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投资半年来的实践总结与展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读书是最好的投资,写作是最好的提高,乘着端午节假期做下总结,展望未来。

 1月开始学习投资,2月开始实践,到现在将近半年,目前投资组合的年化收益(XIRR)32%,累积实际收益5.5%,组合中收益贡献最大的是中概互联基金,最低的是纯债基金。


    年初,从德国理财大师博多费舍尔的书开始,开启了之后长达半年的读书学习之旅,得益于疫情,使我工作之余又较多时间可以阅读,这期间,先后拜读了国外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巴菲特、约翰博格、伯恩斯坦、戴维达斯特、达里奥和霍华德马克思,国内投资大师高毅资产邱国鹭等人的著作,学习了一系列经济学知识和价值投资的思想,从安全边际到护城河、从指数基金到资产配置、从美林周期到心理周期、从宏观数据到行业分析再到财务报表,随着知识不断积累,投资理念不断在进化,体现在操作上,从最初只买沪深300到开始买入纯债基金做股债平衡,从只买低成本指数基金到选择好行业的主动基金,从不择时的定投到尝试逆向投资,最后形成了1只沪深300+1只金融ETF+1只中概互联+2只主动偏股基金+1只主动混合基金+1只纯债基金的组合。

 对于1个半年前只会买理财产品的小白来说,目前的收益我比较满意,但我也明白,这得益于牛市的赚钱效应,牛市中,大家都能赚钱的,现在不是得意的时候(事实上任何时候也不应该自以为是),真正的投资水平是体现在风险控制能力上,后面的市场过热阶段布局和回调阶段的防守才是真正的考验,那个时候能守住收益才是真正的收益。

 这半年来实践操作,总结几点有益经验:

 1.在建仓阶段,我从每月定投改为了择时而动,并在3月16号和3月23号补仓买在了低点;

 2.2~3月时候还只懂得指数基金和股债平衡,4月份开始转向关注高ROE的科技、医药、消费三大优秀赛道,但考虑到这些行业静、动态估值已经很高,一直犹豫徘徊,不敢下手。直到认识到,很多难题从长期的角度思考,也就不难这个道理后,开始建仓热门行业,以求跟随一波市场趋势获得β收益,考虑到信息、资本、金融技能等方面的弱势,这类高估值高风险的行业选择优秀主动基金,交由基金经理去管理比较合适。于是,在观察到科技基金在3月回调,4月盘整后,我在5月初开始建仓科技主动基金,6月初又买入消费主动基金;

 3.在观察一段时间后,6月2号开始建仓金融ETF基金,并在最新一期加仓中,分配给金融ETF最大份额。

 当前环境判断

 当前市场环境,GDP开始恢复、CPI由通缩转通胀预期,这2项指数作为美林周期的主要指标,预示着市场处于衰退到复苏阶段,同时,叠加M2环比增加、融资增加、市场交易量放大、基金市场火爆、网站上统计的各机构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开始乐观、基金加速建仓、散户快步入场等一系列因素来看,整个市场处于复苏阶段,这一点可以从可选消费行业、部分上游周期行业和证券行业有抬升的迹象,成长股走势良好等市场表现加以验证;另一方面,医药、科技、消费这些行业又处于过热阶段,确定性抱团不断推高估值,在加大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未来的预期收益,因此在疫情有确定性好转的消息下,医药和消费这类防守型行业很可能收益增速低于市场平均值或迎来回调。

 未来展望

 1.长期关注高ROE行业资产,并在合适价格买入;

 2.把沪深300替换为主要消费ETF,作为底仓,沪深300中有不少金融、资源股,当前可继续持有沪深300,但在过热阶段,将逐步卖出沪深300;

 3.只要有增量资金,就同步加仓金融ETF、科技主动基金和消费主动基金,配比上,金融>科技>消费;

 4.滞涨阶段卖出金融ETF,加仓主要消费和医药生物,同时加仓债券;

 5.最终形成主要消费ETF+医药主动基金+科技主动基金+纯债基金的组合,股债配比根据市场情况在73到91之间变动,每9个月到1年实现一次资产再平衡。

 以上操作的前提是,能大致判断市场周期趋势,不求精确到点,只求能踩对区间,因此要继续学习,总结一系列能判断市场走势的指标。

 接下来,我觉得每天都需要思考,这些高估值的行业什么时候会回调,高估值行业与整个市场关系和彼此影响又会怎么演变发展。

 同时,接下来如果证明我对趋势判断不行,那不如交由主动基金经理去择时,我将开始学习会计知识,开始个股基本面的研究。

 这半年来,我把以往玩魔兽世界、炉石传说、主机游戏的时间拿来阅读投资书籍,收获知识、开拓眼界、提高思维能力,这些改变让我获得些许成就感,就像村上春树说的,我能坚持跑步,至少是因为我不讨厌跑步,还因为我能习惯寂寞,我想,在未来日子里,我会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把学习投资知识当成一种自我修养的提高,财务保障会是结果,但不是目标。

 

全部讨论

2021-03-26 09:02

读书是最好的投资 , 写作是最好的提高
记录自己的实践很重要 。我在定投100ETF和纳指ETF,很可惜06年开始就了解ETF,现在才开始系统实践。希望和你探讨
关注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