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复利999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6喜欢:6
“老唐估值法”就是简陋版的DCF估值法,但是无数受害者们是分辨不出来的,他们可能还认为这是简易版,甚至是升级版的DCF估值法。
三年后合理估值的一半买入,三年后合理估值的110%或50PE卖出,买点卖点兼具,看似一台全自动印钞机……实际上连机会成本的概念都没弄懂,也没弄懂DCF估值法。

热门回复

“永续价值=三年后利润/无风险收益率”你确定这是“避开了折现率”吗?这不是机械化地用“无风险收益率”替代了“折现率”?真的避开了吗?

一开始我也很不理解老唐把增长和风险抵消的思路,后来想想,其实核心逻辑还是增长和风险都很难准确量化,干脆都不算了,然后给自己设一个比较高的安全边际(三年后的五折才买入)算球,这样可能错过一些高增长标的,但好歹避开了很多精确的错误。

现在看来,他的问题是对买入价要求松了。
他的这套操作方式,在过去的绝大多数年份都是有效的。只是这几年遇到A股大熊,所以挨了打。
但是,又有什么投资方式可以包打所有行情的呢?哪怕是最近开始大规模流行的高股息投资,在过去很多年不也是被很多人唾弃的么?牛逼如巴菲特也曾被华尔街嘲笑呢!过两年行情好了,或者白酒、腾讯好起来了,大家会再次聚集到唐朝周边的。人性本如此~

你说到了问题关键了,“增长”与“风险”是等量的吗?可以直接抵消?
企业的“增长”与“风险”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然后“抵消”的。你可能会说,老唐估值法适用部分企业,可是,具体某一家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增长”与“风险”也是变化的,怎么能一直“抵消”呢?

唐认为个股的折现率永远等于2倍无风险溢价,这个假设本身就是没有道理的!

并不简陋。
估值的核心是确定三个值:现金流、增长率、折现率。其中:前两个是企业(微观)的问题,后一个是市场(宏观)的问题。
深研企业、避开宏观,这是价投的思路。所以,老唐估值法避开了折现率,重点放在预测企业的利润和增长上,这是很好很巧的方法,只是适用范围相对比较窄而已。毕竟每个人的能力圈就那么一点,范围窄不是问题。

你可能没看明白,不是你说的那种简单替代。老唐将原来的永续增长模型中的“增长”去掉,同时将模型换成不增长的永续年金模型,模型中的“风险溢价”也去掉,是用“增长”抵消“风险”,不是同一个模型了。

如果认为增长与风险可以相互抵消的话,那我没话说了,只是我认为这样迟早会掉沟里[捂脸][捂脸]

以洋河为例,老唐2021年估2023年利润144亿,给了30倍估值,除以2,15倍不能算安全边际吧。再加上利润估的太高了。

增长与风险不是一个概念,自然也不应该等量。不过,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近似地互相抵消,比如在永续价值的估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