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飞测-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军者,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阶段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科飞测-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军者,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阶段

引领量/检测设备进口替代,收入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是本土量/检测设备龙头,成功供货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福建晋华等主流半导体客户,引领进口替代同时,收入规模实现快速增长。()1)收入端:2018年营收仅为2985万元,2023年达8.91亿元,期间CAGR高达97%,实现高速增长。2)利润端:与收入端高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公司利润端波动较大。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78%;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1.40亿元,同比+1095%。扣非销售净利率可以表征半导体设备企业真实盈利情况,2018-2023年公司扣非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94.45%,-129.30%,-0.56%,0.97%,-17.25%和3.56%,2023年明显提升。我们注意到公司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2021-2023年分别达到48.96%、48.67%和52.62%,优于半导体设备行业平均水平,表现较为出色。截至2024Q1末,公司存货和合同负债分别达12.87亿元和4.78亿元,分别同比+40%和-12%,充足订单有望支持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前道设备弹性最大环节之一,国产替代进入加速阶段。量/检测设备产品技术壁垒高、种类多,在半导体设备中价值量占比仅次于薄膜沉积、光刻和刻蚀,达到11%。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大陆量/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92亿元,市场需求广阔。①全球范围内来看,KLA在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域一家独大,2020年市场份额高达51%。此外,在半导体前道设备中,量/检测设备盈利水平尤为出色,2023财年KLA净利率高达32%,明显优于AMAT、LAM等半导体设备龙头。②中科飞测、上海精测、睿励科学等本土厂商虽已经实现一定突破,但量/检测设备仍是前道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之一,上述三家企业2022年营收合计7.46亿元,对应市场份额不足5%,远低于去胶机、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等环节。展望未来,在美国制裁升级背景下,KLA在中国大陆业务可能受到一定冲击,看好本土晶圆厂加速国产设备导入,量/检测设备有望迎来国产替代最佳窗口期。

国产替代加速&产品线持续完善,公司具备持续快速扩张潜力。公司在稳固现有产品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布局先进制程设备,并不断拓展量/检测产品品类,成长空间持续打开。1)公司六大类成熟产品(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晶圆图形缺陷检测、三维形貌量测、介质&金属薄膜膜厚量测、套刻精度量测)正式实现批量产业化,市场竞争力持续稳固,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2)公司在稳固现有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布局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暗场纳米图形晶圆检测设备、关键尺寸量测设备等新产品线,目前进展顺利,持续完善量/检测设备产业布局,有望逐步进入放量阶段。3)在加大量/检测设备扩张力度的同时,公司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半导体质量控制数据上,形成一系列提升高端半导体制造良率的软件产品,进一步完善量/检测产品体系。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新品放量节奏,我们维持2024年营业收入为13.41亿元,同比+51%,调整2025-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97和28.70亿元(原值19.48和26.08亿元),同比+49%和+44%;维持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57%,调整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0和5.20亿元(原值3.29和4.67亿元),同比+64%和+44%;维持2024年EPS为0.69元,调整2025-2026年EPS分别为1.13、1.63元(原值1.03和1.46元),2024/5/20股价49.44元对应PS为12、8和6倍,对应PE分别为72、44、30倍。考虑到量/检测设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低的国产化率,公司成长弹性较大,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