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投资的误解(Student黎大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们是趁着1990年银行股一片混乱之际买进富国银行的。这种失序的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几个月来一些原本经营良好的银行,其愚蠢的贷款决策逐一被媒体揭露出来。随着一次次庞大的原被管理层普遍看好的坏账被公布出来,公众有充分的理由去质疑任何一间银行报表的可信度。趁着银行股价的快速下滑,我们逆势以2.9亿美元,5倍不到的市盈率(如果以税前利润计算,市盈率则不到3倍)买进富国银行10%的股份——巴菲特(1990年信)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巴菲特(2007年信)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算是价值投资者对巴菲特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了,逆向思维也是查理·芒格知名的一个方法论,但跟长期投资和集中持有一样,逆向投资并不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原理,我们一般可以认为好的投资一般与逆向有关,但逆向与否并不是价值投资的关键因素。一般投资者心中对股市逆向思维的印象是每次在大跌的熊市以后买入都会有不错的收获,但这种理解确实容易误导投资者。

好的投资大多都是逆向的,但逆向的未必就是好投资——段永平

逆向投资最常见的误解就是股票跌多了就应该贪婪,涨多了就应该恐惧,虽然从常识上讲这种理解也不能说是错的,最大的问题在于跌多了究竟跌了多少算多?涨多了涨了多少算多?没有量化标准就不能指导决策,于是聪明的投资者开始琢磨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定义什么情况下算涨多了,什么情况下是跌多了,大多数来源于统计数据或者投资者个人经验,于是就有了“对于白马股从高位下跌35%”就可以抄底这一类型的说法。

但我们看一下碧桂园的例子,碧桂园算是中国房企的No.1,但是从2020年初的高位12元开始下跌,如果按35%的标准,下跌到7.8元应该要逆向投资(抄底),但是这个“支撑位”并没有阻止碧桂园的进一步下跌,如果从7.8元,继续下跌35%作为标准,那么5元应该形成强支撑了吧?但这不妨碍碧桂园一路下跌到将近1元,距离5元还要跌3次35%。当然,我举的例子有点极端,但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为这个逆向设定任意一个标准都可能把自己带到坑里。

另外的一种情况是为了逆向而逆向,因为自己对价值投资理论的一知半解,看到跌了很多就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买入,其实心里根本没有逆向的标准。这种做法最大的害处在于投资人还有可能会取得不错的经济收益,自此成功的经验认定了逆向投资就是成功的真谛,以后可能会拿出比第一次更大的资金去投入最终把本金亏没了的情况。为了逆向而逆向的抄底并非价值投资,而是彻头彻尾的投机,我们区分投资和投机的动机就说过,凡是盯着股价变化而非企业价值以及企业经营所得的投资方法都是投机,抄底是看着价格变化而做出的决策,跟企业价值无关,抄底其实就是一个投机的概念,目的只是股价反弹卖出,投机不会有长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