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市场影响(Student黎大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我自己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非常有用。”——巴菲特

隔绝市场的意思是我们决策始终应该要以企业本身为依据,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因为市场氛围的影响,人的本性本身时而兴奋时而抑郁,这种情绪本身没有指导决策的能力,格雷厄姆说“你之所以对,是因为你的数据和逻辑推理是正确的。你的对错并不能由多少人反对你来决定”,我们不需要用别人的信号(股价波动的信号)来决策,我们行动的依据只有事实和逻辑,我们需要做到保持对市场情绪隔绝情况下对企业的客观评价。

上述的文字其实都不难理解的,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我们内心还是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感,这些恐惧感并非单一因素引起的,对价值投资理念的理解程度、自身物质储备的充足程度、是否存在被迫离场的风险、对企业的理解程度都是引起恐惧的重要因素。

1、 理解市场先生

本着客观态度,既不过分受市场影响,又不轻视市场。

2、 充足的物质储备

只有在市场艰难的时候,投资者被迫卖出,无论是来自财务压力,还是心理压力,他才会被股市波动所伤害——巴菲特

如果我们的生活质量依赖于股价价格波动,那么,心里能承受股价大幅下跌就是一种奢望,要能承受起股价大幅下跌首先是不能将自己的生活质量与股价高低挂钩,股市上升吃鱼翅鲍鱼,股价下跌要腐乳青菜,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赌徒心态,无论如何是不能保持平常心的。

充足的物质储备并不是说我们需要留下大部分现金做准备,而是股价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们可以有稳定的工作稳定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准,我们可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熬过三五年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寒冬,我们并不靠卖出股票过生活和改善生活质量,只有这种底气才能理性面对市场下跌。

3、 不会被市场强迫离场

毫无疑问,一些人通过使用财务杠杆变得非常富有。然而这种方法通常也会令人穷困潦倒。当使用杠杆时,它会放大你的收益。这时,你的配偶会认为你很聪明,你的邻居会羡慕你。但杠杆这个东西是会令人上瘾的,一旦你奇迹般获利,很少有人会愿意再回到从前保守的状态。就像我们在三年级所学习的,一些人在2008年再次学习了,任何序列的正数,无论多么大的数字,只要乘以一个零,都会蒸发殆尽,一切归零。历史告诉我们,所有的杠杆通常导致的结果会是零,即便使用它的人非常聪明——巴菲特

如果我们认同价值投资的理念,能理解复利是一个时间漫长但并会每年都给出高额收益率的回报方式,那我们就不会着急于使用杠杆来提高一段时间的收益率。

首先,融资或加杠杆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如贷款利息或融资费用等,对投资回报产生压力。其次,融资或加杠杆也可能增加投资的风险,如果投资收益无法弥补融资或加杠杆所产生的成本,就可能导致投资亏损甚至资不抵债。此外,融资和加杠杆还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风险。如果投资者借款过多,可能会面临违约和清偿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我看来,融资、加杠杆最大的问题在于被迫卖出,即便在实业角度我们非常肯定企业长期赚钱,但是因为市场不理性下跌幅度可能会远超预期,因为保证金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被迫卖出股票平仓而导致本金清零,这就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可能保持平常心。所以,巴菲特告诫的投资中绝对不能做的三件事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就是不能加杠杆(其余两项是不做空和不做不懂的事)。

4、 建立真正的企业视角

当投资是以最靠近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的时候,他就是最明智的——格雷厄姆

如果买入决策的时候就动机不纯——自己并不懂企业并祈求买入后股价上涨,投资者只想赚到市场波动的钱,那么股价上涨就是投资者自己持有股票的全部意义,没有合理的逻辑依据支持自己持股,所以只有股价上涨心灵才是安定的,股价下跌只能意味着损失,用这种心态来对待投资无论如何是扛不住股价大幅下跌的。

投资以最靠近企业的方式来进行,意味着我们的盈利并不需要市场来反映,如果我们把整个企业买下来并退市,我们才是拥有了企业,这种状态下完全没有股价波动的干扰,我们的“得利”就完全取决于企业经营分红,只要企业有充足的利润,有合理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红就会越来越多,就能获取比银行利息或者自己其他投资途径更大的收益,这就是价值投资思维跟市场思维最大差异之处。

拥有了企业视角以后,看股价的眼光就会发生变化,因为股价的下跌意味着能用更少的钱买入更多的优质股份,提高收益率,心情应该是愉悦的,而不是发愁。拥有了企业视角思维,“心灵抗跌”能力就会不一样。

5、 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的理解程度

在搞不清公司未来净现金流的情况下的“投资”多数情况下会变成投机——段永平

上面这些条件都可以理解成是投资者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认知,实际上决定投资者是否能隔离市场的影响还是要投资者对企业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程度越深,价值评估越准,安全边际判断越有把握,市场的影响就能做到越小。

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如果我们很有把握,通过经营所得每年能获取10%以上的收益,在不使用杠杆不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的情况下,市场下跌本身对投资者本身没有任何影响,投资者依然能享受着企业10%的经营回报,并且股价下跌越多,再次买入的投资回报就会从原来10%的回报就会提升到12%、15%,在市场疯狂下跌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感到兴奋而不是恐惧。

上面举这个例子的前提是——投资者真正“懂”一个企业,能正确评估其未来现金流,在这种前提下股价下跌是舒服愉悦的,但如果其实不懂企业,心里就会有“十万个怎么办”,宏观经济持续走差怎么办?政策对企业不利怎么办?行业面临转型怎么办?企业换了CEO怎么办?股票估值压缩怎么办?自己不真正懂的情况下就会把眼光转向其他投资者,用其他投资者的判断来替代自己的思考,别人说企业会倒闭、说企业股价会一直往下掉、说企业管理层在掏空公司等等都会成为新的恐惧的来源。

这种情况说明了投资者本身要么一开始就没有对企业有充分的认知,用投机的心态买入企业;要么懂的程度还不够,没有能全面审视企业经营风险,就做了投资的决策。真正“懂”企业的人心理状态应该是自信与平和的,就能无视市场,隔绝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