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的思考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电动汽车的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的讨论由来已久,各位专家都从经济角度,各自的成本优势和劣势,市场规模等等,做个比较和分析。读着专家们的观点,也非常受益。

所以,我今天从客户的需求和电动汽车的作为普通消费者的痛点,以及如何从国家层面解决这些痛点等方面,谈谈我的思考和所得。

1:电动汽车普通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

我相信,随着国家层面政策鼓励,电动汽车家电下乡,充电桩和换电补贴,各大媒体的宣传,等等组合拳下,电动汽车已经被广大老百姓了解并接受。但为什么没有去购买呢,无外乎这几个痛点:1)里程焦虑。担心车子开出去,回不来。特别是跑个长途,更是提心吊胆2)充电不方便。现在充电桩的安装,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停车场,还能看得到,到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就很难看到,这就无法充电。3)充电桩的安装不方便。城市里,大部分车主没有个人停车位,无法安装220伏充电桩;而广大农村,停车位不是问题,但充电桩的安装覆盖率低。而且220伏充电桩安装稍容易,受限制少,但充电时间长,所以几乎难以推广。而高压充电桩 因电压条件限制,个人几乎无法安装。4)充电时间长。一般车和充电桩充满时长都得4小时以上,只有特高压充电桩和部分高端车子,能实现快速充电。5)对电池质量的担忧和电池更新换代不容易。花大价钱买了个电动车,而充电电池占车子成本至少20%以上,如果电池质量不好,非常闹心。而且电池技术也不断更新,过几年自己所买车子的电池,无法更上形式,落伍了,也是大家担忧的。而电池更新换代后,一方面可能新技术电池同原来车子不匹配,另一方面还得重新花大价钱去买电池,大家也就不换了。从而也就打消了现在买电动汽车的念头。6)旧电池的折旧成本高,回收困难。

2:关于这些痛点的思考。

这些痛点,如果改变思路和做法,或许就是市场机会,而且这些市场机会将会产生颠覆性的行业需求。

这些痛点的解决钥匙,就是换电模式。

当然,如果想实现换电模式,最重要的是电池接口和汽车电池接口的标准化。实现标准化,最容易的是国家层面推广和行政决策,强制执行。从工信部出台强制性的汽车电池接口标准和电池接口标准,然后强制执行。这样所有车企生产的汽车电池接口一致,所有生产电池公司的电池接口一致,就强制推广了。当然,这种形式,现在市场经济下,可能对行政决策者的挑战比较大。从目前的政治基础和环境来看,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另一个方式就是龙头电池企业和龙头汽车企业联手,推广自己所有电池的接口标准化和汽车企业的接口标准化。如果覆盖率到一定规模,倒逼整个行业向该标准转化。这好比不同干电池的接口,如果想生产用电池的电器,你的电器接口必须同电池的接口匹配。这样就可以形成行业的标准接口。

接口标准化后,这样汽车的换电模式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电池企业再可以同中石油和中石化加油站合作,建立纯粹的换电中心。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在的换电中心模式,需要在换电站完成充电,一方面建设成本高,回收投资困难;另一方面,在加油站安装充电模式的换电站,有电压的限制和安全方面的限制。那么如果能以一定覆盖半径来建立中心充电基站,将充满电的电池配送至所有换电中心,这样就解决了与加油站合作的成本和各项限制。从操作层面就容易实现。同时,通过中心充电模式,能更容易控制对废旧电池回收,电池质量把关等。而且也容易实现在用电低谷充电,节省充电成本,甚至是用太阳能发电充电等,节省假设储能设施的成本。而同一配送,在现在物流技术条件下,非常容易实现,并实时监测各个换电网点的库存和配电需求。

换电网点如果顺利铺开,那么电动汽车没电了,很容易去更换电池,按照所更换电池的电量缴费。这样汽车用户就像当年换煤气罐一样方便了。不用担心自己所换得电池的新旧,而只需要按照电量结算费用。刚开始推广换煤气罐的时候,所有用户都在自己的钢罐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而且必须用自己的罐子。后来,当结算方式更换后,所有人都不关心罐子的新旧和品牌,只关心煤气的多少。这个道理是一样的。这样就在电动汽车的推广上,解决了里程焦虑和充电困难的痛点。将电动车的推广,铺开了道路。特别是如果能沿着国家重要的高速路网,城市中心同中石油和中石化加油站合作,只是建立换电中心,就更容易了。

如果再结合一些财务杠杆,比如所有汽车的第一块电池,以押金的形式收取,然后按照汽车的电机编号,在汽车报废时候,原价退押金,并引入保险公司进行担保等方式,也容易解决电池企业的资金和财务压力。同时押金能够随着汽车的转让,权益进行原价转让,对于电动汽车的客户,也容易接受。如果同油车的报废相比,如果电动汽车在报废时候,还值几万的电池钱,我估计油车的客户也会有去买电动汽车的动力了。而且在电池升级换代后,电动汽车客户也能容易享受到升级换代的福利。这样的电池押金,事实上,演变成了一个电池预收金,并不以当时车子所配电池,作为抵押,将二者从具体财务操作上剥离,方便电池的更新换代。

最后是电池的回收和质量监控,在换电模式下,电池企业更容易实现。

当然随着规模的扩大,竞争对手的加入,也会留下最后不同的电池企业的电池质量,和品牌差异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其他的智慧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估计电池的生产,有可能像中石油中石化一样,也形成了寡头市场,反而可能找到解决路径。

这些是草根的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好点子和主意。