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出手,出手的时候出重手(Student黎大卫)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3

你不必对每一家公司都有正确判断,在你的一生中,你只需要做出一部分正确的决定,但重要的是,当你找你真正理解的关键变量时,要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变量,并且你将持续关注,查理和我之所以做的还不错,是因为我们做了十几个相对我们净资产而言十分重大的投资决定——巴菲特

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对自己仅仅要求次数有限的聪明,而不是过分聪明。的确,我们现在每年只落实一个好主意。(芒格说,现在该轮到我了)——巴菲特

巨大的机会是很少发生的。当天上掉金子的时候,应该拿桶去接,而不是管子——巴菲特(2010年信)

2008 年雷曼兄弟破产后市场一片恐慌,而我们得以在25 天内投资了156 亿美元——巴菲特

先听查理·芒格讲一个他太姥爷的故事:

我的太姥爷,也就是我妈妈的爷爷,对我帮助很大。我太姥爷是一位拓荒者。他来到爱荷华州的时候身无分文,但是年轻,身体好。他参加了与印第安人打的那场黑鹰战争,在战争中当了上尉。后来,他在爱荷华州定居下来,每次,在出现土地非常廉价的机会时,他就非常有头脑地出手,大笔买入。

最后,他成了小镇上最有钱的人,还拥有银行。他受人尊敬,有个大家庭,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他刚在爱荷华州定居的时候,一英亩土地还不到一美元,他一直住在爱荷华州,亲眼看到了富足的现代文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兴起。我太姥爷说,他赶上了好时候,一辈子活到90岁,老天能给他几个大机会。

他这一生幸福长寿,主要是老天给他的那几个机会来临时,他抓住了。

每年夏天,当孙子辈的孩子们围绕在他膝下时,我太姥爷总是一遍一遍地讲这个故事。我妈妈对钱不感兴趣,但是她记住了我太姥爷讲的故事,并且讲给了我听。我和我妈妈不一样,我知道我太姥爷做得对。

这个故事很短,但是他说出了致富的重点,

1、 锤炼自己识别机会的能力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识别机会的能力,能力低且频繁出手是绝大多数人财务状况平庸的原因,懒惰、封闭不学习是人的本性,始终原地踏步就不可能持续提升自己识别、把握机会的能力。

从投资理念角度看,要形成价值投资理念的闭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断章取义是人的通病,我们容易从某个观点,某一个角度,甚至是某一句话片面地看待价值投资理念,就认为自己掌握了价值投资的全部,如果没有完整的理念支持,投资的决策就很容易出错。

从商业的角度看,投资人应该有较为完整的商业逻辑判断能力,竞争优势模型、竞争战略模型、价值评估模型、企业文化、财务报表这些常规的商业知识都应该掌握,并且需要通过多年自己对具体企业的分析来熟悉、理解、掌握判断企业的技能。我们不要羡慕段永平的投资业绩,他从1991加入小霸王,1995年创办步步高,他从商的经历超过30年,到现在还在不停“悟道”商业和投资的本质,这是顶级投资者识别机会必须经历的过程。

2、 极少出手

如果你在一生中找到三个杰出的企业,你就会变得非常富有——巴菲特

关键词“一生中”、“三个”,确实够了,找到三个百倍的企业,集中投入足够比例的资金,确实足够可以变得非常富有,问题反而是我们有没有这种耐性去寻找(而不是盲目买入)和等待(等待具有安全边际的合适的买入机会以及买入之后的漫长的持有过程)。

李录在北大的演讲里面提到一个查理·芒格的小故事,查理·芒格看了三十年的商业杂志(《巴伦周刊》和《华尔街日报》)他发现了多少机会呢?一个!就只有一个,而且这个机会是在看了30多年以后才发现的,在那之后10年再也没发现第二个机会。

查理·芒格可是继承了他姥爷的意志,做得比他姥爷更极致,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极少出手的量级,极少——可以少到30年发现一个机会,当然,30年才一个机会这有点极端了,我们再看看巴菲特,他说:“在过去的1957年至2006年这50年间,是12项投资决策决定了他今天的地位。”简单算一算就知,50年,12只股票,平均每4年才选种1只股票。但段永平说:“我自己从事企业经营只有10多年,之后开始投资到现在也差不多10年。在这10年里在有兴趣的企业里我大致看懂了不到10家企业(被排除的不算,投错的不算)重手投了5家,差不多两年一家。”,这是对极少出手的量级的理解。

3、 出手的时候出重手

但斌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可能是自己编的,他说一个投资人买某个股票赚了几百倍却自杀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只买了一百股,最后因为自责没有多买点自杀了。剧情很狗血但也能说明一些道理,发现了好的机会就不能手软。

芒格姥爷在发现了机会以后“大笔买入”是一个亮点,查理·芒格在花了30年时间才发现了一个机会,之后“敢于下重注”也是一个亮点,巴菲特说:“当天上掉金子的时候,应该拿桶去接”。从上面的高要求可以看到,在我们能力圈范围内的符合伟大企业特征的公司是极其稀缺的,我们看准了的企业就应该重手买入,这样的机会很有限,千万不能放过难得的全垒打机会却去乱挥棒抓平庸的机会,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一击即中打出全垒打,因为这类人花了大量时间去锻炼自己发现目标的能力。

道听途说、似懂非懂的人估摸着自己买个5%?我看但斌这个故事的情节不完整,如果该投资者真的懂了这个机会,还是很多股票都买了100股,其中有一个上涨了几百倍?如果真懂了该企业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可能不去下重手的。自己没有把握投资是不可能出重手买入的,最终只有真正懂企业懂价值的投资者才可以自信满满地大笔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