还有机会吗?

站在格力的角度上来说,先前河北总经销商辛苦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在徐自发转做飞利浦之后,相当于拱手送人了;再加上原格力高层的出走,飞利浦空调想要的技术、管理都有了,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现在的问题是,飞利浦空调会对格力产生致命威胁吗?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根据中商情报网相关内容显示,空调线上市场集中度较高。2021年1-9月空调线上市场零售额前三企业为格力、美的海尔,市场份额分别为31.2%、30.4%、10.9%。前三企业市场份额高达72.5%。

图片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可以看到,国内空调市场,格力、海尔美的三家的占有率高达72.5%,行业呈现明显的寡头运行特征。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尽管格力线上市场表现不尽如意,但在线下市场,格力堪称王者。根据中商情报网显示,2021年1-9月线下空调市场零售额前三企业为美的、格力、海尔,市场份额分别为35.6%、33.3%、14.6%。前三企业市场份额高达83.5%。

这也意味着,飞利浦空调要在国内空调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并非易事,有野心是好事,关键是要能力跟得上。

尽管在消费者市场,飞利浦时历史悠久的荷兰品牌,但空调产品近几年才出现,此前的模式是品牌授权代工。2022年3月,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在安徽滁州奠基,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分三期实施,将研发生产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及压缩机、电机等配套设备;其中一期家用空调项目总投资35亿元,投产后年产能500万套。

显然,直到现在飞利浦空调的商业模式还停留在商业代工阶段,距离真正的起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现阶段的飞利浦空调来说,叫板格力、美的这样的空调大佬,还不到时候,飞利浦空调也给自个定了一个小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飞利浦空调定下了2022年在中国市场完成30亿元的销售目标。作为对比,空调业务去年为格力电器贡献了1317亿元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飞利浦空调董事长黄辉在安徽滁州产研基地奠基仪式现场曾表示:"未来,飞利浦空调将继续创新核心科技,打造卓越精品,推动健康空调的发展。"

作为一家全球健康科技公司,飞利浦一直将空气健康作为产品研发的重点发力方向,此次飞利浦布局空调领域,也将打出全新健康空调产品的招牌,从而进一步延伸在健康领域的产品版图。

飞利浦打着健康的概念试图在空调领域弯道超车,但随着经济发展及消费升级,空调行业也在加快高端化转型,健康化、智能化、节能化已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用户的健康意识已经崛起,诸如新风空调、空调除甲醛这样的新兴产品已经被空调企业不断加码,健康也成为了空调行业的主要驱动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只是以价格战的打法入局国内空调领域,留给飞利浦的市场空间显然有限,这也就意味着,飞利浦将与奥克斯、小米等在内的二、三线品牌展开直面竞争;倘若借助健康突围方向将目光瞅准高端市场,这就需要飞利浦有足够的的能力和格力、美的海尔这样强有力竞争对手展开斗争,飞利浦洋品牌的名号可能会在消费者市场刷点好感,但要以此收获用户显然还欠缺点说服力。

总结

无论是飞利浦品牌的百年荣耀,亦或是格力高管的一众加持,飞利浦作为后来者入局空调领域,显然起点要高很多,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赢在起跑线上绝对是再合适不过。虽说拥有先天优势不一定能成功,但起码会轻松许多,商业江湖的竞争从来都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做生意不光拼背景,拼人脉,要想走得长远势必需要拿出点真本领,如果飞利浦空调只是吃拼凑"拿来主义的老本",原谅当前我们还看不到飞利浦太多的可能性。当然,对于格力来说,一众高管的转投要说没有一丝半点的影响那是不能的,好在行业在发展,空调技术也在不断地迭代更新,时间自会给出我们一个答案,未来的一切还要看飞利浦要如何出招。

编辑:MOMO

责任编辑:胖子

来源:驱动中国

点我

“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